心理服务、入户指导、就业牵线 “三线”并进帮助残疾儿童家庭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3 16:01

特教中心老师对残疾儿童进行入户指导。(资料图片)


  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他们有的不会走路,有的不会说话,有的甚至生活无法自理,这些本该活泼开朗的孩子不幸成为“折翼天使”。有关方面和社会一直在关注和帮助他们。每康复一名残疾儿童,就能解放一个家庭,就能点燃一个家庭的希望。

  近年来,市残联切实帮助残疾儿童家庭办实事解难题,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以下属市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特教中心”)为主阵地,针对残疾儿童家庭特殊状况,将服务延伸出机构,深入到家庭,逐渐摸索出以心理服务、入户指导和就业牵线“三线”为主要内容的常态化家庭康复支援举措,用心用情解决残疾儿童家庭的切身困难,帮助残疾儿童实现康复成长梦。

  疏通情感线

  从“心”开始帮助家长

  尽管早已过去许久,但孩子第一次开口喊出“妈妈”的场景至今让听障儿童欣欣(化名)的母亲刘女士记忆深刻。

  刘女士的两个孩子先后被查出极重度听力损失,这让本是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霾,“当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刘女士回忆,那段时间整个家庭也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特别是经常要带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小孩又不是很配合,那时整个人心情都特别低沉,很烦躁。”

  像刘女士一样,大多数残疾儿童家长都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心理状态又会反过来对残疾儿童形成新的压力和消极影响。特教中心在重点关注残疾儿童本身的康复治疗和教育发展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家长的疏导和教育,着力为残疾儿童康复成长营造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

  “残疾儿童家长在孩子确诊、康复、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比普通孩子家长更大的挑战。如何让家长接受现实,悦纳孩子,营造阳光、正面的家庭氛围,用阳光又平和的心态去陪伴康复成长,这一点至关重要。”特教中心孤独症部部长刘萃文表示,近年来,特教中心进一步发挥未成年人心理及健康成长辅导室和家长心理健康辅导室的作用,深度推进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健康“1+N”工作模式,促进家庭健康和谐。

  为帮助家长渡过难关,特教中心把专家请进来,依托心理学专业骨干教师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教练培训,形成骨干教师+受训家长为主体的协作共育工作机制;打造“线上+线下”多样化心理健康科普及咨询服务,开通心理援助热线QQ及心晴信箱,提供便捷预约咨询服务;面向残疾儿童家长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定期开展家长心理健康状况摸查,建立“家长-班主任-心理疏导小组”三级联动关爱机制。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家长的护理水平,更缓解了家长们的精神压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孩子,并主动配合老师的工作,帮助孩子尽快克服身心障碍,补偿身心缺陷,为他们早日回归社会打好基础。

  接通康复线

  入户开展康复指导

  “小宇,今天有没有好好练习啊?”脑瘫儿童小宇家中迎来了几位客人,原来是特教中心的几名老师来到他家中,根据小宇家中的实际情况现场评估,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认真演示,并详细为其制定了家庭康复训练计划。

  0-6岁是残疾儿童的最佳康复期,是孩子功能恢复的发展关键阶段,而这一阶段家庭的支持和投入对孩子的康复成效尤为重要。“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教师,家长在残疾儿童的康复成长中扮演着无法替代的角色,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家庭康复的重任。”特殊教育一级教师赵珠瑞表示,残疾儿童康复需要持续训练,间隙性训练或停止训练可能会导致残疾儿童各方面功能止步不前或倒退。

  而入户指导这一举措,就是特教中心安排党员干部、康复教师分批走进有必要入户指导的特殊儿童家庭,手把手教导家长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和资源完成有效的康复训练,为孩子的成长争分夺秒,开展抢救性康复。

  “就听障孩子而言,除了一般的家庭教育,入户指导帮助家长,把听、说能力的培养巧妙融入日常生活情境,在起床、穿衣、洗漱、吃饭、玩耍等活动,自然而然地提高孩子的聆听、说话和沟通能力。”赵珠瑞介绍,这是一个输入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不断使用、泛化,最终成为参与和融合社会的各种必备技能。

  据了解,近期特教中心已完成家长康复知识培训五期,深入21户残疾儿童家庭开展康复指导,让实在、有效的康复资源直达家门口,满足残疾儿童家庭最基本、切身的需求,计划在10月底前完成全部50户入户指导服务。

  联通就业线

  助力家长灵活就业

  残疾儿童往往需要专人照顾,有些家中甚至不得不放弃工作,饱受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陪伴孩子参与康复,这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有的甚至导致家庭因残致贫。

  听障儿童峰峰的妈妈李女士便是其中一位。自从峰峰发现存在听力障碍后,李女士便每天带着峰峰来到特教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家中的开销全靠我丈夫一人支撑,压力还是很大的。”李女士说。

  “我们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在想,能否链接资源,让家长在接送孩子、参与亲子教学的间隙,有灵活就业的机会。这样,既能有一份收入,减轻家庭的经济,也借助工作的机会,让她们在异乡找到朋友,形成家长互助小组。”市特教中心主任冯经彩介绍,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中心主动寻找、甄选周边灵活就业机会,帮助家长牵线搭桥。

  在特教中心的不懈努力下,最终联系到了我市一家爱心企业,能够为家长提供宽松的就业机会,方便家长在陪伴孩子康复训练的同时实现就业。“现在我在特教中心不远处的一家纸盒厂上班,工作不会很重,而且厂里的人很好,如果我有事可以提前离开,让我能够安心照顾小孩的同时增添一点收入。”李女士表示,如今收入增加了,小孩想要什么也可以为他买一点。

  据了解,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先后有8名陪读家长通过特教中心推荐就业,既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也帮助他们在异乡重拾生活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一举措广受家长好评。

  “未来,特教中心将以解决残疾儿童家庭急难愁盼的问题为目标,以续优化残疾儿童生态系统为引擎,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把残疾儿童家庭康复支援机制落到实处,让特殊儿童家庭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冯经彩表示,作为一名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工作者,也呼吁社会更多接纳特殊儿童,为他们适应和融入社会提供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