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聚力提升“老有所养”品质打造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1 00:46

一、以社区居家为基础,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建立“1+8+N”养老服务体系

    立足辖区老年人分布、老年人实际需求等情况,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点布局,不断完善“1+8+N”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完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一)建立1个区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建设完成的4581.54平方米官渡区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设有床位45张,集全区养老服务示范、培训、评估、监督和服务功能为一体,可提供助餐配餐、文化娱乐、教育培训、老年人能力评估、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照护、养老服务调度、医疗服务等一站式专业服务。截至目前,服务511人,服务时长8973.4小时,适老化改造75户,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服务116人,服务时长1784小时,食堂就餐人次约23万,平均就餐人次280人/天。开展文娱活动、健康讲座、健康管理评估、法律咨询及老年学堂等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公益活动176次,受益53720人。

(二)完善8个街道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度中心

    整合现有养老服务资源,完善养老服务设施骨干网,分类别、分层次,实现功能互补、互为支撑、自我导流。重点打造枢纽型的街道级社区居家调度中心,强化统筹调配能力。截至目前,建设完成3个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另外5家正在加紧建设和完善。在全区8个街道成立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站,搭建起全区“低龄存时间,高龄享服务”社区互助养老体系,营造老年友好社区,招募112名志愿者组建石虎关社区老年人服务队,累计志愿服务1075小时。

三)完善N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站点、老年人活动中心、社会组织、养老服务人才学院等设施

    完成3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与61家房地产开发商签订13.29万平方米的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协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点布局不断延伸。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21家,新增养老床位4909张通过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消防改造等,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建设13个“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打通老年人就餐服务“最后一米”,并逐步将“幸福食堂”打造集“爱心服务”“党群服务”“居民休闲”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幸福食堂”定价比市场更便宜,从2010年7月起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四菜一汤、蔬菜新鲜、肉质合格、每餐3.3元的爱心餐。截止目前,“三块三幸福食堂”持卡200余人,开放期间平均就餐人次70人/天,固定送餐4户5人,10年来累计就餐达158000人次。“三块三幸福食堂”做法多次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所报道。2018年以来,社区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图片

二、以智慧养老为依托,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是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的具体举措,通过开展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街道)、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官渡区积极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以信息化工作保障民政部门履行职能。

(一)搭建完善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按照“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服务外包”的原则,不断完善区级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区、街、居三级互联互通,全区养老服务“一中心、一张网、一地图”的实时养老服务运营服务,初步建立起官渡区“互联网+”智慧养老体系。通过搭建调度指挥系统、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系统、智慧安防系统、民政审批系统、民政监管系统,及时响应居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并根据老年人需求筛查评估,选择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服务提供商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居家上门服务。2023以来平台依托官渡区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累计生成“家庭养老床位”工单2566次,服务人数395人,服务时长7142.22小时;自平台建设以来累计生成工单6919次,累计服务时长15643.87小时,服务对象累计527人;服务监管回访工作:新签约老年人服务100人满意度100%,线下走访307次,满意度97%。

(二)创新建立“官渡照护”

依托官渡区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官渡照护”服务品牌,根据老年人需求筛查评估,选择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服务提供商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居家上门服务。线上,老人及其家属可拨打呼叫中心电话就可预约开展“助餐”、“助浴”、“助医”“助  乐”等10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线下,工作人员可根据评估和老人需要定制个性化的菜单式服务。截至目前,“官渡照护”共投入资金235万元,现已开展服务总7.16万人次,服务总时长6.50万小时,群众满意度为98%。同时,结合日常平台运营情况,对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心理慰藉、代购代办等多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进行标准梳理、整合,形成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手册及线上线下话术手册,老年人使用“官渡照护”更加便利、便捷。

图片

三、以医养相结合为突破,开启深度融合新模式

    官渡区被省级确定为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试点以来,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为做好试点工作,官渡区出台并印发《官渡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试点方案的通知》(官政办通〔2022〕28号),并每周召开工作推进会,每月召开工作调度会,对试点项目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压实责任,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一)积极推进医疗结合机构建设

    按照“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共同体、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联合体、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二级以上医院的协作体、全科医生团队+居家养老的嵌入式、区级“名中医”+健康养生养老的体验式、医疗服务+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的候鸟式复合型”的思路,通过先行告试,在政策、奖金、审批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推挤医疗结合机构建设。截至2023年6月,全区共有医养结合机构9家,机构床位总数3191张,229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383人养老服务人员服务在院老人数1165人。

(二)开展医疗上门服务

    通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官渡区善润养老服务发展中心、昆明医科大学世界卫生组织项目团队等资源力量,开展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筛查工作,筛查出2159名60岁以上有居家医疗和照护服务需求且行动不便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慢性病、疾病康复期的老年人,上门入户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医疗体检,了解医养需求,形成评估报告,并与有意愿的服务对象签订上门医疗、养老服务协议,每月提供不少于20小时的上门医疗、养老服务,截至目前,上门服务289人,服务2346人次,服务总时长2840.38小时。将居家养老医养结合上门服务内容官渡区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医疗上门服务的定制化清单和呼叫响应,并规定每次上门服务医护人员不少于2名,通过在服务对象(老人)家中定点扫码、上传水印照片、人脸识别、服务评价以及服务后电话回访、入户走访等方式,强化服务监督,提高居家医养上门服务质量。

(三)积极筹建专业特色医养服务专区

    整合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1个1900平方米的海默照护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配套和护理服务,打通养老服务与专业康复医疗服务、临床护理服务向社会和居家康复、护理延伸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可研立项,并完成招标工作,正在加紧推动建设中。

图片

四、以适老化改造为抓手,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适老化改造主要是将老建筑设施不适老问题解决,适应老年人生活习惯,增强居家生活设施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度,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适老化改造目的是解决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困难,通过一系列适老化改造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儿女的负担。目前,官渡区主要采取的适老化改造方式为家装硬件、家具适老化改造、辅具设施和智能产品配备。

(一)差异化需求化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

    针对官渡户籍且居住在辖区范围内的60岁及以上分散供养特困、低保和低收入人员,80周岁以上孤寡、独居老年人中的失能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经医疗保障部门评估认定的居家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的老年人,聘期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家庭住房适老化改造。改造中,充分征求被改造家庭意愿,结合老年人行为习惯、身体状况、心理特点以及老年人居住需要等实际情况,针对性为老人安装卫生间扶手、淋浴椅、护理床、扶手、四脚手杖等辅助用具,配备门磁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燃气传感器、智能手环、生命监测仪等智能化设备,并与官渡区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链接,不仅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更确保了老人居家时的安全。目前,家庭适老化改造,累计投入资金393.59万元,建设家庭床位640张。

(二)差异化需求化落实老旧小区改造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适老化作为老旧小区改造重要内容,新增无障碍坡道、楼梯扶手、安装电梯等适老化、无障碍公共设施,并根据小区空闲公房、闲置土地等可利用空间的实际情况,补齐养老、托幼、体育健身等短板,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