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惠阳保姆13825404095这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总结和践行,良好的家风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为帮助全市广大妇女儿童家庭构建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对生活中遇到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心理方面的问题予以指导和帮助,市妇联联合河南教育广播共同推出全市家庭教育暨心灵关爱访谈《“爱”顾家》节目。
每周三上午9点,河南教育广播《教育大家谈》栏目将以电话连线的方式进行访谈直播,市妇联将每期选派一名资深家庭教育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向广大妇女儿童及家庭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为市民群众提供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和帮扶支持,传授疏导不良情绪、缓解压力的心理援建技巧和方法,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今天请收听第十六期
—— 在“隔代抚养”中,如何划定“养”和“育”的边界
心灵关爱
访谈嘉宾:贾秀利
郑州市妇联心理咨询讲师团志愿者
三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从事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12年
有网友对相关大城市的网络用户进行了隔代抚养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纯粹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助带孩子的家庭所占的比例为52%左右;由保姆协助老人一起带孩子的家庭比例为15%; 父母一方选择牺牲职业带孩子的家庭比重为31%。说明现在我们有80%的家庭存在隔代抚养的现象。
出现隔代抚养现象,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
1.当下社会节奏很快,年轻的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也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孩子交由老人帮助照顾。这是形成隔代抚养的首要原因。
2.长辈时间比较宽裕,很多老人退休在家或者闲下来之后,往往会觉得自己的价值感降低,为了弥补自己的心理落差,就想找一个继续发挥自己余热的事情来做,这样帮自己的孩子照顾孙辈,能够重新找到自己到价值感。
3.老人的弥补心态,在老人年轻的时候,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之后,就接过照顾孙辈的任务,这样能够弥补自己内心当中的缺憾,并且会把这份缺憾在孙辈身上加倍弥补。
4.传统文化的原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由祖辈照顾孙辈是一种思维定式,虽然现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但这种传统思想依然存在。同时祖辈拥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一定的人生领悟,这些都是祖辈家长进行隔代教育的基础。
5.年轻父母责任感的缺失。年轻父母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其父母照顾比较多,养成了一些陋习,在孩子出生之后,不想着去照顾陪伴孩子,让自己的父辈帮助自己养育孩子,自己享受轻松、自由的生活,也就是对孩子生而不养。
在隔代抚养当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边界感不清晰,把“养”和“育”混为一谈。如果祖辈失去了界限感,很容易造成错位,承担起本该由孩子父母承担的责任。时间久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祖辈会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一旦发生变故,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感寄托,引起孩子的行为偏差。所以说,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一定要在隔代抚养中划定好“养”和“育”的边界。
第一、要做到明确“养”和“育”的主体责任。孩子的父母、祖辈都参与抚养时,如果不确认主体责任,就很难形成整齐划一的育儿方向。
第二、“养”和“育”做好划分。“养”属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这三种需求祖辈都能够满足孩子,“养”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划分给长辈。“育”是心理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角色需求这两种需求需要爸爸妈妈来完成。这样做,爸爸妈妈能够给孩子支持,并帮助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
第三、对长辈常怀感恩之心。父母放弃自己轻松的生活,脱离了自己的舒适圈,承担起帮助儿女照顾小孩的责任。这个时候,即便是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有一些小问题出现,作为儿女也要对父母保持感恩之心,对父母的付出懂得给予认可和关爱。
第四、与长辈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当中,有八大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教育观念的一致性。如果教育观念发生冲突,导致的后果一个是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另一个是孩子会左右逢源,谁的观念对他有利,他就会靠近谁。同时,如果不能达成教育观念的一致,很容易形成家庭矛盾。
因此隔代抚养需要父母与长辈共同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才能够做到按照规律养育孩子,让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没有缺失,等孩子长大之后,家长养育起来会变得越来越轻松,同样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隔代抚养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我们无法避免,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清楚的认识隔代抚养的利与弊,划分好“养”和“育”的边界,我们就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养育出积极、阳光、优秀、健康的孩子。
原标题:《“爱”顾家!2022郑州市家庭教育暨心灵关爱直播访谈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