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朱艳霞】
10月19日,家政服务13825404095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全球发展与中国机遇”平行论坛上,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蔡希良表示,充足的养老资金储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的关键,也是当前养老金融发展的重点。
蔡希良认为,着力增加全社会养老资金积累,可以从两方面发力。一是优化政策设计,进一步调动和发展积极性。比如研究取消集体企业年金职工参保率必须达到70%等限定条件给广大中小微企业更多自由选择权,增强第二支柱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企业来参与;取消参与个人养老金领取时缴纳3%个税的要求,减轻中低收入人群、灵活就业人群的负担,增强第三支柱的吸引力。
二是优化家庭资产结构,拓宽养老资金储备来源。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达40%,从一般储蓄向养老储备转变,还有较大的空间。要引导居民树立大财富观念和养老储备意识,在不改变家庭资产总量的情况下,主动调整家庭财富结构,提升养老资产占比,有效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养老储备水平。
蔡希良称,养老金融应具备长期积累、跨区支付、保值增值等核心功能。发展养老金融应把握好这个功能定位,在顶层设计、政策制定以及产品服务的开发上,注重体现政策的一致性和目标一致性,切实为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供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和健康医疗等必要的风险保障。
养老金融产品是满足各类养老需求的重要载体。目前保险、银行、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均已参与养老金融市场。
“从实际情况来看,产品差异化程度还不够,与普通财务管理产品区别比较小,长期积累,收益稳健等特点还不明显。”蔡希良认为,金融机构应立足主责主业,发挥各自专长,创新产品服务,实现错位发展,满足客户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
蔡希良还表示,要强化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高效互动。在他看来,虽然养老产业投资大,回收期长,运营效益不高,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也能够创造长期稳定的运营收益,与长期资金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因此,可以探索养老金融加养老服务,养老金融加健康管理等模式,通过金融与产业的深度协同来破解养老产业低盈利带来的发展难题。一方面养老金融产品附加养老与健康服务,可以从资金支付和服务获得两端来解决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增强养老金融产品的吸引力,聚集更多养老金储备。另一方面丰富的养老金储备,又是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重要来源,可以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低成本资金。
蔡希良介绍,中国人寿已经建立了具有较强养老属性的保险准备金近4万亿元,发起设立了总规模500亿元的大健康基金,设立了200亿元的大养老基金,设立了100亿元的银发产业基金。下一步,中国人寿将发挥保险风险保障与长期资金优势,积极探索养老金融养老产业,养老服务的深度协同,相互赋能的新模式。为提升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丰富和改善养老服务贡献国寿方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