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知识】常年在外的父母该怎么和孩子相处?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6 12:13

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就是拥抱孩子,不管他多大了。您主动走向他,拥抱他,抱紧一点,久一点。您的拥抱会迅速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2.说出孩子的变化

从头到脚仔细看孩子,您目光中的喜悦,是送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然后说出孩子的变化,比如:你长高了,你变漂亮了……让孩子知道,尽管您没有与他生活在一起,但他一直在您的思念中。

3.不要急于当着“外人”面呵斥孩子

当有人向您“告状”时,比如说诸多孩子在家不听话、不乖的情况,不要急于当着“外人”面呵斥孩子。首先,这些“告状”的,并不都是在说孩子不好,他们也许在表达别的意思,老人在说自己很辛苦,亲朋好友在说您不家时,他们也在关注孩子,您只需对他们表达您的感激就可以了。

碰到“告状”时,您可能要先“护短”,护着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场,你应该让孩子有底气,知道父母是始终站在他这一边的。当然,可以在私下询问孩子具体情况,问明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孩子一些建议、指导。在与孩子谈论学习时,一定注意方式方法,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提高而不是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每次回去无论多累,都要尽量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多交流多互动多陪伴,而不是一进门就将礼物扔给孩子,自己捧着手机玩,或出门找朋友打牌、唱歌、喝酒,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他不在时,你的状态就是这样,让你平常在视频里交待的内容大打折扣。

02

离开时

离开前,可以做些分离的准备,给孩子创造最佳的生活、学习条件。

1.与孩子交流生活、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请注意,您不在他身边,任何小事都是大事。与孩子一起设想各种可能碰到的困难,一起想办法。了解他希望找什么人、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方式解决。当这些困难真正发生时,因为您已经与他讨论过,他不仅有心理准备、有对策,而且他也不孤单,好像您就在他身边一样。

2.拜访老师、亲朋好友

与孩子有了充分的交流,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拜访老师与亲朋好友,感谢他们对于孩子的关照,确保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得到他们及时的帮助。

3.与孩子商定交流方式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爱的滋养,稳定的、持续的、经常性的交流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在离开孩子之前,一定与孩子商定好交流方式,比如定期视频。

一定是定期与孩子视频,而不是随便找个时间。最好是一周两次,比如每周三晚上8点和每周六晚上8点。孩子知道准确时间,心里有念想,过几天就能见到爸爸妈妈了,慢慢的他会形成安全感,不会那么孤独寂寞。

03

离开后

1、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如有变化要及时告知

交谈时要注意:一是多问生活少提学习,多关心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多问他们的心情:最近开心吗?有什么好的事情发生?二是多听他们讲,不要随便打断他们。我们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就阻碍了他们表达。三是少一些责骂和批评。如果你每次都是咄咄逼人,教训孩子学习不用心,成绩退步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接你电话了。试着把批评换鼓励,比如:孩子,我相信你会进步,只要你努力,你也要相信自己。

沟通中可以多说五类话:一是“情话”。把对孩子的牵挂和爱说出来,不要把爱埋在心底。比如,爸爸永远爱你。二是“趣话”。与孩子分享在外有趣的见闻,或视频拍下来的趣事。三是“软话”。就自己遇到的问题让孩子帮忙出主意,比如:孩子,爸爸遇到一个这样的问题拿不定主意,你来帮我把把关。也可以把自己的打工生活拍成短视频,让孩子感受一下父母的艰辛。当孩子抱怨父母时,也要学会示弱,以柔克刚,不要针尖对麦芒。四是“苦话”。询问孩子在生活上、学习上、交友上、师生交往中遇到哪些烦恼,倾诉本身就是一种解压过程。可以自我暴露,谈自己学生时代遇到此类烦恼时的心情,后来怎样战胜的。不能提出解决方案时,可以向老师或行家问计后再反馈。五是“励言”。当孩子遇挫时,比如成绩大幅下滑、人际关系紧张时,多说激励的话,不数落孩子。

2、多和老师及在家的监护人沟通

遇到问题及时开导孩子,可以通过视频说,也可以写信或发电子邮件。条件允许的话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利用休息日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吃当地的美食,参观博物馆等。

3、制造惊喜

每年孩子的生日、六一、春节等,提前给他准备礼物,礼物不一定要贵,而是要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一直都在。一个孩子,内心得到足够的爱,他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都会更足。

所谓的陪伴和养育,不是分分钟在身边,而是孩子心理上觉得,你重视他、相信他、爱他。一旦与孩子建立经常的、良性的连接,就会化劣势为优势,超过一些亲子寸步不离的教育效果。

文字内容主要来源于《央视三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涢水姐妹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家庭教育知识】常年在外的父母该怎么和孩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