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近八成老人希望在家和社区养老惠阳月嫂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2 07:01

重庆老人的养老需求是什么?他们最关注什么问题?10月22日,惠阳月嫂13825404095由重庆日报发起的《重庆养老需求问卷调查》出炉,7311位重庆老人参与问卷调查,提供了数万条真实有效数据。

《重庆养老需求问卷调查》于10月7日启动,内容涵盖身体状况、养老方式、服务需求、社交活动等方面,聚焦老人期待,向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征集意见和建议。

半个月来,参与问卷调查的老人的年龄从六十几岁至九十几岁不等。他们中55.3%独居或与老伴居住,为空巢老人;41%与子女居住在一起。43%的老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

在老人现在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选择“很好,完全能自理”和“比较好,能自理”的老人约占73%,但仍有7.1%的老人为“很差,完全不能自理”和“较差,半自理”。

养老方式是老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接受调查的老人中,近八成选择“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11.8%选择“机构养老”。

近年来,我市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运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每个城市街道覆盖2—3个高品质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的老人使用过这些养老服务设施。

在“您希望社区为老人提供哪些服务”中,谈心陪伴等精神慰藉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医疗服务(量血压、康复护理、健康咨询等)、家庭清洁卫生服务、送餐服务占前五,分别为52.3%、51.8%、48.6%、40.1%、35%。在老人“最迫切需要的上门服务”中,助洁(洗衣、打扫卫生、理发等)、助行(陪同就医、陪同散步、日常陪伴)、助餐(上门送餐)居前三位,分别是41.9%、34.8%、29.5%。

调查数据显示,重庆老人的日常生活安排丰富,继续工作、休闲娱乐、整理家务、帮子女照看孩子、和周边邻居聊天、逛街、串门、看电视、跳舞、练太极等均是高分选项。其中有34%的老人曾经参加过志愿(义工)服务,在闲暇时间,45%的老人愿意成为社区志愿者,另有33.5%视情况而定。

在学习方面,老人们主要通过电视报纸、刷手机视频、阅读书籍、社区会议讲座、老年兴趣团体、老年大学等渠道获取信息,近88%的老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非常重要或重要。

在健康方面,超过六成老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关节病等慢性病。56.6%的老人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体检,但仍有6.6%的老人很多年没有体检过。在就医习惯方面,选择“症状加重时去看病”“能不看就不去看”“从不看病”的老人分别为18.4%、14.5%、1.8%。

问卷调查显示,75.3%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本报记者走上街头采访,并联合社区上门入户调查。老人们对重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养老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北碚区东阳街道磨心坡村的老人杨中学平时爱好钓鱼、爬山,他希望村里多组织此类活动,给老年人创造交友机会、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钢堰社区的老人王世容建议政府为独居老人拓宽慢病检测、中医养生等医疗上门服务。渝北区龙山街道龙山路社区的老人苏万菊说,这些年社区为老人开展了送饭、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上门服务,希望拓宽服务项目和范围,推广到更多社区。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大兴社区的老人袁志秋说,老年人吃饭很麻烦,社区刚开设了社区食堂,很受老人欢迎,希望政府开设更多社区食堂,让更多老年人吃上暖心餐。

解读>>>

这些热词高频词 最受重庆老人关注

10月22日,记者就《重庆养老需求问卷调查》中出现的一些热词、高频词,专访了重庆市民政局负责人。

服务质量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重庆日报: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老人希望在家和社区养老。对此,我市有何应对?

市民政局负责人: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一方面,持续深化设施建设。巩固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成果,依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运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加上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420个,每个城市街道覆盖2—3个高品质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另一方面,持续完善服务功能。在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35项基本社区服务,实现“老有所乐”;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全托床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周期托养照料服务,实现“老有所养”;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统领、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为支撑,依托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依”。

目前,全市已设置助餐点1665个、助浴点597个、助医点1003个,新增护理型床位近8000张,新增居家上门服务站点1366个,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每年惠及100万名老年人。

同时,我市还不断深化“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运营模式,进一步巩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统筹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综合利用医疗、文体、公园等各类现有设施功能,建好织密养老服务综合体,共同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获取基本养老服务更加便捷可及、更加贴心暖心。

服务清单 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含20个服务项目

重庆日报:今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重庆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有什么内容?

市民政局负责人:市民政局以出台实施意见、发布本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为重点,牵头做好市级层面基本养老服务制度设计。今年8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重庆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该清单坚持对标对表,突出惠民有感,让区县政府对现阶段保障养老服务“重点要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把有限的财力用到老年人最关心的领域、用到老年人生活最需要的关键环节。

其中,《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的16个服务项目全部纳入我市清单,确保国家要求落实到位。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等。

在此基础上,我市又新增提出“健康管理服务”“困难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城市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农村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等4个服务项目,这些项目都是老年人普遍关注和欢迎的项目。

老年食堂 今年内新建完善社区老年食堂500家

重庆日报:我市的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情况如何?民政部门如何规范相关环节,让老人吃得舒心又放心?

市民政局负责人:社区老年食堂托起的是老年朋友的“幸福餐盘”。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把老年食堂建设纳入主题教育“民政惠民有感”十项实事项目,印发《推进老年食堂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年内新建完善老年食堂500家,促进老年人就餐便利化、可及化,切实解决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就餐不便问题。目前,全市已新建老年食堂365家。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聚焦老年群体需求,着眼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老年食堂建设运营管理新模式,努力为老年朋友提供更贴心、更周到、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让老年人们胃暖心更暖。

一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新城区建设工作,综合考虑辖区人口聚集规模、老人就餐需求等,按照“一刻钟”就餐服务圈合理布局。

二是提升助餐质量,制定老年助餐服务规范,做好相关信息公示,指导老年食堂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制止餐饮浪费;开发助餐服务信息平台,集成助餐相关数据信息,引导老人“线上”点餐;整合多方服务资源,在满足老人助餐需求的同时,延伸提供康复护理、文化娱乐、日间照料等服务。

三是强化安全监管,压实运营单位主体责任,指导老年食堂运用“重庆市阳光食品”App自律管理,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公开,线上线下做好食堂资质证照、员工健康证公示,全面推行后厨关键环节“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强化管理规范,开展老年食堂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全面规范各个环节,让老人得到精神关怀。

服务保障 着力促进养老服务供需匹配

重庆日报:在问卷调查中,精神慰藉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医疗服务、家庭清洁卫生服务、送餐服务占老人需求的前五,我市如何回应、保障?

市民政局负责人:一方面,我市将以助餐助医助浴为突破口,着力促进基本养老服务供需匹配。加快养老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供需动态平衡。除推进社区老年食堂建设外,进一步完善医保引导机制,健全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促进家庭医生为失能、半失能或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度融合;鼓励在养老服务中心(站)设置助浴服务区,发展流动助浴快车,搭建“流动性临时助浴点”;聚焦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助行需求,推动社区养老机构开展谈心陪伴、代为购物等便捷的生活服务。

另一方面,以关心关爱老年人为突破口,切实做好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障。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行动,推动养老服务机构通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设施网络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引导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老党员、低龄健康老年人、物流快递送餐人员、亲属邻里等共同参与。着力提高集中供养老年人照护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机构参与乡镇敬老院建设运营,完善优化设施设备,改进特困老年人居住照护水平。探索低保家庭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支持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区县为低保家庭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和入住养老机构优惠。

重庆现状 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多

重庆日报:请您介绍一下我市目前的老龄化现状,近年来有哪些应对举措?

市民政局负责人:人口老龄化是当代深刻影响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趋势。

我市是全国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的省市之一。据最新数据,我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712.11万人,占人口总数22.16%,居全国第五;65岁及以上人口588.16万人,占人口总数18.30%,仅次于辽宁省,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空巢老年人112万余户。总体上看,我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进入早、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多、空巢化等特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全市上下围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以赴补短板、固底板、惠民生、防风险,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网络织密织紧。

二是基本形成市场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支持社会力量利用国有存量资产和社会闲置房产开展普惠养老服务。

三是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升级改造乡镇敬老院529家,建成功能完善的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中心60所。

四是建立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每年为特困人员发放高龄失能补贴,为高龄老年人发放津贴。

五是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长期护理保险等国家试点工作,创建全国智慧养老示范基地和企业8个、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优秀案例5个。

(首席记者 张莎)

声音>>>

让重阳节内涵更加丰富深刻

臧博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如约而至。

时代在变,重阳节在新时代也多了一层新的内涵——敬老味更浓厚,人情味更足,色调也更丰富。

重阳自带的暖色调,需要我们做好传承和延展。古人看重重阳,为此不远千里回乡祭祖,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古人也会在这一天陪在老人左右,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无论是祭祖还是敬老,重阳节的色调始终是暖的。这种暖,有人情味,有家常味,也有烟火气,饱含着中国人对先辈的感恩、对老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