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家政服务13825404095北京市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在西城广安门内街道正式启动。聚焦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本市提出就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实现养老服务全要素供给、全天候响应、全方位服务、全链条管理,通过服务模式创新,老人一键呼叫,即可将专业机构养老服务送进老年人家里。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了解到,未来,本市还将探索异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为实现养老供需精准匹配,养老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也将逐步建立起来,打造全市为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种种创新举措,本市在不断尝试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走出一个“北京模式”,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加快建立集中养老服务需求注册系统
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前期调查发现,目前本市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仅占户籍老年人口1%,99%的老年人在家养老;入住机构的本市户籍老年人,85%为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全市22万多名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中,85%选择居家养老方式解决养老问题。不难看出,居家养老问题是养老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居家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是养老工作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基于此,本市对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本次试点主要聚焦五个方面:聚焦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培育以国有企业为示范引领的多元市场主体;聚焦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创新就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聚焦品质化养老服务供给,探索异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试点;聚焦养老供需精准匹配,搭建养老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加快建立全市集中养老服务需求注册系统,打造全市为老综合服务平台;聚焦医养融合发展,加强医养康养资源有效衔接,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居家养老市场化运行体制
据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以往的养老服务模式相比,本次新推出的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实际上是以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特别是聚焦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化照护护理刚性需求,开展一场深刻的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将专业机构养老服务搬到老年人家中。
同时,本次创新工作也在寻求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不同于以往单纯依靠政府推动养老设施建设、统筹建点布局的思路,本次试点转由政府引导支持、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居家养老市场化运行体制。建立“一体(即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主要发挥政府作用)、一部(即市场主体设在街道的项目部,专门负责试点的运营管理)、一站(即依托市场主体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管家队伍)、一网(即依托驻居民区专业护理员队伍形成24小时全响应服务网络)”居家养老工作模式。将试点街道划分若干片区,组建片区“2+N”管理单元,配备2名首席养老服务管家和N名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形成以实名制方式运行的网格化运营管理模式。
未来将探索异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聚焦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本市还提出要创新就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其核心是解决好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难题。针对普惠养老供给不足等问题,拟通过开展试点,以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刚性照护服务需求为重点,支持国有企业链接整合各类涉老服务资源,形成普惠养老服务清单,针对老年人家庭养老刚性需求,提供质量优于现有解决方案、价格低于现有解决方案、可持续可信赖的居家照护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同时,聚焦品质化养老服务供给,未来本市还将探索异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城区老年人以社区邻里组团入住郊区康养社区“抱团养老”。未来拟通过开展试点,支持国有企业盘活利用郊区闲置宅基地较多的“空心村”或待转型培训疗养机构,开展适老化改造,建设覆盖“床、医、护、助、餐、乐”于一体的高品质田园山水式康养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