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家政服务13825404095在长春市太阳山部落医疗康复护理院,一位老人正在与护理人员聊天。
市场需要引导和培育
规范护工市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且看一些地方的探索。
严格准入制度与规范化管理
去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护工胡文松参加了四川省卫计委组织的首批护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成功通过,拿到了“本本”。在老胡的考试成绩单上,技能操作得了88分的高分,这让老胡非常骄傲,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认同。“老伴也参加了,技能操作差3分没过。”老胡说,看来我们这个职业还是有门槛的。
对老胡来说,这次考试曾经让他非常头疼。2013年8月底,四川省下发《卫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护工的职业技能鉴定被列为第一批。按该通知规定,到2017年,未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工人员将退出护工队伍,若发现没有执业资格证而从事这项工作的,医院将受到处罚。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四川省已有1437人通过了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目前,11家试点医疗机构正在从规范护工从业行为、建立护工公示制度、推进护理员制度、健全护工考评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
作为一所老年慢性病医院,近年来,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在全国首开先河,提出了“管床护士与护工捆绑管理”这一理念,让老年患者在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上达到高标准、高质量。
与其他医疗机构不同,在成都市慢性病医院,护工被放在与医生、护士同等重要的位置上。2011年4月,该院就正式成立了护工部。医院为此出台了专门的护工管理规章制度,并为护工的护理工作建立了一套可操作性非常强的管理细则,让老年患者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
记者了解到,该院还在摸索中总结出了一套护理老年病人的科学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护工管理手册》,每个护工须按照标准的操作来为老人提供规范化的生活护理。
该项科研负责人、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副主任医师、护工管理部主任李雪介绍说,护士与护工的捆绑管理,其实是将责任进行捆绑,让他们形成一个更有效的护理团队,不再是各干各的工作。护士有责任指导护工,强调某一阶段的病人该注意哪些方面的生活护理,而出现护理障碍后,护工有责任与护士一起来解决问题,让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齐头并进,让病患康复得更好。
集中管理的公司化运作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要规范护工市场需有的放矢,针对医院护工可推行公司员工制,针对养老院护工则应利用综合手段提升养老机构对护工吸引力,让护工招得到,留得住。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是隶属自治区卫生计生委,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7月,医院成立陪护管理办公室,并引进广西壮家女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对护工试行集中规范化管理。目前,该院有护工600多名,其中400多名都归公司统一管理。
从报名体检到岗前培训,再到日常督导,护工公司化管理已经初见成效。广西壮家女家庭服务有限公司江滨陪护服务部主管冯燕介绍说,无论男女我们都不建议超过55岁的报名者从事护理相关工作,有传染病的,肯定就不能做护工了,如果有鼻炎的,也不能进入高压氧舱。
在收费上,由公司统一管理后,护工的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都有据可循。记者在医院告示墙上看到江滨陪护服务标准按照生活能部分自理到气管切开,将服务级别分为三至一级,将生活照料和陪护护理细化到剪指甲、帮助排泄、情绪疏导、口腔清洁等小项目,各级收费由每天100元至130元逐级增加。冯燕介绍说,相应的,每个护工每月需缴纳一天的收入作为公司的管理费。
“具体到每个病人,公司都到现场判断属于几级护理,并及时与病人家属沟通。”冯燕说,公司化管理后,病人家属如对护工不满意,可以随时向公司反映情况,公司可及时更换同级别护工前往,保证了病人能够得到有效看护,同时病人家属向公司支付工资,既减少了家属往来于医院的麻烦,又能维护护工的合法权益。“有时候上午是一个护工,下午是另一个,我们甚至可以均分到小时支付。”
在培训上,陪护部以总公司为依托,岗前开展理论和实践培训,并要求所有员工都持养老护理员证上岗。工作期间,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培训老师会轮流巡视,随时指出护工工作期间的不足。
2014年7月,广西首个医院陪护工会工作站在江滨陪护服务部挂牌。工会成立后,每月定期给护工们放电影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还联系理发师傅每月免费为护工理发,并通过与上级工会沟通,为贫困护工申请医疗补助和助学补助等。工会的工作得到了护工们的一致认可。
40岁的李伟远在南昌各大医院做护工将近3年,他告诉记者,和以前一个人单枪匹马相比,加入正规的护工服务公司,虽然收入上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在职业长远规划和社会保障上会更好些。
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人才短缺是目前护工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卓认为,针对护工行业出现的巨大供需缺口,可以考虑将护工作为一种专业纳入职业学校教育中,成为一个明确的专业,培养专业的护工队伍,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护工行业。同时,也能促进更多人将其认同为一种体面的职业来看待。加大人才培养,才能让护工“后继有人”。
江西省儿童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胡梅英建议,针对当前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可在护理类专业中增设护工类专业,并引导就业难的专业向护工类转型,提早部署护工行业人才储备工作。
有业内人士建议,对护工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临床继续教育,以便其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能力,增加自信心,增强工作的自豪感。此外,可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如对护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护工,可在薪酬上予以体现并外加奖励等。护工的幸福感影响着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
李伟远认为,国家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日益完善,期待护工行业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技能培训等政策也能切实落实到位,通过制度和规范,为护工群体营造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保障体系。
南昌瑞祥陪护中心负责人雷存光指出,各地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并没有“护工费”这一项。物价部门原有的住院费用中虽包括治疗、药品、床位、一般性生活护理等项目,但其中护理费的项目内涵中,并未将生活护理方面的工作内容纳入其中,这造成护工行业收费没有可参照的标准和依据,亟待相关部门加以规范。
同时,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尝试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但重点内容在于医疗护理,而较少涉及生活照料。业内人士建议,未来政府在构建和完善护理保险制度时需要考虑生活照料相关项目的支付。(半月谈记者 翁晔 董小红 王珏玢 林苗苗)
请多一些相互理解和尊重
人都会老去,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得病。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的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护工。面对护工市场现存的矛盾与问题,建章立制固然重要,病患与护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样重要。因为,相互尊重是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的基本价值尺度。
护工需要有更多的职业成就感和尊严感。年轻人不愿意干护工,很大一部分是觉得这份工作“低人一等”,觉得整天在病床旁端茶倒水、翻身擦药没有职业成就感。职业成就感和职业的尊严感需要我们赋予职业更加准确的定位,需要有更加完善的行业评估体系和标准,也需要全社会对这个职业的尊重。只有护工群体自己觉得这是一份体面的工作,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这个行业中来。
我们也需要更加理解和体谅护工的付出和不易。他们是陪伴,也是“守护者”。不少护工都是长年累月远离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陪伴在我们的亲人左右。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周末节假日,自己的生物钟完全是跟着护理对象的节奏来调整。一方面他们是我们请来的护工,另一方面他们更像是我们的亲人一样,代替忙碌的儿女履行孝道。
将心比心,当他们熬夜看护病人后,一句“辛苦了”能让他们感到欣慰;当病人康复出院时,一句“谢谢”也会让他们觉得任何辛苦都值了……
当然,如果护工能把护理对象当成自己的亲人,去尊重和爱护,也就会少了很多的怨言和怒气。怎么给病人洗脸、如何给老人翻身……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关系着护理是否舒心体贴的大学问。有了对病人的同情心、对病情的感同身受,护工才不会把病人当作冷冰冰的护理对象,护理才具有人文关怀,才能让病人安心、家属放心。
某些疾病,比如老年痴呆症患者,时而喜,时而怒,其实就像孩子一样,如果护工能多一份对这种病症的了解和知晓,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就会少一份抱怨和烦躁。
家属与护工的及时沟通和交流很重要,及时疏导一些负面情绪,化解一些小矛盾,就不会让矛盾在火上口集中爆发。
在一个文明成熟的社会中,职业不分贵贱,都应受到尊重。关注护工群体,倾听他们的心声,促进护工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在有需要的时候,都能得到相应的呵护。护工的努力付出,其实也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半月谈记者 董小红)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