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 鄂州市新航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惠州保洁13825404095我国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2亿人。而且由于人口城镇化、人口迁移流动化、老年人的乡土情结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程度更高,形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城镇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农村养老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研究表明,农村养老已形成“9901”基本格局。我国目前虽基本完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布局,但其服务供给、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较之城镇差距明显,迫切需要引入社工专业化的规范养老服务。
那么,何为农村养老“9901”格局?“9901”格局下对社工服务介入有何需求?社工机构又应当以何种服务模式有效介入?本文拟就以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何为“9901”农村养老格局
2005年,上海市率先提出“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目标,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左右老年人机构养老。此后,国家和各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大都沿用了这种目标框架。
在各种学术研究和政策话语体系中,养老服务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弹性比较大,有大、中、小养老服务之分。无论是上海市最先提出的“9073”格局,北京市随后提出的“9064”格局,还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提出的“9901”格局,运用的都是“大养老服务”的概念。
鉴于当前部分养老机构特别是农村养老机构空置率较高,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量不足总体老年人的1%,一些地方提出实际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应该是“9901”,即99%左右的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1%左右的老年人机构养老。故而农村“9901”养老格局应解读为:99%的老年人生活在居家社区层面,或者依靠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或者依靠社会化养老服务,剩余1%的老年人生活在社区之外的养老机构接受服务。
在农村,居家健康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区域主要在社区,同时也需要少量上门服务;居家失能老年人主要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上门服务,但并不是24小时足不出户、不在社区活动;还有部分失能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接受日托、短托、长托服务,日常生活场景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之间切换。因此在供给格局方面,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通常是难以明确区分的。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符合大多数老人的养老观念,能有效解决老人想留在子女身边的问题,能让他们在熟悉的地方度过晚年生活。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既符合中国人重视家庭的理念,又满足护理服务的新型需求,是农村养老模式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二、“9901”农村养老格局亟待社工专业化服务介入
老人都想拥有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但由于当前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老人面临着一系列养老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出台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模式初具规模。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
现阶段,农村养老依旧面临养老服务设施短缺、家庭供给能力不足、专业护理匮乏、精神文化生活单一等难题,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与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精神生活有顾及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农村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多元化、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农村养老与城镇养老在经济基础、社会力量参与、氛围营造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动力严重不足。
三、“9901”农村养老格局的社工服务模式介入
农村老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区之外机构养老各自具有不同的服务需求特点,社工机构只有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专业服务模式并有效介入,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养老服务工作。
(一)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模式
“养老不离家”是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的心愿。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推动专业服务向家庭延伸,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增进农村老年人福祉的必然要求。
2023年10月,我国发布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对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社会工作者是提供专业化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重要力量,该标准为社工机构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作为支持性专业力量,社工在价值理念、服务视角、方法技术和工作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采用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模式为农村居家老人提供上门养老服务。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由社工机构负责运营、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养老模式。该服务模式以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群为重点,向老人提供以下上门服务:
1、生活照料:助餐服务、助浴服务、助洁服务、助行服务、助医服务、助急服务;
2、基础照护服务:生活照护、排泄护理、护理协助、用药照护、康复护理;
3、健康管理服务:信息采集、健康监测、健康咨询、健康干预;
4、探访关爱服务:上门探访、应急处置;
5、精神慰藉服务:陪伴支持,定期协助有意愿的老年人外出活动或前往服务机构参加集体活动等;情绪疏导,与老年人进行谈心、交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诉说;心理慰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手段调整老年人心理状态;
6、委托代办服务:代购,包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订车票、预约车辆等;代办,包括取送信函、文件和物品,申请法律援助、救助服务等;代缴,包括缴纳水、电、气、通讯费等日常费用;
7、家庭生活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环境评估、基础改造、专项改造。
(二)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服务模式、互助养老服务模式
1、日间照料中心服务模式
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角度看,农村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既代表着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趋势,又是支持个体和家庭代际融合、推进构建老年友好社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依托。
202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托和整合现有资源,发展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支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
通过推进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的社会化建设,会更有力地支持家庭养老基础性功能的发挥,建立健全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有助于把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让更多老年人安享“住在自家、活在社区”的幸福晚年。
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为了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的一种集中养老服务模式。农村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以农村社区内自理老年人、半自理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整合性、持续性、无缝隙的社会化照料服务,面向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文化、休闲娱乐、教育咨询等日间服务,面向非正式照料的家庭照料者提供家庭照料技能服务。
在实际运营中,农村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也可为有需求、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临时托养和照料服务,通过社会化的照料、医疗、康复服务,使老年人享受更多亲情关爱及家庭支持。
根据农村社区日间照料的服务对象需求及服务专业程度,日间照料设施可以分为普通看护型和专业照护型,大多是两种功能兼顾。
普通看护型主要是以为老年人提供休息、陪伴、社交、助餐、文教、娱乐等一般性日常生活看护服务为主;专业照护型主要以接收半失能、高龄、残疾等生活自理困难的老年人为主,个别的也接收失能、失智老年人,一般由养老护理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化照料和护理服务为主。
2、互助养老服务模式
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是在社工机构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老年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扶持,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这种模式强调普通居民间的相互帮扶与慰藉,使得老年人在不离家不离村的情况下,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
具体来说,农村互助养老通常是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如闲置房产、公共设施等,建立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这些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活动等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同时,通过社工组织老年人参与互助活动,如互相照顾、共同参加文娱活动等,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地区的养老压力,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此外,这种模式还可促进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积极推进农村互助养服务老模式对于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社工机构在推进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工可以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助活动,如轮流照料、集体用餐等,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社工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营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除了政府的扶持资金外,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社会捐赠、慈善基金等,为互助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为了确保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互助养老设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三)社区之外机构养老:社工主导服务模式、社工指导服务模式
1、社工主导服务模式
社工主导模式主要针对社会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的社区外养老机构。该模式通过在机构建立社会工作站,设置专职岗位,以社工与院方合作互动及“行为示范”等方式,推行专业理念,挖掘内部资源,改善服务品质,使社工专业理念逐步融入机构整体服务中,成为服务活动的主导方向。
社工介入后,首先从挖掘内部资源入手,对服务设施进行调整与完善,为农村老人公共活动提供稳定场所和必要设施;以社工手法促进老人之间的沟通,利用小组形式,培养老人互助意识,建立院内支持体系;加强对机构员工的专业培训,提高协助社工开展服务的能力。
其次,开展观摩学习活动,深化院方对资源不足状况的认识,增强引入外部资源的积极性。这种模式就是以社工进驻机构直接提供服务的方式,把社工专业理念和整合资源的专业特色融入养老机构发展之中。一方面使养老机构在服务中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使内外部资源有机结合,提升养老机构服务农村老人的专业化水平。
2、社工指导服务模式
社工指导模式适用于机构规模小、资源匮乏的社区之外养老机构。也就是为资金实力不足的养老机构提供一对多的社工专业服务。
该模式中,社工并非以专职岗位进入,而是以指导者角色间接向农村老人提供服务,虽然也开展定期的专业服务,但更重要的是强调专业制度建设和机构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指导机构逐步向专业化服务方向发展。
这种服务模式主要是把理念灌输放在首位,以制度化建设为支撑,将行为示范和专业培训作为主要措施,提升机构员工的专业素质与实务能力。社工参与机构运作,以社工理念协助机构规范服务管理,推动机构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在组织活动中,通过“行为示范”等方式,向养老机构员工灌输专业理念,从而为农村老人提供规范化优质服务。
开展社区工作,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强强老师讲授 多种实操方法
教你找到社区工作 突破口
5个常用个案工作模式讲解
手把手教你做好文书表格填写
干货满满,快快拿下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老年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