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家政服务13825404095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孟铁林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莅临徐州仁慈医院,调研护工规范管理情况,并听取“无陪护”病房试点建设进展。
在关节外科一病区,孟铁林副主席走进病房,亲切慰问住院患者,并仔细询问:“无陪护”病房服务到不到位?为什么选择这种服务模式?护理员有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有没有规范的劳动关系?在场患者和护理员均表示,这种护理模式科学、规范、周到、实惠,无论是服务者还是被服务者都很满意。
调研座谈会
在院内实地考察后,调研团队与徐州仁慈医院代表开展座谈会,就医疗护理员规范管理与“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深入交流。
△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孟铁林在座谈会上讲话。
孟铁林副主席指出,随着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无陪护”病房护理模式是大势所趋,医疗护理员规范管理是题中应有之义。徐州仁慈医院在这方面决心大、起步早、步调齐、专业强,收费比较合理,开创了患者满意、护理员满意的“双赢”局面,经验值得分析推广。在这一创新领域,卫生、人社、医保、教育等多部门应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精神,加强协作,创新机制体制,充分借鉴先行地区经验,共同搭建相关准入、培训、评价、管理、保障体系,让这一护理模式更好地服务患者,让护理员成为一个有尊严、有未来的职业。
△市政协常委、教卫体委主任陈钢主持座谈会。
△徐州仁慈医院护理部主任韩芹在座谈会上汇报。
市政协常委、教卫体委主任陈钢主持座谈会。徐州仁慈医院护理部主任韩芹就“无陪护”病房建设情况作具体汇报,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凯、市人社局技能人才评价管理中心主任陈都标、市医保局待遇保障和医药服务处副处长庄怀文分别就各自领域政策精神进行解读,市政协委员代表分享了调研感受和意见建议。
△徐州仁慈医院院长鄂云翔在会上讲话。
徐州仁慈医院院长鄂云翔介绍,被选为徐州市首批“无陪护”病房试点医院以来,我院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护理员与医疗团队的协同合作机制,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与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共同探讨护理员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徐州仁慈医院理事长宗亚力在座谈会上讲话。
徐州仁慈医院理事长宗亚力表示,我院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通过“无陪护”病房等创新服务模式,建设“全国体验感最好的医院”。为达到这一目标,要“拼团队”,多部门协同一体化推进;要“拼文化”,促进护理员融入“仁慈人”大家庭,提高护理员认同感、归属感,医护工一心提高服务质量;要“拼理念”,深刻认识护理服务的巨大潜力,聚力建设“智慧病房”,通过建品牌、做口碑、搭团队,形成多方“权、责、利”协调统一的合理机制。
什么是“无陪护”病房?
为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后顾之忧,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创新探索“无陪护”病房或“免陪照护服务”新模式。
“无陪护”病房或“免陪照护服务”,并非“无人陪护”,是指由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不再依赖患者家属亲自陪护。总体上,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员岗位职责相对固定,专业性更强,既有利于照护患者,也能够减轻患者家属负担。
2010年,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就提出“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
今年7月起,我市启动部分三级、二级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徐州仁慈医院入选首批试点单位;
10月27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为医疗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了价格依据。
患者说:“无陪护”很方便!
在徐州仁慈医院“无陪护”病房《工作项目清单》,每一位医生、护士、护理员,在每一个时段的任务都被规划地清晰合理。过去往往由患者或家属“指挥”护工去做的业务,现在会有护理员们按时主动完成,且有明确的标准和考核,照护质量更有保障。
77岁的窦阿姨最近接受了膝关节置换手术,刚做完手术行动不便,根据医生的建议,她主动选择了“无陪护”病房服务。“手术前一天,该准备哪些材料,该注意什么事情,什么时候能吃,什么时候能喝,护士和护理员都给我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可方便了!”窦阿姨说,“做完手术,这几天吃饭、洗漱、锻炼,都有人主动来服务,护士还经常到病房来陪俺拉呱,一点也不寂寞。”
家属说:“无陪护”很省心!
过去,很多患者住院时,需要家属在旁陪伴照顾,即使请了护工,也很难放心离开,往往一间病房里只有3张病床,却塞进了十几号人,环境嘈杂,行动不便,每个人好像都很“忙”,但患者并没有得到安静、舒适的康复环境,还占用了家属大量的时间、精力。
△明亮整洁的“无陪护”病房。
廖先生的母亲最近刚在徐州仁慈医院接受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机器人手术治疗,本来廖先生兄妹都准备请假陪护,但老人家坚持不让儿女“瞎操心”。没想到,老人家在医院享受到“无陪护”服务,不仅在床前就办好了入院手续,而且连各项检查也有护理员全程陪同。“昨天下午健康管家把我拉进了微信群,在群里发了老人家下床锻炼行走的视频。我一开始吓了一跳,可是今天到病房来探视的时候,还被母亲笑话,说我没见识,原来微创手术很快就可以下地了。看老人家被照顾得这么好,我也就放心了。”廖先生一脸轻松地说。
医护说:“无陪护”很科学!
徐州仁慈医院护理部主任韩芹介绍,“无陪护”病房全程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规划服务,相比家属或护工的一般生活照料,更多了一份科学促进康复的元素。
“我们‘无陪护’病房的服务理念是无陪、无痛、快速康复。”韩芹介绍,通过疼痛管理、早期康复介入,可以让患者更好地为手术做好准备,更可以帮患者有效减轻术后痛苦,从而更早开始康复锻炼。一般来说,采用这种模式的患者,术后24小时内就可以试着下地站立行走,术后第三天就可以进行器械运动康复。
△康复医师在病区带领患者进行锻炼。
“不仅要关注‘人的病’,也要关注‘病的人’,所以护理是和临床医疗、心理支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韩芹表示,重视科学康复,并不代表忽视患者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无陪护’病房通过健康管家、一对一护患群、叙事医学等做法,用文字及图片视频形式记录并分享患者在无陪病房期间的环境、治疗及感受,充分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情感诉求。”
△健康管家在群内与家属分享患者康复进展。
护理员说:“无陪护”很规范!
今年54岁的张师傅从事护工工作已经5年了,过去他的“领导”是劳务公司的经理,只能每个月统计工作量,却不能在业务上给予专业的指导。张师傅说,他偶尔会受到患者和家属的质疑,“人和人的习惯不一样,你从上家学的经验,到下一家就不一定管用了。我岁数大啦,脑筋转得也没那么快,你一句他一句我就懵了。”
△护理员们正在接受专业培训。
如今,张师傅作为徐州仁慈医院第一批“无陪护”病房护理员培训对象,接受了系统的教育,整整70个课时的学习,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更加自信。持证上岗的他,现在受到医院“医疗护理员管理科”的直接管理,社保待遇、劳保待遇等同临床医护人员,“现在走在病区里面,腰杆都比以前挺得更直一些。当然了,我也会更努力、更仔细地工作,才能符合现在的身份。”张师傅自豪地说。
小孙今年21岁,是刚刚从老年康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徐州仁慈医院当起了护理员。“过去人们觉得护工低人一等,现在我觉得这个职业有潜力、有奔头。我看新闻里说,国家政策特别强调要体现护理技术劳务价值。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还有咱们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职业一定越来越火。”
数据说:“无陪护”很高效!
截至目前,徐州仁慈医院全部科室均已提供“无陪护”病房服务,其中关节外科选择这一模式的患者已接近90%。科学的护理服务,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周期,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0.5天左右。
试点开展3个月来,“无陪护”病房共服务了1782名患者,针对性建立了213个微信群,4321条视频记录了患者康复道路上的每一步,10万余字的聊天记录,写满了患者的体验、家属的信任、护理员的辛劳和医护人员的关心。
徐州仁慈医院针对“无陪护”病房患者满意度设置10维度调查反馈机制,包括费用、预住院检查、餐食质量、探视管理、基础设施、整体环境、护理员照顾、护士服务、康复锻炼、疼痛管理等。截至目前,整体“非常满意”比例达到98.11%,充分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