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杨娟
11月8日,惠州保洁13825404095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有关举措。同日,民政部网站发布由24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设备和产品用品研发应用、加强养老服务消费保障、打造安心放心养老服务消费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19条具体措施。其中,在加强养老服务消费保障方面对金融机构提出两条具体要求。
第一,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有助于提升老年人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一方面,养老储蓄、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信托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通过养老财富管理多样化提高个体对养老金融服务的消费意愿,进而提高个体对各类养老服务消费的支付能力。比较而言,当前我国养老理财产品与养老信托产品尚处于发展初期,其发展还需要相关政策推动支持。在养老理财方面,由于处于试点阶段,发行机构、发行规模与销售地域受限,当前养老理财产品数量有限、资产规模较低、发行节奏趋缓。在养老信托方面,以养老为目的,兼具养老财务规划、健康规划、财富传承规划等养老服务特殊需要的普惠信托产品尚处于萌芽阶段。《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理财公司发行养老理财产品,鼓励信托公司加大养老领域信托业务探索,这将推动针对个人的各类养老金融产品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可以利用大数定律分摊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支付成本,长期护理保险可以通过分摊护理费用提高失能老年人对长期护理服务的消费能力。但是,过高的保险费会降低老年人购买上述产品的意愿。《若干措施》旨在提高针对老年群体的商业保险产品的普惠特征,在鼓励保险公司合理设计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的同时,特别强调要科学厘定费率。
第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养老产业金融发展力度。一方面,为进一步解决当前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的融资渠道窄、授信审批难、责任保险覆盖面不足等金融支持难题,《若干措施》强调,鼓励支持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担保、基金等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老年用品租赁、适老化改造等融资需求,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另一方面,2024年8月1日起养老设施正式被纳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发行范围,成功进行REITs发行不仅需要养老项目能够通过市场化运营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并在所有权(经营权)、企业信用与内部控制方面满足相关政策要求,还需要证券机构、商业银行以及保险资管等各类金融机构在承销、托管、战略配售等诸多环节发挥专业力量。为了抓住REITs养老项目常态化发行的机遇,《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养老设施纳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行范围。此外,由于各类养老产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均需要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或机构养老渠道提供给老年群体,可以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此,《若干措施》明确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建设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有力支持我国养老服务消费。长期护理保险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养老服务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养老服务产业的规范发展,进而从供需双方支持我国养老服务消费。自2016年以来,我国已经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计49个城市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过试点摸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作模式。2023年底以来,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先后下发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上述制度文件的出台不仅为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奠定基础,还将对全国养老护理服务产业规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目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践看,以社会保险模式运作的长期护理保险主要解决重度失能群体的护理服务需求,还需要多样化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缓解各类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支付压力。《若干措施》在明确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合理设计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再次表明我国正在努力构建以社会保险模式为主、以商业保险为补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