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主办的家庭教育平台。每周一至周五,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作者 | 钱志亮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
前几天看到一个话题:父母掌控欲强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话题讨论下,很多网友被戳中了“痛点”,讲述自己被父母控制的痛苦经历:
“偷看日记、翻柜子,是基本操作,和朋友出去玩也要跟着,还口口声声说为了我好。”
“我妈连我穿什么都要控制我,她觉得不好看的,直接说难看死了,她觉得好看的,非要给我买,根本不在乎我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27岁的大男人,出个门依然被父母问个底朝天,选择恋爱对象也由不得自己,觉得自己真的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了。”
老话讲:“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真是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为人父母的心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总是放不下那颗爱孩子、担忧的心,怕孩子冷了、饿了、犯错误、吃苦头、被欺负,于是忍不住过问孩子的各种事情,为他们安排好一切,乃至帮他们做选择做决定。
如果家长没把握好这个度,不懂得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就容易越界,把爱变成了控制,对孩子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心理学家、哲学家弗洛姆说过: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控制欲强的父母,孩子通常会有这些表现,值得警惕:
01
自卑、依赖性强、没有主见
控制欲强的父母,常见的行为有:
对孩子说话是命令式的语气,不太会询问孩子的意见,或者和孩子商量;
忽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安排孩子的一切;
360度无死角监控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没有隐私和自由空间;
孩子犯错、表现不好时,容易愤怒、情绪激动,不断指责、嘲讽孩子。
伦敦大学的科学家发表在《积极心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中发现:
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幸福指数较低。
在父母控制下的孩子,缺少独立做事、自我管理的机会,只需要听话和服从;做一件事如果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又会被批评,“让你听我的吧!”“没我你就是不行。”
久而久之,孩子独立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在父母的否定中越来越觉得自己无能,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父母无孔不入的干涉和安排,让孩子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自己做选择做决定,长大以后事事都要依赖父母,缺少判断能力,因此遇事拿不定主意,没有主见。
记得看过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一位30多岁男子开车撞飞一位外卖小哥后,第一反应不是报警解决问题,而是靠在妈妈怀里大哭:
“让警察别抓我,我不是故意的。”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为孩子横刀立马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成了受害者。你传达给他的信息是:你不行,你不够强大,你自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介入来替你处理。
孩子从出生开始,逐渐脱离父母的怀抱,走向独立,是成长的需求和规律。
家长应该懂得尊重孩子的这种需求和成长规律,随着孩子长大,给他独立做事、做选择的机会,教会他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而不是代替他做。
只有这样,孩子内心才能生发出力量,获得掌控感、自信心,得到心理上的成长。
从小学习如何做选择、做决定的孩子,善于动脑思考,思考问题更加全面,长大以后更有主见,更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02
固执、敏感,情绪管理能力差
当父母的爱中带着强烈的束缚,孩子感受到的,只会是沉重的负担。
事无巨细的关心,面面俱到的安排,看似为孩子好,其实孩子会觉得心很累,像被一副枷锁禁锢。
作为人,一个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就是自主感:感觉自己可以决定一些事情。
而生活在控制欲强的父母管控下,孩子的自主权被剥夺,表面上顺从,实则内心非常压抑、积攒了许多愤怒的情绪,把叛逆的一面藏在心里。
内心敏感自卑、又压抑愤怒的孩子,会逐渐形成固执的性格,在一些事上坚持自己的做法,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心理上觉得向别人妥协就是承认自己不行,用固执来守住自己的自主权、反抗父母的控制。
这样的孩子,通常情绪管理能力差,习惯用发脾气、生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好好说话、表达自己的意愿,总是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和允许。
总体来说,还是一种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不仅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这种性格,也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当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能被父母倾听、尊重,他会感觉自己被接纳,自我价值感更高,内心想法与外在表现和谐统一,能够身心舒展地成长,不会形成拧巴、矛盾的性格特征。
这样的孩子,通常更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不会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情商更高。
因此,家长们不要总是忽略和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以自己的经验来决定孩子的各种事情。
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即便孩子做出的选择没那么好,他能从中产生思考和收获,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发挥自己的自主权,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愉悦感、力量感,有利于他的成长和成熟。
此外,家长要注重和孩子沟通、商量的过程,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不要什么事都单方面做主,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促进亲子间的互相了解。
03
缺乏责任感
控制欲强的父母,为孩子包办太多,替孩子做很多本该他自己做的事情,承担了本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
生活上,帮孩子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催着他起床、睡觉、穿衣吃饭;
学习上,盯着孩子写作业,帮他做计划,监督他执行;
选择专业、工作,甚至择偶,都替孩子拿主意······
当孩子拥有一定自由的空间,可以自主选择和执行时,才有机会获得责任感;如果孩子被剥夺了选择权、决定权,事事都被限制和控制时,就不会懂得承担责任。
比如一些孩子到学校忘记带课本,会责怪父母没提醒他、没帮他整理好;工作不顺,自己不努力,却埋怨父母当初给自己做的决定不正确。
缺少独立做事、做选择的机会,孩子就学不会为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遇到事情不敢承担责任,习惯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度的自由空间,让他自己独立安排,鼓励他自己做选择,并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起责任感。
很喜欢《奇葩说》的某期节目中,黄执中说的一句话:
“什么是完美人生?那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
父母以爱之名,控制着孩子的选择和发展,想为孩子打造一个“完美人生”,实则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那样的人生,对孩子来说却是最不想要的。
因此,父母应当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放手,给孩子越来越大的自由空间,教会孩子做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命令和安排做事。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建议,让孩子自己取舍,但并不要求孩子一定要采纳自己的建议。
做好父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会克服自己的控制欲,把握好亲子之间的界限,引导孩子走向独立、自我管理,活出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宠粉福利来啦
每天推送的任意一篇文章精选留言点赞排名(点赞数量需超过30)第一的读者,即可获得折叠晴雨伞(如上图示意)。
领奖规则:
1.中奖人需同时满足关注“湖北e家庭”微信公众号;留言72小时内点赞数超过30;留言点赞数排名第一。
2.集赞统计截至发文到72小时,届时小编将回复您具体领奖方式。
3.每月每人限领一次,数量有限,快来参与哦~
THE END
本文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湖北e家庭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