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协商活动侧记家政服务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3 07:29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家政服务13825404095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新的考验,如何处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供给“不适老”之间的矛盾,成了全社会关注的民生大事。近年来,我区通过深耕“乐养镇海”民生品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依旧存在专业化人才短缺、养老市场化体系不健全、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亟待解决。

近日,区政协以“请你来协商”形式,专门就“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这个议题,邀请区政协委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协商,为养老服务工作建言献策,助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居家不离社 养老服务重在舒适与安心

据调查,我区90%以上的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截至2023年底,全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76852人,占户籍人口比例的24.98%,正逐步迈向深度老龄化社会。一方面,老年人有需求但不愿‘花钱买服务’,另一方面,养老服务机构难以发展壮大并提供优质服务。”委员们抛出了养老服务难题。

“探索‘中心养老综合体+村社站点’的一体运行机制,通过1家为老服务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联动运营和专业赋能,促进中心、站点、老年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服务加成,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提升运行成效。”顾浩杰委员针对难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建议全区的镇街养老服务机构总规模控制在2—3家,以保障其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和自身盈利能力。”结合我区实际,范柯委员提出建议。

同时,“对经济困难和孤寡失能失智的重点老人,应根据其需求特点,完善政策,对餐饮、医疗、照护等可叠加享受”“提升农村地区为老服务能力,让农村居民也能舒适地实现‘家门口’养老”等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物业+养老’存在天然优势,物业作为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可以很好地了解老人们的需求,也可以让老人更为亲近和安心。”叶卓君委员提出了一个居家养老新模式,希望这样的养老模式能在区内实行。

人才愿意留 破解居家养老队伍建设问题

面对养老服务队伍规模不大、人才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不少人对养老服务行业的认知存在偏见,目前,养老服务队伍中,从业人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专业人才比例更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欠缺。”夏慧慧委员直击养老服务队伍存在的痛点,从拓宽来源通道、提升素质和能力、健全激励机制三方面提出对策。

老人的长期照护主力仍然是家人。夏盛全委员以“建好家庭养老‘一张床’”为题进行了探讨。“可以学习杭州做法,将卫健部门的家庭病床与民政部门的家庭养老床位在功能上合二为一,既解决养老床位资源问题,又解决服务人力资源问题。”

“引入行业头部养老服务企业,批量引入养老人才。”“充分发挥健康驿站作用,每个驿站应该配备远程诊疗设备、自助药柜等设施。”“支持专业服务能力强、服务信誉好的机构优先发展,让优质养老服务‘连线成网’。”委员们纷纷建议。

项目有对接 以需定供提高养老服务匹配度

“一位老人的家属曾向区民政局求助,家里有老人因病半失能,家庭的照顾压力大,希望有机构能帮助他们。”潘园园委员以实际案例引出了养老服务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此,她希望我区搭建一个智慧化的养老供需对接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项目。

“护理院可以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长期医疗护理服务,可以合理分流大医院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患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我区建设护理院很有必要。”区政协副主席黄向华为如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解决方案。

会议现场,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认真听取、深入思考,就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作了回应交流。区领导戴涛分析了当前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他表示,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完善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积极构筑养老机构、镇街服务中心、村社服务站、小区睦邻点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覆盖城乡、满足多元需求的养老服务矩阵。

“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晚年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已成为社会基层治理的‘必答题’。要发挥政府、家庭和市场的有效作用,突出政府‘兜底线、保基本’职责,加强养老服务供给,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区政协主席戴凌云表示,“区政协将持续围绕养老等民生课题开展协商议政,形成更多高质量建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