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民点赞榜”是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山)推出的重要智库研究产品,惠阳月嫂13825404095榜单由媒体独立发起,遴选民生实事优秀案例。
名称:探索“全链条”居家养老之路 用心陪伴长者
单位:中山市南区街道
近年来,南区街道不断探索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以丰富养老服务内容供给为抓手,围绕“医、食、住、娱”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将专业养老服务“嵌入”社区、“链入”家中,“全链条”布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助力辖区老年群体高品质养老。
打通“医养结合”之链
“现在家门口就有医生”
“我母亲经常需要看医生,还得定期吃药,如果去一趟医院的话,要穿衣、准备轮椅、下楼、上车,太奔波也很受罪。”家住良都社区的李奶奶(化名),年近90岁,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因肢体残疾,日常行动不便,对照料她的家人来说,最愁的事就是就医。
幸好,2021年开始,南区街道已全面开展上门家庭病床服务,像李奶奶这样的老人,不方便就医,那就请医护人员上门,把病床“安”在家里。这样,她就能享受家庭医生上门健康查体、健康咨询、中医康复治疗、送医送药等一体化服务。自从申请了家庭病床服务,李奶奶的就医难题便得到了解决。
医养结合,服务是基础,医疗是保障,康复是支撑。南区街道通过服务衔接与资源整合,推动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多维度为辖区老人提供定点医疗康复、定期社区义诊、中医养生讲座,优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病、居家照护困难的老年群体提供上门诊疗及家庭病床服务,以及按需求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家庭安装紧急呼叫系统。
在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手边”健康养老需求的同时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常态化“握手机制”,切实增加医养结合服务频次,扩大服务项目覆盖面,让辖区老人养老更有“医”靠,真正实现“老有所医”。截至目前,累计提供上门家庭病床服务30人次,定点康复理疗服务41场次,累计服务达320小时;开展健康义诊、讲座超40场,惠及群众近1300人次。
打通“多元助餐”之链
“退休生活一点也不无聊”
“吃完营养均衡的午餐,到健身区活动胳膊腿,消消食,睡个午觉,起来在休闲区翻翻报刊、和新认识的‘街坊’聊聊天,下午参加一下中心的文娱活动,时间过得特别快!”这是退休独居老人文叔(化名)的日常,也是南区众多老人的缩影。
73岁的文叔是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常客”,自中心的长者饭堂启动至今,他也一直在此用餐,对中心一应俱全的服务很满意,不仅让他有了“饭搭子”,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打破了以往“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的生活模式。
南区街道聚焦“一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打造多元助餐模式。利用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立长者饭堂,拓展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依托社会餐饮企业设立助餐点,满足老年就餐多样化需求;运用街道网格管理机制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破解特殊困难长者居家就餐难题。
同时综合统筹资源,将长者饭堂与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实现“饭堂”“学堂”共建共享,给予老年群体“老有所养”的幸福港湾。目前,南区街道已建成7家长者饭堂(含助餐点和服务点),实现长者饭堂社区全覆盖,累计提供助餐服务19000余次,其中送餐上门超2500次。
打通“原居安老”之链
“你们考虑得真周到!”
“这次改造对我帮助十分大,以后上洗手间、洗澡都更方便安全了。”家住良都社区的容叔(化名),是一名低保家庭老人,因家居设备陈旧,且出现局部墙面渗水等情况,给他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了解情况后,对他家的厕所、洗浴设备、厨房等进行适老化改造,“量身定制”为容叔居家养老系上“安全带”。
南区街道一直以老年人原居安老为牵引,以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切入点,围绕老年人居家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辅具配备到位等方面,按照“一户一策”的方式,为满足条件且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切实提升“原居安老”的品质。
截至目前,已完成22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让老年人生活环境舒适性、安全性、便利性得到不断提升,为辖区老人“老有所安”保驾护航。
打通“文化养老”之链
“感觉自己更快乐、更有价值了”
为给辖区老年人提供一个乐享晚年、“退而不休”的文化养老空间,南区街道不断优化推进“文化养老”模式,多元化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托起幸福“夕阳红”。今年以来,通过长者学堂、老友记影院、健康同行讲座、兴趣小组、庆祝传统节日、反诈骗宣传等主题累计开展活动136场次,直接服务老人达2500人次,让老年人尽享精神文化生活乐趣。
同时践行“银龄互助”“以老助老”服务理念,探索开展“文娱+健康”“文娱+公益”等志愿服务模式,积极打造“以低龄助高龄”志愿服务项目,不仅让低龄长者志愿者实现价值追求,也增强了老龄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营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友好社区氛围。
整理:南都记者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