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养老“国之大者”织就老年人幸福生活惠阳保姆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4 16:34

  原标题:锚定养老“国之大者”织就老年人幸福生活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模式改革创新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作为“七有”“五性”的重要内容,惠阳保姆13825404095“老有所养”关乎每一位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北京民政要在全国干得最好”的殷切嘱托,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瞄准老年人“急难愁盼”,积极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

  2022年以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深入推进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不断深化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改革,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全力推动实现机构养老向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型。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前提下,形成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事业、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养老工作格局,探索出一条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的“北京模式”。

  立足北京实际

  筑牢养老服务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坚持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可以说,过去十年,是北京养老服务体系从无到有的十年,是北京养老产业破题发展的十年。

  多年来,北京瞄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实际需求,补短板、强弱项,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在市、区层面,建立了两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作为全市和区域养老服务的运行枢纽和指挥平台,整合区域养老资源。在街道、乡镇层面,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作为就近养老的集中养老专业服务平台。在社区层面,按照“政府无偿提供设施、运营商低偿运营”思路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总服务台”。

  目前,北京共有养老照料中心287家,驿站1374家,老年人在居住住所的一刻钟服务半径内基本能够获取到较为便捷的养老服务。

  保基本方面,北京率先将失能失智老年人纳入基本养老服务对象范畴,通过政府购买驿站服务方式,为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巡视探访、个人清洁等4项基本养老服务。整合碎片化福利政策,实施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津贴等制度,让老年人拥有更多获得感。2019年10月以来,全市共发放补贴津贴74.02亿元,惠及86万名老年人。

  为确保经济困难老年人住得起养老机构,北京建立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养老机构补助制度,对城乡特困、低保、低收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度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给予每月1200-3600元的入住机构补贴。

  养老服务设施曾是养老的弱项。十年间,北京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公办民营改革,优化养老服务商业环境。从2012年至2021年,全市建成运营的养老机构数量从400家增长至571家;运营养老床位从7.6万张增长至11.2万张,新增养老床位3.6万张,70%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建设或运营。

  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星级评定,强化综合监管,机构服务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北京还大力发展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依托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家庭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等方式,将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搬到老年人家中,将专业的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床边。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养老家庭照护床位8000余张,家庭养老照护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回应群众需求

  切实增强老年人幸福感

  十年来,北京制定出台涉老惠老政策100余项,养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坚持以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瞄准老年人的“急难愁盼”,不断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吃饭问题直接关系到居家养老的质量。为了让老年人吃上“暖心饭”,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聚焦群众关切,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当作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探索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

  为加强养老助餐服务“保基本”能力,2022年,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在发展1000多个养老助餐点的基础上,出台《关于提升北京市养老助餐服务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通过给予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就餐补贴、养老助餐点运营补贴等方式,提升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就餐获得感,撬动养老助餐服务消费,促进养老助餐点可持续运营。根据这一文件,居家养老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在养老助餐点获取午餐或晚餐的,可享受每餐5元优惠。

  为满足首都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2022年以来,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密集出台一系列新措施,让老年人收获满满幸福感。2022年7月,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下发通知,全面取消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消费限制。取消消费限制,让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从而减轻照护负担,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根据这一政策,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可以在全市1.1万余家养老助残服务商中,包括各大商超、社区便利店、药店、餐饮企业及养老服务机构等消费使用。

  2022年,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还协调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等相关部门,对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进行了改革。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新规,老年人能力评估的评估主体调整为执业医师、专业护士,确保评估结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新规还增设了街道(乡镇)初步调查程序、评估结果事前公示程序等环节,保证评估工作的公正透明。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2022年以来,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连续出台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试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等一系列新规,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坚持创新,在全国树立了养老服务的标杆。

  瞄准“硬骨头”

  积极推进养老供给侧改革

  居家养老是大城市养老的痛点、难点,也是养老服务体系最大的一块拼图、“最后一公里”,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据统计,北京市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仅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入住机构的本市户籍老年人中,85%为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全市现有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22万人,85%选择居家养老方式解决养老问题。由此可见,居家养老问题是养老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居家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是养老工作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2022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

  经过大量前期筹备工作,2022年10月,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依托北京康养集团在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启动了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试点工作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服务模式上都焕然一新,让人眼前一亮。

  在管理体制上,试点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的责任边界,改变以往单纯由政府主导发展养老事业的思路,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新型养老服务管理体制,推动养老行业良性运行、银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工作机制上,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政府推动养老设施建设、统筹建点布局的思路,转由政府引导支持、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居家养老市场化运行体制。经过前期工作,广内街道试点已建立“一体、一部、一站、一网”的居家养老工作模式,将试点街道划分若干片区,每个片区配备2名首席养老服务管家和多名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形成以实名制方式运行的网格化运营管理模式。

  在服务模式上,坚持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为老年人提供“全要素供给、全天候响应、全方位服务、全链条管理”的专业化、品质化服务。通过试点,分布在社区的养老管家和护理员队伍将成为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规划师、健康管理师、护理康复师。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冬冷夏炎,只要居家老年人通过一键呼系统提出服务需求,服务团队都能够做到随时响应,24小时有求必应。

  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本质是以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特别是聚焦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化照护护理刚性需求,开展一场深刻的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与以往养老服务模式相比,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将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将专业机构养老服务搬到老年人家中,推动养老服务从以往兜底线、保基本为主,转向在保基本的前提下向普惠性方向发展。

  通过开展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将探索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在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发展中的定位,努力构建市场主体门槛准入有规范、服务品质有保障、经济效益可持续、市场运行可循环的养老服务产业模式,并在总结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向西城区其他街道乃至全市推广。

  坚持首善标准

  探索大城市养老“北京模式”

  北京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诉求和期盼。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坚持首善标准,通过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坚持不懈积极探索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的“北京模式”,实现北京养老工作在全国干得最好。

  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将通过开展试点,加快培育政府引导、严格监管、以养老事业发展为目标、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主体,为老百姓提供可信任信赖、服务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通过创新就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异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形成普惠养老服务清单,针对老年人家庭养老刚性需求,提供“买得起、买得上、信得过”的居家照护服务综合解决方案,鼓励中心城区老年人组团入住康养社区“抱团养老”,让老年人在田园山水式康养社区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助力中心城区职住平衡。

  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将通过开展试点,搭建集居家照护、社区医疗、家政服务、养老助餐、紧急救援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为老服务供需对接平台。通过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养老、日间照料、居家照护、家庭照看、助餐服务、文体娱乐、紧急救援、医疗卫生、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养老配送、适老化改造、信息咨询等服务,实现不同年龄、不同类别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全面覆盖。

  这一新的养老服务模式旨在实现机构养老向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型,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前提下,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从根本上系统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加快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事业、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格局,为未来的首都养老工作绘就了美好愿景。

  在宏观目标上,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将走出一条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的“北京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城市治理发展目标上,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将以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实践,助力城市更新计划。在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目标上,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将打造主体多元化、服务品质化的普惠型养老产业,重构养老服务业态。在促进就业目标上,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要建立职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创造新的就业群体。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和一个开放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完善养老服务模式将不断发展完善。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将积极推进现有养老服务市场主体逐步融入到新的服务管理体制、新的市场运行模式、新的服务供给体系、新的养老服务业态,实现共同发展。

  关爱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爱自己的明天。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将支持市场主体在实际运营服务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相统一,促进养老服务市场自我循环、良性运行,推动形成一个新的政府引导、国企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养老服务产业业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普适性、有品质、有保障、可持续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和经验,真正实现把养老机构专业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搬到寻常百姓家中,让养老“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