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养老改革“任务单” 守护最美“夕阳红”惠州保洁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5 15:51

  “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惠州保洁13825404095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和普惠型养老服务,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谈到。

  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方案中,中央对于老龄工作体系作出了顶层设计方面的安排,理顺了老龄工作的相关机制,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产业的发展。

  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与重要工作部署,同时首次发布《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并强化各相关领域体制改革配套衔接,支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另外,我国今年还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升养老金水平以及扩大普惠养老供给等方面推出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我国养老保障的水平……

  一项项改革措施,正在解决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急难愁盼”问题,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老一小”整体推进

  应对人口老龄化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一老一小”牵动着亿万家庭,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今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要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主动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锻造我国人口发展新优势。

  从“一老”来看,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测算显示,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一老一小”事业发展得好不好,不仅事关当前、更事关长远。2020年底,《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四个方面23项举措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健全“一老一小”工作推进机制。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在云南省保山市、浙江省杭州市和山东省济宁市召开“一老一小”现场经验交流会。记者从会议上获悉,目前,我国已有429个城市(区)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工作,实现市地级全覆盖。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老龄化能力评价考核、示范城市创建等工作与方案编制实施情况相挂钩,激励地方政府积极主动作为。

  “政府出台了托育机构水电气暖执行居民价格的政策,但我们一些托育机构租用的是商业楼宇,不好办理相关手续。我们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当地的养老托育工作指挥部后,在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下,优惠政策得以顺利落地。”山东起跑线家庭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梅告诉记者。

  “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方便,街区里什么都有!”走在杭州市拱墅区和睦街道,经常能听到有老人这样说。这个建成于1981年的老旧街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36%。经过改造,成为人人夸奖的“颐乐和睦”养老服务综合街区。在社区的便民服务一条街里,有公益轮值空间、便民缝补店、爱心理发店、老人洗浴、适老化改造等生活服务场所。

  “街道收回全部沿街店铺,并将所有自行车库进行易地扩建,从而腾挪出空间为养老提供服务。”和睦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开放式的环境便于沟通交流、消除隔阂,所有服务场所都位于一楼,方便老年人进出。如今,这里几乎涵盖了老年人居家养老所需的所有日常服务项目,成为老年人的一个精神家园,也成为‘没有围墙的养老园’。”

  成立工作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制定任务清单,召开联席会议,纳入考核体系……各地加快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养老托育支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普惠供给,努力绘就“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温暖画卷。

  清单“承诺必达”

  补齐新时代养老服务的短板弱项

  5月21日,一份重磅文件《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高。同时,基本养老服务依然是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的短板弱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其基本概念和服务对象、内容、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

  制定《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是此次发布的《意见》的一大亮点。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说,“《意见》在中央文件中首次确定了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和主要任务,明确了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在基本养老服务中的职责定位,明确了基本养老服务涵盖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主要内容,突出了对老年人生活安全与失能长期照护服务保障。”

  应该说,《意见》是推动解决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急难愁盼”问题,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重要制度设计。

  《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安全为主线,对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已经明确的涉及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项目进行了梳理归纳,整合到基本养老服务的制度框架下。清单包含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三大类16个服务项目,并分别明确了每个项目的服务对象和内容。

  “将养老服务划分为基本养老服务和非基本养老服务,并且用清单化、标准化的方式将基本养老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老年人提供,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一项创新性政策举措。”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政策举措可以让地方政府对现阶段保障养老服务“重点要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把有限的财力用到老年人最关心的领域、用到老年人生活最需要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有利于广大老年人对于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保障,做到心中有底。

  “《意见》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健全和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一步,是我国推动老有所养工作落实落细的重要举措。”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我国各地区的发展仍不均衡,老龄化程度差距明显。在此背景下,应当如何实现基本养老服务的公平保障?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的我国老年人应该享有的基本养老服务,原则上要做到全覆盖、不漏项,《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所列的服务项目必须在现阶段基本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省级及以下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和老年人需要,研究提出地方具体的实施项目和标准,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养老服务需要与国家财政保障能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能够使财政可持续,并按照程序进行动态调整。

  各方参与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各地积极构建养老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拓宽服务供给。

  在保山市老邻居护理院里,“医养乐居”筑起老年人幸福家园。这所保山市首家“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康养融合”的新型养老机构,现有入住老人127人,多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在护理院里,内设内科、X光影像检查室、康复保健室、理疗康复科、中药房,配置了肢体康复训练和认知康复、术后恢复等器材。老人在院内即可完成诊断、治疗、康复,减轻了家属带老人外出就医的负担。

  陕西省西安市则创新服务机制,聚焦难点突破,努力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养老服务样板。如强化公办机构建设,延展兜底保障“深度”。连续三年对全市13所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开辟失能照护单元,增设护理型床位1578张。探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制定《西安市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等。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受老城区土地、规划等多方制约因素,碑林区养老机构建设存在“先天”不足。碑林区创新推出“嵌入式家庭以床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在老年人家中设立养老床位的方式,实现机构养老要素无缝嵌入,实现“床位跟着老人走”的养老新途径。

  很多老人失能后,会更想回到籍贯地养老。为了更好地为长三角失能老人异地养老“减负”,近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着力推进医保异地结算和长期护理险异地结算等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

  据悉,上海市医保、民政等部门着手推进长护险延伸结算试点工作落地,目前试点覆盖苏浙皖三省12个市,机构总数达32家,涉及6个连锁养老机构品牌,为失能老人异地养老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支撑。与此同时,目前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已经实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涉及1.5万余家医疗机构,累计结算1700余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50余亿元。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更多壁垒被打破。目前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已经实现医保异地结算免备案,并试点养老公共服务清单,百岁老年人高龄补贴统一标准等。同时,三地还在积极探索“养老机构服务与管理”标准以及“老年照护评估”标准互认互通。

  通过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老龄事业和产业正协同发展。可以预见,我国老年人的福利政策不断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让服务更便利可及,为全体老年人构建起全方位基本养老服务网络。(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