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人陪护机器人对老年失智症症状及照护人员压力的效果研究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5 18:28

原创 孙茜、李高齐 定量群学

原文链接

Chen, K., Lou, V. W.-Q., Tan, K. C.-K., Wai, M.-Y., & Chan, L.-L. (2020). Effects of a Humanoid Companion Robot on Dementia Symptoms and Caregiver Distress for Residents in Long-Term Ca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21, 1724-1728.

https://doi.org/10.1016/j.jamda.2020.05.036

【导读】亲爱的读者,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本期为大家推送一篇科技感十足又有趣的社会工作介入项目——在长期护理机构中,为老年失智症患者引入一个名叫Kabochan(日语意思为:小南瓜)的类人陪护机器人,检验它对老年失智症患者神经病学症状、抑郁症状以及照护者压力的影响。文章采用撤回式(也称倒返式)随机对照实验设计(ABAB),使得读者能够充分了解和验证实验刺激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希望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能够为行为训练或行为治疗相关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老龄化进程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我们一起脑洞大开,去探索更多有趣的长期照料方式吧!

问题提出

在香港接受长期护理的60岁及以上的居民中,约有30.7%患有老年失智症,近90%的老年失智症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至少会出现1种神经病学症状(NPS)。患有NPS的老年失智症患者的病程进展更快、生活质量更低,往往给其照料者带来压力和照护负担。

近年来,使用陪护机器人作为老年失智症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有系统综述表明,这种干预在减轻焦躁、减少孤独感、增加老年失智症患者的社会互动以及减轻照顾者的压力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当前,对于陪护机器人的使用,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包括随机对照实验在内的多项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方法局限性,包括样本规模小、研究持续时间短、主要关注于宠物类型的陪护机器人,且样本人群来自极为广泛的照护环境,并非来自特定的全托式老年护理机构。此外,机器人辅助干预大多是在群体环境中进行的(而不是在个人环境中),在治疗师或研究人员在结构化的形式进行监督/协助下,每周进行2至3次,每天接触时间限制在10至40分钟。尽管已有证据表明老年失智症患者的NPS症状是其照料者压力的主要来源,但机器人对长期护理机构中照护者压力的影响却很少有研究关注。

在最近关于陪护机器人在痴呆症护理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中,研究最广泛的机器人是PARO,一种宠物型陪护机器人;到目前为止,只有一项研究检验了一个类人陪护机器人的有效性,研究对象是日本独居的老年女性。具有类人特征的仿人机器人可以模仿人类的自然交流,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陪伴需求。然而,在LTC的居住者中使用类人机器人的潜在影响则尚未被研究。

此外,没有证据表明社交机器人除了新奇感效应之外还有哪些持久的影响。随着个体对机器人的适应和期望的改变,这种新奇效应可能会逐渐消失。现有的实证研究中,陪护机器人的介入时间仅仅为5至8周,这对于新奇效应的持续性来说,恐怕是不够的。

本研究旨在扩充陪护机器人在老年失智症护理中的现有证据,并提供新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类人陪护机器人的有效性。检验它能否在在32周之内改善LTC中老年失智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缓解NPS症状、以及缓解与NPS照护者的压力。

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陪护机器人是一个28厘米长,穿着南瓜装的人形机器人,名为Kabochan(图1)。它的外观、声音和动作都像一个3岁的男孩。Kabochan的嘴、头、手、脚和身体都装有传感器,这使得它能够通过说话、唱歌和点头来回应不同的刺激(例如击打、摇晃和说话等)。

图1 Kabochan,一个穿着针织布服装的人形陪护机器人

我们假设,在临床实验阶段,Kabochan干预组的参与者在3个主要结果(神经病学症状、抑郁症状以及照护者的照护压力)和3个次要结果(认知能力、功能依赖、和生活质量)相较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参与者会表现出更大的改善。此外,我们还假设当Kabochan被撤回时,这些积极干预效果会回到基线水平,但当Kabochan再次被引入时,这些积极的干预效果又会恢复。

方法

(一)研究设计、环境设置和样本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实验的ABAB撤回式实验设计。研究方案及干预程序已获得香港大学人类研究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涉及香港的7家长期护理机构,这些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补贴性住宿与照护服务。在获得机构居住老年人监护者的书面同意后,由职业治疗师根据以下标准对参与者进行筛选:被临床诊断为患有老年失智症、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没有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共有103名长者(76%为女性,平均年龄87.2±7.4岁,总体年龄范围67-108岁)参与到本项目,并被随机分为Kabochan干预组(n=52)或常规护理对照组(n= 51)(参与流程见下图)。

(二)干预

符合要求的参与者被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1:1),在实验开始前由研究助理使用随机数生成器进行随机分配。

本项目的干预包括4个阶段:第1周到第8周为基线阶段(A1);第9周至第16周为干预阶段(B1);第17至24周为干预撤回阶段(A2);第25至32周干预-再引入阶段(B2)(研究设计和干预方案见图2)。每个阶段持续8周的原因在于,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梳理,研究团队发现人机交互的新奇效应减退至少需要2个月的时间。被分配到对照组的参与者在整个32周内始终接受他们与往常一样的标准护理。

(三)结果的测量

研究者在5个时间点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评估:第1周和每个阶段的结束期(第8周、第16周、第24周和第32周)。治疗师使用神经精神病学问卷(NPI-Q)评估长者与NPS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长者的主要照护人员通过填写NPI-Q照护者压力量表来评估他们的照护压力,研究助理使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来测量长者的抑郁症状。

治疗师采用香港版本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5分钟方案(MoCA)来评估长者的认知能力,采用改良的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指数(ADL)测量长者日常活动功能情况。长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由研究助理使用阿尔茨海默病-生活质量量表(QoL)来测量。

(四)数据分析

基于意向性处理原则,缺失数据采用末次观测结转(LOCF)方法处理。为了评估使用Kabochan对主要和次要结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双因素有重复方差分析。基线期被定义为第8周是由于这是首次引入Kabochan的时间。当观察到一组的时间交互效应显著时,使用Bonferroni调整进行配对比较。对于所有分析,显著性水平设置为p<0.05。干预与时间交互作用的效应量采用偏eta平方(ηp²)计算,0.01为小效应,0.06为中等效应,0.14为大效应。以上所有统计分析由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完成。

结果

在基线期(第8周),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在人口统计学或结果变量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表1)。

在第一个干预阶段(B1,即第9-16周),在减少NPS照护者压力方面有初步的短期效果。NPI-Q照护者压力的组间与时间交互效应在第16周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F= 6.72, p=0.011)并具有中等大小的临床效应(效应量ηp²=0.06)。在撤回阶段(A2,即第17-24周)后,干预组通过NPI-Q测量的NPS结果在第24周表现得更加严重。NPS严重程度的组间与时间交互效应在第24周时显著(F=4.68, P=0.003),尽管效应大小在未达到中等程度(ηp²=0.04)。没有统计结果表明短期(第 16 周)或长期(第 32 周)会对 NPI-Q症状的严重程度或 GDS产生任何显著影响。表2显示了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

就三个次要结果而言,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将干预组的变化与对照组的变化进行比较时,未发现MoCA、ADL或QoL有显著差异。

讨论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ABAB撤回实验设计,检验类人陪护机器人Kabochan的应用对长期护理机构中老年失智症患者的影响效果。首先,我们观察到Kabochan在初始应用时的新奇效应在缓解NPS相关照护者压力方面具有中等的临床效果。其次,研究数据显示在第一次引入Kabochan时没有观察到NPS显著下降,但当Kabochan被移除时,实验组的NPS变得比对照组更加严重。意味着Kabochan可能对老年失智症相关的NP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陪护机器人具有使人镇静、减少压力和降低攻击性的作用,长期照料机构居住的长者对待机器人或人形玩偶的方式就像对待婴儿一样,他们依附于它,产生一种拥有感。如果长期照料机构居住的长者和机器人之间能够建立起联结和依附关系,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移除Kabochan后,NPS效应发生了逆转。

本研究发现,老年失智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或生活质量没有显著改善,这与之前对养老院宠物型陪伴机器人进行的两项荟萃分析一致。我们在认知功能方面的发现是意料之中的,因为老年失智症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由于参与这项研究的大多数参与者都处于严重的老年失智症阶段(平均MoCA评分为5.6分,总分为30分),期望他们的认知水平通过社交得到显著提高是不切实际的。

结论和启示

本项研究结果对老年人的长期照护设施改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将类人机器人技术,特别是Kabochan,整合到他们的日常护理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机器人的使用必须是个性化的,其有效性的实现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控,因为机器人辅助的应用效果可能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积极响应。在本研究中,一些参与者拒绝与Kabochan互动,而另一些参与者则对它产生了强烈的社会依恋。给予和撤回Kabochan都可能会引起强烈的消极言语和行为反应。最后,从项目的投入-收益角度考虑,相较于Paro 6000美金的花费、心理社团活动175美金至3770美金的投入,廉价的Kabochan(250美金)在短期内改善NPS的方面可能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导读人 | 孙茜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副教授

李高齐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硕士研究生

原标题:《类人陪护机器人对老年失智症症状及长期护理机构照护人员压力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