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想到,家政服务13825404095一个普通的中年男人会在一家精神卫生中心做护工。王建国就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凡的人,却在一个特殊的岗位上,经历了一段令他难以忘怀的时光。
那是个阴雨连绵的初春,王建国通过一家小型家政公司找到这份工作。中介老杨是个圆脸的中年妇女,笑眯眯地对他说:"医院那边正缺男护工,待遇不错,包吃包住。"
第二天清晨,王建国就拎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这家位于成都郊区的精神卫生中心。医院规定很严格,不能带任何金属物品,连皮带都要换成松紧带的。他的"病人"是位六十岁出头的老者,姓李,是当地一家汽车配件厂的退休工人。
李老先生的儿子通过微信告诉王建国:"我父亲这两年越来越不爱说话,所以送他来这里治疗。"这句话里透着说不尽的无奈。
医院里的生活有着严格的作息制度。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吃早饭,八点查房。病人的饭菜和护工的不一样,病人的餐费是每天五十元,护工只有二十元。但王建国从不抱怨,觉得有份稳定的收入就很知足。
让王建国感到意外的是,这里的氛围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压抑。走廊里常常能听到欢声笑语,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互动也很温暖。渐渐地,他认识了同楼层的其他护工,其中有位来自贵州的张阿姨,照顾着自己得了抑郁症的儿子。
李老先生不爱说话,也不愿意洗澡。王建国每天都耐心劝导,但收效甚微。有一次,他好不容易答应去洗澡,结果不到三分钟就出来了,身上还湿漉漉的。
楼层里的病人形形色色:有大学教授、股票投资者,甚至还有正在读高中的学生。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却都在这里寻找着重返正常生活的希望。
王建国发现李老先生特别喜欢打扑克,于是主动邀请他和其他病友一起玩牌。在牌桌上,这位平时沉默寡言的老人竟然会时不时说上两句,露出难得的笑容。
让人揪心的是,在住院期间,李老先生卧床多年的父亲去世了。医生建议暂时不要告诉他这个消息,担心会影响他的病情。王建国只能把这个沉重的秘密藏在心里。
随着时间推移,医生发现李老先生的症状可能不是单纯的抑郁,而是早期老年痴呆的表现。最终,医院决定让他转到专门的老年科病房继续治疗。
在与李老先生相处的这段时间里,王建国深深体会到,每个病人背后都有一个需要被倾听的故事,都有一群牵挂着他们的亲人。这份工作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关怀和理解,才是治愈心灵最好的良药。
临走那天,李老先生罕见地对王建国说了声"谢谢"。这简单的两个字,让这位朴实的护工红了眼眶。站在医院的走廊里,他望着窗外的梧桐树,想起自己来时的忐忑,和即将离开时的不舍。
春天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走廊里,王建国收拾着自己的行李,准备去找下一份工作。这短暂的十八天经历,却在他的人生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