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案例丨社工+康复治疗师+志愿者,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搭建友好的社区护老网络
2024-01-10 11:34
发布于:山西省
83岁的华姨丧偶,中风后身体功能下降,需要助行器辅助行走。白天家人外出上班,只有华姨独自在家里。像华姨这种行动不便的居家养老长者,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大晚社区中不在少数。
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挑战和难题,大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创新“社工+康复治疗师+志愿者”多元化服务模式,即由康复治疗师专业指导提供身体功能康复训练,由社工提供专业服务和心理支持,由志愿者提供陪伴和互助。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居家长者提供了更为细致入微的照顾和关怀,有效提升了长者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康复治疗师为偏瘫长者进行按摩
需求分析
大晚社区是一个老龄化社区,60岁以上的长者约有1200名,占该社区总人口数的20.5%。其中,80岁以上高龄长者有149人,在社区中还存在约50名因中风偏瘫或其他疾病导致完全不能行走和自理的长者。此外,还有一部分长者因精神类疾病如焦虑症和认知障碍症,或害怕跌倒等心理障碍,不敢出门,大部分时间独自留在家里。
经社工分析,大晚社区居家养老长者存在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的需求。
在身体方面,行动不便的长者需要长期生活照料服务,康复治疗师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帮助保持或恢复身体功能、预防疾病。
在心理方面,部分长者对自己的生活没有足够的意义感和目标感,自我价值感很低;部分长者由于跟家人关系不和,导致心理方面的障碍。
在社交方面,居家养老长者需要有人陪伴,与他们聊天、分享生活经历、倾听他们的心声。他们也需要有参加社区集体活动的机会,建立社交网络。
大晚社区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融合“社工+康复治疗师+志愿者”力量,把服务从中心延伸到家庭,为居家养老长者搭建友好的社区护老网络。
服务模式和策略
(一)服务模式简介
“社工+康复治疗师+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跨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旨在为长者尤其是行动不便长者提供居家康复服务、防跌倒教育和训练、痛症舒缓、心理和情绪支持、志愿者陪伴支持、社区活动参与、资源链接等服务。
社工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统筹者角色,除了协调康复治疗师、链接社区资源、提供心理和情绪支持服务,还会培育志愿者特别是长者志愿者作为“关怀大使”,一起上门提供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康复治疗师负责康复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健康管理方面的服务提供。大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则作为支持平台,为该模式提供志愿者和相关志愿服务培训,也是居家长者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的重要渠道。
该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些痛点问题,能从长者身体、心理、社交等多方面进行介入,满足长者需求。
1.全面而个性化的服务供给。社工、康复治疗师和志愿者的组合,在全面关注长者身心健康的同时,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长者的具体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尊重。
2.综合资源。社工负责整合社会资源,为长者提供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持,确保长者在养老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帮助。
3.社交互动。志愿者为长者提供社交互动和情感支持,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增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工、康复治疗师和志愿者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紧密配合的团队,为长者创造温暖、关怀且有尊严的社区环境。
▲社工组织长者开展户外同心协力社区活动
(二)服务策略
1.综合资源整合。社工整合社区内外的社会工作资源、康复治疗师资源和志愿者资源,并和社区医疗体系合作,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服务网络。
2.个性化计划制订。社工联合康复治疗师,依据长者的具体需求和状况,制订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计划,确保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定期评估和调整。社工定期对长者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服务计划,确保持续提供适应长者需求的服务。
(三)服务流程
以文中开头提到的华姨为例,展示该模式的服务流程。
居住在大晚社区的华姨由于中风后遗症,她的半边身体活动能力大幅度下降,需要借助助行器才能行走。此外,她还有手腕和膝盖酸软疼痛的问题,导致她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困难重重,情绪低落。尽管华姨有家人,但由于他们白天忙于工作不在身边,华姨在日间缺乏照顾。孤独和失去儿子的痛苦也使她情绪激动,时常流泪。出于对跌倒的担忧,她逐渐减少外出活动,导致她与社区和朋友的联系越来越少。
为满足华姨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社工采取了以下综合服务,以确保她在居家环境中得到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
第一阶段:身体层面
在开始服务前,社工、康复治疗师对华姨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全面了解其身体、心理和社交等情况。在身体层面,康复治疗师为华姨制订个性化的机能训练和缓痛服务计划,帮助其增强身体活力和大腿肌肉力量,提高行动能力。社工链接其培育的“关怀大使”志愿者定期上门,陪伴和鼓励华姨进行提升身体体能的练习。现在华姨手腕、膝盖酸软疼痛得到缓解,重拾自信,可以自己扶着楼梯扶手下楼,在家门口与邻居进行沟通交流,自我照顾能力提高。
第二阶段:心理层面
为了帮助华姨缓解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社工对华姨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支持,倾听她的困扰,并协助她调节情绪。社工与华姨建立信任关系并时常陪伴,还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叙事疗法等专业手法,帮助她释放内心的痛苦并恢复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三阶段:关系层面
关系层面的服务主要包括社区资源的整合和长者家属的参与。社工与社区合作,协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资源,定期组织邻里互助活动,例如让华姨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参加生日会。社工还鼓励华姨的家人参与照顾和陪伴,定期安排志愿者探访慰问。现在华姨感到比以前开心,不再终日闷闷不乐。
第四阶段:认知层面
为了帮助华姨克服害怕跌倒的心理障碍,社工联动“防跌大使”志愿者提供了防跌和居家安全知识的教育宣传、身体机能提升训练,使得华姨对自己的病情和身体有了正确的认知。通过不断陪伴,华姨能够积极参与日常锻炼,大大增强了身体活动能力和自信心,不再害怕跌倒,走出家门的时间逐渐增多。在整个服务流程中,社工密切关注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进展,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服务计划。
▲“关怀大使”志愿者指导社区行动不便长者学习防跌、缓痛知识
服务成效总结
1.促进居家养老长者提升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社工通过知识学习、康复训练以及上门指导等服务,使居家长者在身体、心理、社交等多方面得到了有效支持。
居家养老长者通过参加“活力提升计划”,尤其是高龄、行动不便的长者,在家中也能学习到防跌倒、居家安全、痛症舒缓等知识,在家也能坚持参与康复训练和锻炼身体机能。通过社工居家服务,他们得到鼓励和认可,感受到被关注,重拾自信和活力。
居家养老长者在多次的上门探访、社区节日活动、长者生日会等精神慰籍活动中得到情感的支持。在接受服务的长者中,通过志愿者邻里互助、家人的陪伴等情感支持,有70%行动不便的长者在照顾者的陪伴下愿意走出家门参加社区集体活动,建立邻里友好关系。
2.培育长者成为志愿者骨干,营造自助助人的社区氛围。社工培育长者志愿者骨干,推动“乐助为老”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目前培育了28名长者志愿者骨干,建立一支200人的“乐助为老”志愿服务队伍。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建立起“关怀大使”“无痛大使”“防跌大使”等上门探访、宣教志愿服务小分队。长者志愿者自己先学习相关知识,并通过上门宣教的实践来巩固知识和传递知识,使得居家长者在家也能学习防跌倒等知识,提高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3.有效联动社会资源,做到精准帮扶。社工通过有效联动社会慈善资源,得到多方支持,丰富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源平台。社工链接辖区内的饭店、银行、周边的酒店等单位提供慰问物品支持,让居家养老长者感受到社会的关怀。社工还链接热心人士资助每月一次的爱心午餐聚会,为高龄、独居、困难等弱势长者欢聚一堂提供物资支持,促进长者的社交生活。
▲社工组织社区长者开展乒乓球户外运动
大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采用“社工+康复治疗师+志愿者”的多元化服务模式来构建护老安全网,优势在于能够从身体、心理和社交等多个层面来满足长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此外,长者志愿者的参与为居家养老长者提供社交互动和情感支持,减轻他们的孤独感,长者志愿者本身也获益良多。这种模式具备灵活性、可持续性和社区参与性,值得推广借鉴。
点击这里在线投稿
作者:潘锦玲 洪彩喜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融乐康复服务中心
往期推荐
老年服务案例 | 重度老龄化社区:不只做互助养老“爱心食堂”
老年服务案例丨敬老院+社区养老驿站,资源整合式助餐服务模式
END
责编:夏学娟
制作:谢霄
审校:汪昊
审核:许娓
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
↓点点赞和在看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