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善于发现并发挥孩子的优势惠州保洁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3 12:47

父母的教育职责如果浓缩为一条,惠州保洁13825404095就是在孩子成长经历中发现并发挥孩子的智力和情绪特征的组合优势,至少不阻碍这种优势的发挥。

美国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劳拉·贝克认为,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基因倾向,使基因倾向在所希望的方向上不断变化,这虽然不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唯一和排他的任务,却是十分重要和对孩子发展影响深远的父母职责。

    在有质量的陪伴中观察孩子的发展优势

孩子的发展优势首先是在长期陪伴中得到观察和发现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有质量地陪伴孩子。全世界的实证研究一致表明,有质量的陪伴首先要保证陪伴的强度(陪伴时间)。“尽可能多”,不是改变父母的基本生活和工作安排,而是在家庭生活中有陪伴的意识,尽可能与孩子多相处。

陪伴的质量有6个相关的方面:亲子依恋关系、养育强度、养育方式、发挥陪伴的四大作用、开放式家庭叙事交谈(含亲子共读)、最近发展区与搭建脚手架。

在陪伴中建立亲子依恋关系。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不仅不会养成孩子依赖的习惯,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反而可以让孩子在获得充分安全感的环境中,充分激活思维,发挥创造性,也更加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与他人合作相处,培养善良的性格。亲子依恋是陪伴的根本基础。

选择养育强度。也就是确定打算将多少工作以外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目前,中产和白领阶层家庭普遍选择强化型教养方式,即在家庭生活中优先考虑孩子的需求,父母承诺做出一定程度的自我牺牲,比如把两人世界的安排让渡给全体家庭。强化型养育不仅需要尽可能多的陪伴,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增加积极陪伴,父母与孩子有过程性的实质交流。

选择养育方式。家庭养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养育方式是由养育期望和养育责任组合而成的。为孩子设定合理的较高期望,并温暖而坚定地尽自己的责任,叫权威型养育;对孩子设定高期望、高要求,但不愿意承担责任,强迫孩子遵从否则就体罚,叫专制型养育;放任孩子自然发展,不向孩子提教育期望,但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几乎所有要求,叫放任自流型养育或者溺爱型养育;对孩子既没有任何成长期望又完全不管、不负责任,为漠不关心型或“忽视”型虐待。

发挥陪伴的四大作用。父母是家庭的文化传递者、看门人、缓冲器和儿童成长的代理人。有陪伴作为基础,家长才能引入自己认可的文化、知识、态度和价值给孩子,阻止某些文化影响孩子,为孩子提供身心的安全感,顺应孩子的个性,把握发展的方向性。

开放式家庭叙事交谈。家庭成员讲述和倾听各自的日常经历故事,分享读书的内容和体会,进行广泛、深入、坦率的讨论,是一种综合性效果很强的家庭教育。共进晚餐、接送孩子上下学、亲子共读等,都是家庭叙事和思想共享时间。

最近发展区与搭建脚手架。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不是自我建立,而是社会互动(亲子互动)的产物。亲子互动就是建立最近发展区,为孩子的成长搭建脚手架。

研究表明,有质量的家庭陪伴,可预测儿童积极的心态、自信与自尊、完成任务的独立性、合作和抵制破坏性行为、社会交往和道德成熟度、学业成就等一系列积极的变化。有质量的家庭陪伴,就是情感上建立亲子依恋关系,选择强化型养育和权威型养育,发挥陪伴的作用,注重家庭叙事的常态化,为孩子建立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

    以优势视角看待孩子的问题和发展潜力

可惜现实中很多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和“缺点”不放——“孩子总是坐不住,好像有多动症”“孩子老和我作对,总是噎我,气死我了”,甚至把孩子看作是没有希望的失败者,造成孩子严重缺乏自信、自尊。这种“缺陷视角”的养育观,认为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他具有性格或智力上的缺陷。而这些所谓的“缺陷”如果不组合成优势,就可能真会发展成缺陷。

相对应的“优势视角”养育观,则相信儿童拥有内在的能力去适应、学习、成长、改变,能够使用内在和外在资源去回应学习和生活的挑战,养育过程中的注意力始终放在观察和发现孩子身上的潜在优势。

聚焦孩子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是家庭养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关注儿童的内在力量,唤醒优势资源,把孩子性格或智力上的“缺陷”看作其独特发展优势的组成部分。否则,家庭陪伴和家庭外成长经历的选择,就失去了根本方向。

发掘儿童的发展优势,要在智力和情绪组合上下功夫,并以优势为龙头带动孩子的全面发展。比如有个四年级男生钢琴弹得非常好,但不合群,遇到难题就情绪激动,发脾气,班主任深感头疼。校长说,我们假设这个孩子长大会成为艺术家,该怎么看待他?于是大家不再过分揪着问题不放,而是欣赏他的艺术气质,顺势引导。后来,随着孩子钢琴弹奏水平实现了瓶颈突破,各方面的情绪和学习都逐步稳定下来。他现在已考入世界顶级音乐学院,性格也有了很大改善。

这个例子说明,必须从儿童的智力和情绪特征的整体性视角来应对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不能简单“开方治疗”。一个人的智力特长与情绪特征具有双向关系(音乐与情绪、自闭与空间图形天赋都有密切关联性),优点和缺点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而情绪缺陷往往会随着成长(尤其是随着优势潜能的发挥)自动改善甚至消失。父母和老师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这种智力和情绪特征的组合优势,不阻碍孩子的发展。

    选择家庭外经历和应对养育压力事件要顺势而为

家庭陪伴固然重要,但远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规划和选择孩子家庭外的经历,应对养育压力事件,越来越成为父母面临的重大挑战,成为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挑选幼儿园和学校、早教班、兴趣特长班和补习强化班;与学校和老师建立互动关系;选择研学旅行;挑选小区人文环境,帮助孩子选择同伴,选择父母本身的亲属圈和社交圈;为孩子自己选择的社会活动和学习项目提供智力、精神和经济的支持……这些都需要父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从上网搜索、查看书籍、专家咨询、同伴交流到实地考察无所不包。

当代家庭教育有三个特征:生活教育具有综合性,知识、态度、社会关系、处理问题能力与技巧等因素同时变化;家庭功能不断与家庭分离,具有有限性;家庭和学校功能的分化带来了以家庭为圆心的多样化选择,家庭对儿童教育的代理人作用出现了历史性收回与增强的趋势。其中,功能分化的有限性特征和家长代理权收回的特征,尤其凸显家庭外选择和支持的极端重要性。

如何应对养育压力事件?从ABC理论来看,养育孩子过程中难免遭遇各种养育问题(A),家长对这些问题进行定性和压力大小评估(B)后,确定动用何种知识渠道获取相关的知识技能(C),由此产生解决压力事件的策略(X),即ABC—X。

不管是孩子的不良行为还是阶段性成长问题,问题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父母对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如何定性并在定性后产生了教育压力,才是造成家庭教育知识需求的关键。

例如有的孩子书架和书桌上放置凌乱,父亲不以为然,母亲觉得是个大问题。母亲会从以往经验、网络媒体、各类家庭教育书籍、与同事和家长交流、与老师联系与互动、听专家讲课、找专家咨询等渠道中,获得很多彼此矛盾的片段信息。如何筛选,就要根据对孩子的智力和情绪组合优势的认识来决定。

书桌整齐规整,对情绪特征讲求规律性的孩子自然是好习惯。但如果孩子具有善于完成复杂认知任务和喜欢打破常规的个性特征,看似无序的放置背后可能有内在逻辑性,很可能是创造性人才的外在表征。对这个孩子来说,强迫他过于规整反而会影响他的思维状态,就不需要刻意养成规整的习惯。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内容出自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重大项目“基于抗疫背景的中小学家校共育改革研究”[项目编号:GYA2020001])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7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