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数超过1850万人,老龄化率达到21.84%。
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养老服务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保障支撑作用,持续优化养老服务发展顶层设计,构建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方位拓展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努力提升全省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江苏省两次获评国务院“落实养老服务业支持政策积极主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民政部在全国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暨全国养老服务推进会议中总结推广江苏经验做法。
近年来,江苏强化养老服务制度设计,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符合江苏养老服务发展实际的政策性框架。
省人大出台《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是全国第一部养老服务综合性地方法规,推动江苏养老服务迈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全省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及时解决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8项政策文件,涉及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发展老年人照顾服务、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等多个领域。
省相关部门相继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推进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建设、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等方面出台了60多项配套政策,细化支持措施,促进政策落实落地,筑牢夯实了具有江苏特色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四梁八柱”。
省委、省政府将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等作为必须配备到位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列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将“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占比”“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十三五”以来,连续将加强老年人助餐点建设、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内容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予以推进。
加强资金保障。“十三五”以来,省级财政累计安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42.2亿元,带动市县财政投入超过13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240亿元,并将养老服务纳入省级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全面建立并落实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70亿元、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护理补贴28.8亿元。
“我省将立足机构支撑社区、社区支撑家庭,充分发挥社区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作用,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苏适养老’新格局,努力让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高质量养老服务。”日前,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表示。
近年来,江苏始终把做强做优居家社区养老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省情、具备时代特色、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道路。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分3批在41个县(市、区)开展省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工作。
养老不离家,是很多老年人的愿望。在家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养老、康复、护理服务,对家住无锡市新吴区春潮二区78号的魏老来说,这真是“极大的好事”。
在魏老家里,可以看到有一张护理床,床上铺有医用气垫。家里还设有轮椅、家庭药箱、无障碍床边餐桌、马桶增高+扶手坐便器、无障碍报警水壶等专业的适老化设施。除此之外,还配备了wifi居家网关、红外传感器、门磁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燃气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养老服务监管终端等智慧养老“神器”。
近年来,江苏强化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积极推广家庭照护床位,引导各地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及家庭设置家庭照护床位,并完善相关建设运营政策。目前,全省已经在南京、无锡、徐州、苏州、南通、淮安、镇江、泰州8个市开展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共建成并运营床位1.4万余张。
在开展国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中,江苏不断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探索出一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江苏经验”。
南通积极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改革,打造出特色鲜明的“互联网+居家+社区+机构”链式养老新模式,目前全市已有17家养老机构承接运营44家街道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为567个社区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养老服务,受益家庭超过6万户。苏州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探索“物业+养老”模式,在传统物业服务中嵌入餐饮、医疗、文化、探访、应急、代购等为老服务,为提高独居、孤寡老人的幸福感发挥了积极作用。南京率先在全国启动市级层面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全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已建设服务点1243个,申请注册志愿者42169人、服务对象30409人,共完成订单72491个,累计服务36530小时。
为了让老人居家养老更舒心,今年江苏对3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免费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这项暖心工程已连续两年被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截至9月底,全省已申请改造36386户,已有33869户完成入户评估工作,开展改造施工28029户,已完成改造20834户,改造完工率70%。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把适老化改造作为居家养老的一个重点支撑,结合居家上门服务进行拓展和丰富,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中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幸福感。”
每天一大早,南京夫子庙老年公寓护理员俞泽民就来到了74岁的贾寿宝老人身边。“老人性格孤僻,我就每天带着他到处转转,讲讲故事,时间久了,他把我当成家人了。看着老人身体慢慢变好,也开始与人交流,我很开心。”俞泽民说。
原来,刚入院时候,贾寿宝患有糖尿病、脑梗、慢性肾炎多种老年慢性病,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经过医护人员悉心照护,目前老人身体状况还不错。
“住在这里,吃喝玩乐什么都有,比家里省心,啥也不操心。”提起老年公寓里的生活,贾寿宝幸福满满。
截至8月底,全省各类养老床位达74.3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如何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力,让住养老人安享晚年?
江苏连续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整治安全隐患8万余处,依法取缔、关停、撤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养老机构368家。在全省推进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治理,全省911家未取得消防审验手续的养老机构全部整改到位,重大安全隐患实现“清零”。
发挥市场配置养老服务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江苏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所有养老机构实现备案管理,统一公办民办、内资外资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标准和相关扶持政策,省级开展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以奖代补,全省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床位占全省床位总数的71.9%。
实施护理型床位补贴政策,引导各类资源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刚性需求,全省护理型养老床位达到29.32万张,占机构床位总数的63.74%。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江苏省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细则》,组建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委员会及评定专家库。
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实施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巡访制度,开展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设施建设,引导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聚焦解决长期照护服务支付能力短板,8个设区市建立了长期护理(照护)保险制度。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联合多部门出台政策,明确针对养老机构的补贴发放、税费减免缓缴、金融支持等政策。联合省发改委认定17家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和21家省级养老服务创新示范企业,给予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支持。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监管机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开展市场主体排查整治、突出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等7方面重点监管任务,通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行“互联网+监管”、强化标准规范引领作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措施提升综合监管效能。
“苏适养老,引领未来”。10月9日,2021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在南京开幕,为广大观众展示全球化的创新养老服务与前沿适老化产品,为养老企业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行业赋能。
博览会上,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介绍,迈入新征程,江苏将全力拓展“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苏适养老”服务内涵,积极推动“十四五”时期江苏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广大老年人享有更加舒适、舒心、公平、可及的颐养生活。
日前,《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提出“积极建设更加优质更加充分更加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
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江苏将聚焦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服务供给体系、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体系、养老服务要素支撑体系以及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应急体系等“五大体系”,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江苏养老服务整体发展水平,努力让广大老年人在“十四五”时期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有保障、满意度更可持续。
新的历史起点,新的使命任务。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深入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构建“苏适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十四五”时期江苏养老服务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