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搬了7次家 武汉小伙和杭州姑娘的“威漂”生活惠州保洁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6 01:48

  继“北漂”“海漂”之后,惠州保洁13825404095近年来,“威漂”也出现了。这群人,怀揣不同的梦想和情怀,从不同的地方来到威海,努力扎根于此。他们或为这座城市增砖添瓦、或为这座城市带来一抹亮色、或为这座城市带来时尚生活……

  连日来,我们选取了几组“威漂”作为采访对象,用细腻文字和图片,带大家走进“威漂”的生活。

  逃离“北上广”的理由或许有很多,但成为“威漂”的理由似乎非常集中――喜欢这个城市的优美环境和生活节奏。

  29岁的武汉人阿彪和23岁的杭州人杨佳便是如此,他们成了“威漂”里最典型的代表。

  威海晚报记者 李林 文 臧桠梅 图

只要和阿彪在一起,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杨佳都很开心。

  来自武汉和杭州,他们合伙推广威海土特产

  5月13日早上8点多,吃过简单的早饭后,情侣阿彪和杨佳拎着自行车,从租住的公寓里出来,准备去工作室。

  所谓的工作室位于高区一处小区的一栋居民楼。赶到工作室后,阿彪和杨佳在电脑前不停忙碌着,为半岛时光品牌店上货做设计、拍摄准备。

  认识阿彪,源于一张明信片――他把自己拍摄的威海美景印成了明信片,挂在淘宝店里出售。如今,随着店铺页面按照他们设想的样子一点点充实丰富起来,他们的工作也已经从单纯卖威海风光转向了卖半岛地区的各式土特产:苹果、无花果、海产品……

  他们是自去年9月开始筹备这个小店的。当时,分别从武汉、杭州来到威海的阿彪、杨佳,急切想找到一个创业点子,正巧他们的两个朋友提出了以威海特色海产休闲食品和水果为主打推广半岛地区的土特产,他们就组建创业队伍,并成为了主力。

  200多个日夜,他们心中的小店“眉目”越来越清晰,感受着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阿彪和杨佳感到无边的快乐。

  阿彪和杨佳都明白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眼下,创业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创业项目也是形形色色,如何让自己的店铺打开局面,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成了他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不过,这和给人打工不一样,我们做的都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们从来不觉得辛苦和艰难,反而觉得每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在阿彪看来,做“威漂”的每一天都充满未知,是最大的魅力所在。

阿彪、杨佳与其他“威漂”朋友畅谈人生。

  3年搬了7次家,住过一个阁楼夏天温度高达40℃

  5月13日下午5点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阿彪和杨佳锁好工作室的门,骑着自行车回公寓。

  阿彪和杨佳现在租住的公寓在高区海水浴场附近,是一个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月租金900元。旅游季马上要来了,房东要把房子收回去。好在两人对房子没有过多要求,很快在附近的一个小区租下了三居室。

  海水浴场的公寓里,只剩下一些简单的行李物品。床铺上放着几个盛放衣物的收纳盒,床边小圆桌的瓶子里,插着杨佳从野外摘来的两朵小花,为狭小拥挤的小屋增添了一抹亮色。

  “我们东西很少,搬起来也并不是很麻烦。”阿彪拍着一个小收纳盒说,这就是他全部的衣物。“在这里漂着免不了总搬家,为了减少搬家负担,不常用的东西坚决不会买。”

  来威海3年,阿彪和杨佳先后搬过7次家。他们住过内部是木质装修的小木屋,住过海边的别墅,还住过车库改造的房子。

  “有一年夏天,我们住在一个朋友家的阁楼上,屋里最高温度有时能达到40℃。”阿彪笑道,他以前从没住过阁楼,不知道竟然是这样热,像在晒葡萄干。

  不过,这并没有让他们感觉辛苦,每次换住所,阿彪和杨佳都觉得像是又开始了一段新生活。

阿彪做的明信片很受欢迎。

  前后4次来威,他决定在这里开始新生活

  犹如文艺的半岛时光名称一样,他们的内心也是充满文艺气息。与很多情侣不同,阿彪和杨佳都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追求,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旅行和交友上。

  5月13日傍晚,把最后一些行李搬到新家后,阿彪和杨佳一刻也没有停留,骑着车来到金海滩海水浴场旁的一家青年旅社。阿彪曾在这里当过义工,与老板夫妇是很好的朋友。这天,和阿彪同在这里做过义工的一个江苏女孩,坐火车回威海看望大家,大家决定为她接风洗尘。

  参加聚餐的8个人里,清一色的“威漂”。大家围坐在桌子旁,聊着天,开着不着边际的玩笑,享受着相聚的快乐。虽然彼此年龄不同,地域各异,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特点――及时享受生命的美好,勇敢尝试不同的生活。

  酒足饭饱之后,聆听着大海的涛声,阿彪告诉我,他先后来过4次威海,才最终决定成为一名“威漂”。

  “2013年6月,我在武汉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很好很赚钱,但每天都要守着店里那方小天地。我觉得生活不该是这样的,就想一个人出去走走。”阿彪打开地图,沿途看了一圈,发现威海这个地方没去,便启程了。

  在威海呆了52天后,阿彪又回到了武汉,然后他发现自己再也待不住了。2013年底,阿彪背上行囊回到威海,又做了一次短期旅行。2014年6月13日,天性不安分的阿彪和几个朋友再次来到威海,与前两次不同,这一次,他打算在威海创业,开一家品牌公司,发展广告事业。正是这次威海行,阿彪认识了从杭州“逃离”到威海的杨佳,并相爱。

  不过,阿彪的广告公司支撑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倒闭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创业失败后,我是2015年6月13日从威海回了武汉,距离我第二次来威海整整一年时间。”回到武汉之后,阿彪几番考虑后觉得,自己实在厌倦大城市的浮躁和拥挤。

  2015年7月13日,阿彪第4次来到威海,这一次,他决定留下来,不再离开。

大雨打乱了出游计划,阿彪和杨佳决定把家里收拾一下。

  雪天买菜摔倒,他蹲在路边平静地捡起地上的菜

  说起“威漂”这3年的生活,他们说在威海生活虽不像“北漂”那样充满迷茫和艰辛,但生活也远比不了留在父母身边。

  在家里所有生活都是父母安排,在威海,买菜做饭哪怕衣服破了,也要自力更生。

  在威海这3年,阿彪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冬天的一个雪天。他骑车买菜回家的路上,连车带人摔倒,塑料袋里的西红柿撒了一路,在雪地里艳红刺目。

  “我当时冻得浑身发抖,蹲在路边平静地把西红柿一个个捡起来。”回忆起这段“威漂”初期的日子,阿彪的语气平静淡定。

  也许在旁人的眼里,这样的经历会染上心酸的色彩,可在他看来,这是一种难忘的回忆。

  准备买房买车,他们要在威海落地生根

  内陆长大的人,总是对海有着一种说不清的情结。阿彪初见威海,就被这里的大海和漂亮的城市环境深深吸引了。

  “大城市每天都拥挤吵闹,交通拥堵,生活节奏很快,看似我们赚了很多的钱,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我们从来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阿彪说,可是在威海,他和杨佳每天都能发现这座城市新的样子,过着悠闲、平静但却异常充实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才是他一直追寻的生活。

  5月15日,阿彪和杨佳迎来了搬到新住处的第一个星期天。杨佳用电饭锅熬了一点粥,又蒸了几个土豆,做成了土豆泥,两个人坐在沙发上,一边看娱乐节目,一边吃着简单又清淡的早餐。

  阿彪说,周末两个人很少宅在家里,一般都是出去游玩或者去海边扎帐篷露营。这天,他原本打算和杨佳去里口山赏花,不料被大雨打乱了行程,他们临时决定把家里收拾一下。

  新住所是一套老房子,装修和家具都有些老旧,对此,阿彪和杨佳早有打算。“这个房子的客厅特别大,我想把靠窗的这边做成一个读书的地方。”杨佳说,要先用垫子把地上都铺起来,放上几个圆形坐垫,然后在茶几铺上格子桌布,窗台上就摆上各色植物和自己手工做的装饰品。

  总是居无定所,并没有给阿彪和杨佳带来不安定感,每一次搬家反而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这让他们感觉生命在不断感知新的刺激。

  不过,如此随性的生活态度并不意味着两人对未来没有规划。

  杨佳告诉我,他们已经打算在威海买房子了,面积不用太大,七八十平米就足够了。“我们虽然经常旅行,但收入还有剩余,我们也会和大部分人一样,想买车买房,成立自己的家庭,赡养老人。”只是,阿彪和杨佳更希望能在威海这样的城市实现理想的生活。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当阿彪和杨佳的身影混入上班人群时,我已很难分辨出他们“威漂”的身份,他们已经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