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公司能否收编“黑护工”? 专家呼吁“陪护市场”亟须出台政策规范 时政视点
陪护公司能否收编“黑护工”?
2005年05月16日08:36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 陈枫
核心提示
近日,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广州地区一些医院出现了“黑护工”纠纷风波。对此,记者展开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医院存在“黑护工”管理难问题,对医院秩序和患者安全造成一定隐患。而随着医院整顿秩序、引进专业陪护公司,各方由于利益争夺往往出现纠纷,部分“黑护工”甚至声言报复,与陪护公司发生激烈冲突。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陪护市场”缺乏统一的政策规范和行业指引,监管存在空白地带。有关部门应加快出台政策,并鼓励培育更多专业公司,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避免恶性冲突,也让患者能自由、方便地在市场上挑选到合适的护工。
医院:
“黑护工”影响秩序必须清理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黑护工”大多来自湖南等地的农村妇女,多数未经正规护理培训,主要靠老乡介绍,整天穿梭在医院各个病区找病人家属自荐“揽活”,多数是帮患者擦身、喂饭、清理大小便、陪病人说话等,收费一般是每天30到60元不等。据估计,广州目前起码有5000多名这类“黑护工”。
“‘黑护工’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张振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数“黑护工”未经培训,也未做过任何体检,护理病人容易造成一些医疗事故;而且给医院管理带来隐患,例如有的“黑护工”卷了患者的住院费“跑路”,病区频频发生失窃事件等。所以,医院经常接到病人的投诉。
对于“黑护工”,不少医院非常头疼,所以陆续推进后勤社会化管理,引进专业护理公司,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实现规范化管理。一些医院近日还依照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联合规定,对“黑护工”进行清理。
陪护公司:
遭到“黑护工”恐吓威胁
陪护公司进驻医院后,纷纷采取了“收编黑护工”、对其进行培训再上岗的方法。此举得到部分“黑护工”的拥护,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坚决抵制。
据入驻中山一院的某陪护公司称,他们自3月进驻以来已“收编”了100名追求稳定的“黑护工”,加上医院原有的70多名临工,经过培训再佩戴工作卡上岗,并严格实施督导,得到很多住院病人的肯定。但目前还有50多名“黑护工”在医院活动,不时聚众闹事。据称,陪护公司的不少工作人员都遭到“黑护工”的恐吓威胁,有些还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辞职。
“黑护工”:
接受“收编”收入会大缩水
不少接受“收编”的“黑护工”告诉记者,现在有公司管理,定期派工,工作比以前稳定,所以他们愿意接受“洗白”。
那些被医院称为“负隅反抗”的“黑护工”则称,公司的进场,还有医院的清理,就是砸了他们的饭碗。他们原来是跟病人家属自由议价,每天一般可赚四五十块,如果患者病情加重还可以趁机加价;有些“骨干”还靠介绍老乡干活抽取“中间费”。现在如果接受“收编”,收入就会大大缩水。以一家已进驻广州多家三甲医院的陪护公司为例,他们向病人收取的陪护费是每天45元,扣除“管理费用”,护工最后拿到手的也就是27元至30元不等。
“我们24小时陪护,端屎盆、抹身子,有时整夜没合过眼,如果才拿这么一点钱,就太不公平了!”一些“黑护工”还说,他们常与陪护公司工作人员“争客”,爆发冲突,有的还被保安打过。
病人及家属:
大部分欢迎公司规范管理
“不管黑护工、白护工,选择权应该在患者!”不少住院患者及其家属都表示,他们会根据能力、品德和费用来自由选择护工,“最好是好用又便宜”。
对于医院引进专业护理公司,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欢迎。“有些‘黑护工’来路不明,出了事就逃之夭夭。现在有专门培训和公司管理,我们比较放心,就算出了问题,还可以找公司!”骨折入院半月的谭阿婆说。一些患者则担心护理公司会在院内“独家垄断”,逐步抬高价格,从而损害了自己的权益。
专家:
出台政策培育更多专业公司
有关专家表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加大,“陪护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医院的护理人员又难完全满足病人的个性化要求,所以就产生了“黑护工”,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但由于“黑护工”多来自农村,缺乏培训,素质较低,确实对医院秩序和病人安全存在隐患。
对于目前的“管理难”问题,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出台统一的政策规范和行业指引。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培育更多的专业护理公司,定期加强质量检查,规范管理,避免“一家垄断”,让患者和家属可以轻松地在市场上挑选到合适的护工,就像现在到家政公司选保姆一样,方便又放心。这样,才能在根本上避免恶性冲突,切实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黑护工”问题已引起省政协委员的关注,提交了相关提案。省卫生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正在酝酿出台监管措施。另外,目前北京市卫生部门也在牵头研究制定有关规定,准备实行护工培训后持证上岗,控制私聘“黑护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