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中心 让老人“近”享生活家政服务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7 21:21

图片

家住幸福城市花园小区的居民赵廷忠点赞家门口的幸福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全媒体记者梁淑芳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梁淑芳)赵廷忠家住幸福城市花园小区,家政服务13825404095今年89岁。每天他准时来离家不远的天山区幸福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上班”。

他的一天基本是这样安排的——上午在养老服务中心下棋,唱唱歌,中午到幸福食堂吃午餐,下午在工作人员陪伴下做康复训练。按照他的话说,在这里待上一整天也不乏味。

“这里环境好,有老伙伴一起下棋。中午还能在餐厅吃饭,饭菜干净卫生,价格还便宜。”12月25日,赵廷忠对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设施赞不绝口。

开业不到一个月的幸福路养老服务中心是乌鲁木齐市推进养老幸福工程的一个缩影。

餐厅、理疗室、生活照料区、适老化辅具租赁区、文化活动区、棋牌区……走进该养老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明亮的大厅和整洁的功能室。白天,周边不少老年人来到这里。有的在食堂就餐,有的来棋牌室娱乐,有的来这里看书,活动场所成了他们的精神乐园。

作为第三方企业的新疆喜阳阳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甲山说,之前就有居民前来咨询,能否临时将老人送来“托管”。目前该养老服务中心二楼托养区正在完善相关设施设备,计划年后会向老人开放,提供日托、全托服务。同时,将通过搭建微信沟通群,记录老人反映的问题与建议,不断改进菜品与服务质量,满足大家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标准,分区分级规划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400余处。

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各有不同。乌鲁木齐市不断完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在解决“有没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往往从一口“暖心饭”开始。

临近中午,高新区(新市区)河北东路的邻里汇万盛社区大食堂飘出了阵阵香气。

大盘鸡、番茄炒蛋、素炒油麦菜、红烧鱼块、素炒上海青、木耳炒肉、鱼香肉丝……12道菜依次摆好,大家拿着餐盘排队打饭就餐。

作为第三方企业,该食堂负责人杨红军说,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八折优惠,9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就餐,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也享九折折扣。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依托辖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老年食堂或设置老年餐桌,还鼓励支持社会餐饮企业或养老服务机构,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就餐、配送餐等服务。

老人吃得好,还得有“医”靠。乌鲁木齐市提出,到2025年底,基本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今年73岁的徐海军家住和平北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在天山区解放北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感受到看病买药的便捷。该中心定期邀请三甲医院医生坐诊,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取药。

“以前,去医院一折腾就是一上午。如今在社区检查、拿药,一会儿就好,方便多了。”徐海军说。

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选址、建设中,乌鲁木齐市积极引导各区(县)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毗邻建设或内嵌式融合设计,保障小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家门口能享受到贴心的医养康养服务。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60%的街道(乡镇)至少打造1个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若干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站)”的“十四五”规划目标,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400余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站)建有率达到53%,社区养老服务覆盖城市社区80%的老年人。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持续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全方位养老服务,让老年人收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