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耿子腾 实习生 张腾飞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逐渐增多所院校开设养老相关专业,家政服务13825404095有相关数据统计,养老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甚至高达100%,而养老商业服务订单量也在快速增长。
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产业人才缺口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3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全国共有养老机构4.0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22.3万张。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表示,目前,全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与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如何才能解决养老产业人才缺口问题?在高校开办养老相关专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养老护理相关的专业还属于比较新兴的领域,专业课程包括医护和管理学相关课程,是一个有明显跨学科特色的专业。目前来看,养老相关专业大多在大专院校开办。
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院校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老年人生理与心理概论、老年人常用照护技术、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和专业实践等,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老年医院、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等单位从事各科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及卫生保健等工作。
年轻人力挺,上门养老护理前景广阔与往常所理解的养老院模式不同,养老服务的涵盖范围很广,短期上门护理就是其中一项非常热门的项目。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模式被打破,“一家三口”的小家庭模式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66%的老年人选择独居或与老伴同居,老年群体与子女同住的比例仅为27%,并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降低。这种趋势弱化了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独居老人的照顾都需要借助外界力量,由此催生出众多长期和短期养老服务项目。
小于是一位“90后”公司白领,自毕业以来,一直在北京工作,只有节假日才有时间回河南老家看看父母。据她介绍,由于自己是独生女,两位老人长期独居,常常需要照顾,但又没到需长期护理的地步,于是自己就试着找了上门护理服务。
“虽然价格不便宜,但好在能办事”。据小于介绍,如果自己请两天假,加上往返路费,回一次家的花费往往千元起步。小于同时表示,这种上门服务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事,等父母完全退休,就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照顾。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某生活分类信息服务平台APP搜索“养老护理”发现,目前平台有众多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业务范围一般包括居家护理、上门陪护、医院陪护、老人助浴、老人陪诊等。
据其中一家居家养老连锁品牌的员工介绍,目前在郑州市区,24小时的老人陪护一般收费为300元左右,具体价格根据老人身体情况而定,而一次专业的老人助浴则需收取398元。
据该员工介绍,公司客户大多是年轻人,一般给自己在异地的父母或祖父母下单。公司护理员大多为30-45岁的中年女性,年轻人还比较少。在被问及业务量时,该员工表示目前缺乏专业的持证护理员,忙的时候“连老板都要上”。
多地政策落地,引导年轻人从事养老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各地纷纷落地政策,引导年轻人从事养老相关产业:
山西省日前出台措施,对2023年7月起入职并从事老年人服务的从业人员给予3万元-6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励。
山东省对养老机构中的毕业入职人员,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补。
在深圳,今年5月1日起,符合相关条件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不仅可以享受8000到15000元的入职补贴,入职后还可以享受每月100到800元的岗位补贴。
西安市近期出台措施,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按留用人数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江苏省将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服务管理人员还纳入城市积分、准入落户政策范围。
河南省政府在《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保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要培养培训养老服务技能人才15万人次以上,养老服务机构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上岗率达到100%,每千名老人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建设10个以上省级养老护理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老年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工作室,创建40个以上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以养老护理员、老年社会工作者等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呈现。
在关于大中院校养老产业人才培养方面,《意见》着重强调,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加大养老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发挥专业优势建设康养产业学院,引导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与养老服务机构共建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