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虽然只有几百米,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却让我们的出行便利不少!”
“下穿通道打通以后,接送孩子再也不用绕路了。”
微循环路网,是城市“毛细血管”所在。近年来,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洪山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全力补短板,聚焦微循环、打通断头路,畅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目前,青菱河东路(曹家铺路-红园路)、黄家湖六街(青菱河东路-白沙洲大道)项目已经顺利完工通车,城市“微循环”再提速,群众出行更加舒畅、便捷。
青菱河东路
(曹家铺路-红园路)
1月6日,在洪山区青菱河东路(曹家铺路-红园路)上,记者看到,双向四车道宽阔平坦、标线清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断头路”一直是城市交通梗阻和城市管理的难题。青菱河东路(曹家铺路-红园路)作为附近居民出行的重要城市支路,在贯通前,一直处于不能通行的“断头”状态。据附近居民说,此前,家住红霞新村、园艺新村、园艺柳岸枫林小区的居民及红霞物流园区车辆出行需绕行白沙洲大道,十分不便。该道路通车后,小区居民出门都会走这条近道,道路虽短,却实实在在解决了他们日常出行的大难题。
该项目建设方洪山建投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通车的青菱河东路(曹家铺路-红园路)道路工程为城市支路,南起红园路,北至曹家铺路,道路全长310余米。该道路两旁的绿化采用“树大荫浓”的设计形式,乔木与整形地被组合,整体风格简洁、疏朗、大气,其中树种选用法桐,株距12m,与行道树绿带乔木形成“品”字形种植;灌木种植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及红檵木,细叶麦冬围边,形成连续绿带,为冬天增添了一抹亮色。
此外,该道路契合海绵城市理念,在两旁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能够在有效减少路面积水,而且防滑性能出色,即使在雨天也能保障行人行走安全。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出行体验,此次项目还对人行道全线新建无障碍设施,重点考虑人行横道线两端、道路交叉口、公交车站处,以满足无障碍行走要求,方便盲人等特殊群体出行。
“以前出门就得绕行白沙洲大道,交通拥堵,费时费力,现在出门车行顺畅,再也不堵心了。”市民王先生家住和雅东方小区,他说,家门口的小路修好了,出行的“心病”也被祛除了。
黄家湖六街
(青菱河东路-白沙洲大道)
近日,记者从洪山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获悉,黄家湖六街(青菱河东路-白沙洲大道)已全面通车。1月6日上午,正值上学上班高峰,黄家湖六街下穿通道车行络绎,车辆与行人各行其道,秩序井然。
黄家湖六街(青菱河东路-白沙洲大道)道路工程位于洪山区白沙洲区域,西起青菱河东路,东至白沙洲大道,自西向东下穿青郑高速,道路全长近580m。隧道工程包含车行隧道和人行隧道,车行道隧道段长约140m,车行道隧道敞口段长约180m,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隧道长约200m。
据悉,该项目改造前,位于青郑高速两侧的商圈、学区仅靠一条坡陡路滑、积雨积水的涵洞穿行。每至下雨,涵洞水涨船高,令居民群众苦不堪言的同时,安全事故频发。
为了铺好“门前一公里”,提升出行品质,让人民群众生活更舒适、更便捷,在洪山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的指导下,项目建设方洪山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坚持“少扰民、早完工”的工作原则,顶着逼仄的施工条件,集思广益、推陈出新,推出属于自己的废水回收利用实用型新型专利,有效解决了隧道施工积水排水的困难问题。该工程新建的雨污分流系统还将周边的爱家名校华城小区及汽车产业园纳入雨污分流系统,方便了雨水的采集、利用以及集中管理排放,解决了雨污合流导致的隧道积水问题,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隧道工程的特点,该公司组织技术部门群策群力,日夜坚守研究创新工法,成功实现了新型防水卷材的技术运用,为隧道工程的长固久安筑牢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黄家湖六街项目采用了新型智慧隧道系统,配备智能传感器、监控器、远程控制及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专用线路上传云平台,连接各职能部门管理平台,实现交通问题即时联动、及时处理,为居民带来智慧出行新体验。
黄家湖六街的通车使白沙洲大道与青菱河东路紧密相连,进一步缓解红霞片区交通出行压力,其人车分离通道也为周边学生出行安全提供了保障,沿线居民出行质量全面提升。
住在附近的居民陈先生此前每日骑电动自行车穿行涵道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每天穿过涵洞的陡坡都提心吊胆,如果碰上下雨,那就只能绕行,耽误不少时间。”下穿通道打通后,陈先生开心地说,“再也不用望路兴叹了,走非机动车道接送孩子,不与车流相交,出行也更安全了。”
如今,随着一条条“断头路”和微循环路网的不断建设和完工,洪山大街小巷的交通变得越来越顺畅,区域间的互联互通,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