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民政领域三项民生实事温暖老人心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21 16:40

大足区万古养护中心医护人员为失能特困老人检查身体

解放碑宜康百龄帮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在活动室开展活动摄/崔力

长寿区凤城街道轻华路社区助餐点为老人提供爱心午餐

北碚区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入住老人接受义诊

大渡口区跃新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展老年人娱乐活动

人人都会老,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家家都有老。养老服务工作关乎民生、连着民心。

近年来,重庆养老服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稳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和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3项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温暖老人心。

广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让老年人不离开社区、家庭就能获得养老服务

长寿区作为“长寿之乡,颐养之地”,不仅市场巨大,政策红利也空前利好。近年来,长寿区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养老事业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政策干货满满。其中,包含收住长寿区户籍老人的养老机构给予120元/人/月的运营补贴,收住失能特困人员的给予600元/人/月的运营补贴,达到四星(叶)级以上等级养老机构的给予15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租赁国有资产发展养老服务给予每平方米最高20元的租金补贴等。

重庆解放碑宜康百龄帮养老服务中心位于寸土寸金的网红打卡地洪崖洞,占地3133平方米,设置住养床位50张,由新加坡宜康医疗保健集团和重庆光大百龄帮康养产业集团合资设立。

作为新加坡宜康医疗保健集团在中国西部地区布局的首个养老服务项目,该养老服务中心学习新加坡花园养老模式,可为失能、失智长者提供国际化标准的高端定制服务,为社区长者提供日间托管、精神慰藉、文娱活动等服务,同时为周边长者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助洁、助医等服务,让长者过上有品质的幸福晚年生活。

据悉,在2020年12月9日举办的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渝中板块十大创新案例发布会上,重庆解放碑宜康百龄帮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成功入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渝中板块十大创新案例”。目前,作为重庆首个国际化标准养老项目,宜康百龄帮养老服务中心可有效覆盖周边30万名老年群体,并已成功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项目。

新年伊始,南岸区最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同辉养老·南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也正式投用。

同辉养老中心负责人王永生介绍,南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南岸区创新开展的“嵌入式”养老。何为“嵌入式”?一是嵌入在老人集中的社区内,方便周边老人前来;二是嵌入到养老机构和医院中,与机构共用一套养老人力资源,既节约了管理成本,服务还更加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养老服务中心还增设了美容美发、社区影院、茶艺、老年演播室等个性化特色服务区域。

出台《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按照“一街一中心、一社一站点”的原则,在街道层面建设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层面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220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9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市级财政投入10.2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32.4亿元,设施覆盖率从2019年初的38.9%提高到97.5%,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市民政局多渠道落实设施选址布局,已利用新建小区配套建设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322个,利用老旧小区闲置资源建设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207个,利用养老企业自有(租赁)房产建设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91个。

我市还大力发展社区普惠机构养老,实施“社区嵌入式”普惠养老院建设专项行动,全市社区嵌入式机构达363家,占社会办养老机构总数的67.2%,社区嵌入式服务床位4.3万张,有效补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短板。

助餐、助浴、助医——政府购买服务照顾好居家老年人

中午11点半,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跃新社区“老吾老”居家养老服务站开饭了,不少老人踩着饭点前来就餐。

年届八旬的彭玉华老人端坐在进门处的方桌边,揭开社工送来的“高血压营养餐”盒盖一看,里面分装着热腾腾的海带鸭子、肉末蒸蛋、炒菜瓜、大骨冬瓜汤。“两荤一素一汤,才12元,重要的是菜品新鲜。”说起这项新服务,彭玉华赞不绝口。

“社区食堂的饭菜比自己做的好吃,分量够、味道好、价格公道。我每个月退休工资3000多元,每天吃饭24元,完全能够负担。”几个月下来,彭玉华成了“社区食堂”的忠实顾客,基本天天都来,在养老服务站从上午待到晚上。更重要的是,老人从以前一个人吃饭变成如今一群人吃饭,饭桌上的热闹又回来了。

家住渝北区茨竹镇新泉村2组的低保空巢老人曹明广今年73岁,身患重度风湿病的他手脚不能正常活动,独自洗澡很困难。近日,渝北区民政局推出了上门助浴的公益活动。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机构安康通助浴团队的帮助下,曹明广接受了上门助浴服务,工作人员不仅帮他洗头换衣,还测量血压、理发,他头一次躺在浴缸里洗了个舒服的热水澡。

助餐、助浴、助医是老人居家养老的“刚需”。按照适度保障、逐步推广的原则,2019年,市民政局在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渝北区4个区开展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试点,2020年在主城区范围内推广,其它区县结合当地实际自行组织开展“三助”关爱行动。

目前,已有12个区县开展城市社区“三助”行动,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助餐上门、助浴到户等居家养老服务。

初步统计,全市开展“助餐、助浴、助医”居家上门服务的站点达875个,开展社区助餐服务12.6万人次、助浴服务1.2万人次、助医服务30万人次;流动助浴车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服务300余次,7400余人次享受服务。

市民政局还对全市150家符合条件的农村敬老院热水供应系统、老人房间标准化、公共洗浴间适老安全化进行升级改造。两年来,市级财政补助3000万元,区县投入近1亿元,用于农村敬老院改造升级,乡镇敬老院达标率从40.6%提高到74.7%。

集中照护失能特困人员——为贫困家庭搭起“避雨棚”

下午5点多,大足区万古养护中心居住的老人们一边观看电视剧,一边在吃晚饭。来自石马镇的失能特困人员王君芳由于平时吃饭咽吞困难,现场照料的护士长赵莉上前耐心地用汤匙一口一口地慢慢喂。

“我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好,平常的饮食比在家里好多了,生病又有医生及时来看。”来自回龙镇的刘学富说起眼前的生活时,觉得幸福满满。

今年65岁的刘学富身体从小残疾,平时单独走路都很困难。在回龙镇的农村老家,由于他没有劳力,无法从事生产劳动,至今贫困,有时候依靠家族里的侄子侄女帮助才能生活。大足区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万古养护中心投入使用后,他被集中安置到了这里。

这天,大足区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生还来到养护中心,在测量完血压后,还仔细听诊了他的心脏,告诉他血压、心脏正常,没有病症,刘学富不禁开心地笑了起来。

据了解,大足区作为全市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试点区县之一,全面推行“10+2+1+N”区域性供养模式,设立2个片区供养服务机构为失能型区域性供养服务机构,用于服务全区身体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并以大足区第三人民医院为依托,设立万古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中心,用于服务全区精神失能特困人员。

在集中照护失能特困人员中,大足区开展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如对自理型老人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学习活动、失能型老人通过精神慰藉和康复理疗、失智型老人通过专业医疗和心理疏导等,最大限度地增强了特困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北碚区金刀峡镇石寨村有一个北碚区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照护中心,这里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共有床位74张。除标准照护功能区外,医养结合是其一大特色。这里的医务室、护理站提供带有公益性质的医疗服务,有护理员8名、医生2名,24小时提供诊疗照护。此外,照护中心还建起“一人一档”健康台账,实时掌握入住失能人员的身体状况。

“照护中心主要采取公建民营,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交由天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北碚区民政局副局长王燕表示,照护中心的建设是北碚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既释放了失能人员家庭劳动力,又破解了各乡镇敬老院失能照护难题。

聚焦特困供养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特困失能老年人这一环,市民政局针对乡镇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较弱、农村失能老人刚性需求较旺的供需矛盾,研究制定《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实施方案》,明确2019年在北碚、大足、奉节等7个区县试点建设农村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机构,2020年向全市推开实现全覆盖。

市级财政按60万元/个的保障标准,对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予以建设补助,两年投入2400万元。目前,7个试点区县已全部建成,全市已建成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机构47家,新增失能护理型床位4500余张,基本实现了失能特困人员“应护尽护”。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在国家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验收中,渝北、万州、北碚3个区全部考核为优秀,渝北得到国家资金奖励;在2020年的营商环境评价中,重庆养老产业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第二;在最新的社情民意调查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工作等民生实事的群众满意度高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