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养老院: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崭新模式
2025-02-19 12:41
在近年来的大背景下,惠州保洁13825404095伴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照护服务成为了各地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上海作为中国的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近年来不断推进养老院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探索更为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最近,我们走进了一家位于社区的数字化养老院,深入了解他们是如何实践这一新模式的。
这家养老院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田林四村,外观设计虽与周围社区融为一体,乍看并无特别之处,但内部的设施和管理却如同一个现代化的数字王国。入驻七年的陈奶奶快到90岁了,回忆起这段时间的生活,她感慨道:“这里的服务越来越好了,真是感谢科技的发展。”
在这家数字化养老院内,各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无处不在。举例来说,陈奶奶每天的饮食安排都通过智能点餐系统来实现,系统不仅能够根据她的健康档案,自动规避禁忌食物,还兼顾了她的口味和特殊需求。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了关怀与温暖。养老院负责人指出,老人们的健康数据均被记录在健康档案中,护理人员对于老人的日常照护、饮食安排和紧急呼叫处理等事项,都在数字化系统的严格规划下有序进行。
“例如老人按下呼唤铃后,所有为其服务的人员手机立刻会响起,通知到位,确保老人能够得到及时照顾。”负责人补充道。更为人性化的是,老人的子女们可以通过数字化设备,实时了解养老院内为其老人提供的所有服务。这种透明度无形中增强了家庭与养老院之间的信任。
随着上海市民政局的相关规划,到2027年,力争在全市打造100家示范型智慧养老院。这不仅意味着养老院内部设施的提升,更是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家住徐汇区乐山路的葛老伯,自2024年9月开始接受居家养老服务,他的妻子郑奶奶对这样的服务表示满意:“我的老伴六年前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我们由于年龄太大,不能照顾自己,护理员每天来一个小时,不仅帮助洗澡、清洁卫生,更让我们感到有安全感。”
在此背景下,根据上海市民政局的规划,预计到2025年,将新增8000个家庭照护床位。徐汇区养老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沈海蓉表示,目前徐汇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34.8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71%。在这众多老年人中,绝大部分人选择了居家养老,居家养老的实践正向着专业化和安全化方向发展,中心对服务提供者的资质和专业度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服务的安全落地。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养老护理行业的发展,上海于今年1月1日实施了养老护理员激励补贴政策。这项政策旨在吸引更多的护工进入这一行业,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职业吸引力。保姆黄晓霞告诉记者,自己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通过考试获得更高的护理证书,以便获得更多的补贴,“我觉得政策很好,激励我们提升技能。”
《上海市养老护理员激励补贴实施办法》明确不同技能等级的护理员可根据证书级别,分三次发放20%至100%的补贴。此外,获得中级和高级护理证书的服务人员,还能获得相应逐年递增的补贴,这将进一步促进行业内人才的流动与稳定。多位养老院负责人表示,当前护理员人数与实际所需人员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新的补贴措施将帮助他们在招聘上取得更大的进展。
从专业人士的视角来看,上海已经步入了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照护需求逐渐增加。新政不仅旨在培养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更为社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借此提升养老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上海市普陀区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主任傅颖指出,普陀区持证护理员比例已达到91%,相对稳定的老年护理队伍不仅为悉心照护老年人创造了条件,更为其长期的生活安定保驾护航。
通过数字化养老院的逐步推广及居家养老服务的开拓,上海在为老年人提供更高品质生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一趋势的背后,既是社会发展导致的必然需求,也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挑战与革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养老服务将迎来更为明朗的前景。无论是在社区机构还是在老年人的家中,数字化养老模式将为每一位老人提供安全、舒适、关怀的生活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