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评论员陈婉扬
在北京某地铁站,惠阳保姆13825404095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母婴室”:一个仅贴着“无障碍卫生间”标识的房间,房间内,折叠尿布台与马桶仅隔半米——据2月19日《工人日报》报道,近年来,多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的建设与普及,也取得一定成效,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发现,不少母婴室仍存在功能定位模糊、与无障碍卫生间共用空间等问题。
母婴室是设在公共场所,进行哺乳、喂食、清洁排泄物等一系列育儿行为的空间。2021年,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加速推进母婴室建设。在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等地,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已实现全覆盖,这对诸多育儿家庭来说是极大的便利。
不过,在有些地方,母婴室虽然“建起来”了,却与无障碍卫生间共用同一空间,这给宝妈带来了不少困扰。现实中,这些混用空间往往只标有“无障碍卫生间”的标识,想要找到“母婴室”的位置,往往不得不向工作人员求助,而且母婴群体往往需要私密且舒适的环境,无障碍卫生间通常只有基础卫生设施,不仅不太舒适,还常常存在卫生问题,让人难以放心使用。
平心而论,这两类空间的服务对象和功能有着较大区别——无障碍卫生间服务于行动不便人士,母婴室的主要功能是哺乳和婴幼儿照护。将这两类空间“叠加”在一起,不仅可能无法满足各自群体的特定需求,还可能降低相应公共服务的质量。对于这两类都需要社会关怀、关爱的特殊群体而言,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仅仅局限于“有”,不应该是公共服务的终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从特定群体的需求出发,将城市“生育友好”“无障碍友好”等各类“友好”理念落实到一个个细节上。从这个角度来说,确保母婴室与无障碍卫生间各自独立、专室专用,其实是把好事做好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提高重视程度,也需要提前部署和规划。比如,新建场所,应提前与主管单位达成一致,为母婴室预留合适的位置,从源头上确保其有独立的空间。时下,辽宁、天津、上海等地均通过出台相关规定与管理办法等,对母婴室的独立性提出了要求,这样的做法与探索方向值得借鉴。同时,各地可以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纳入公共服务考核等方式,推动母婴室的规范化建设与长期维护。让母婴室从“有”到“优”,把“生育友好”落实到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的种种细节中去,各地应该为此持续努力和作为。当然,同样的关怀和治理,也应落实到城市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规划与管理中。
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建于公共场所,却与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有关,其舒适度、整洁度、便利度,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有限的公共空间、公共资源中,平衡和照顾好不同群体的需求、保障好各个群体尤其是老幼病残等特殊群体的权益,是我们这个社会应有的温度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