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地区养老服务创新模式典型案例研究家政服务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3-17 17:38

应对深度老龄化挑战,家政服务13825404095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自《"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发布以来,各地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居家社区机构协同、智慧养老等领域形成突破性创新。本文聚焦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先行地区,系统梳理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政策工具包与实施路径,为健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养老服务创新、政策试点、居家养老、智慧养老、长三角地区

一、政策演进与改革焦点

1.国家战略框架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国发〔2021〕35号):明确9项主要指标,要求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

《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22〕42号):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涵盖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大类16项内容。

2.地方创新维度

上海:全国首个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全市覆盖(沪府规〔2022〕3号),创新家庭照护床位纳入医保支付。

北京:出台《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方案》(京民养老发〔2022〕67号),激活物业存量资源。

江苏: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DB32/T 4376-2022),量化42项服务标准。

浙江:发布《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场景建设指南》(浙建发〔2023〕18号),集成数字化解决方案。

二、典型案例剖析

案例1:上海徐汇区"五床联动"集成改革

政策支撑

《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2021年)第24条: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双向转介机制。

《徐汇区医养结合"五床联动"实施方案》(徐府办〔2022〕12号)

创新实践

1.机制设计

构建家庭病床-养老机构床位-住院床位-安宁疗护床位-家庭照护床位的数据互通系统,实现医疗护理服务跨场景流转。通过区级智慧平台动态监测5类床位使用率,建立预警调配模型。

2.服务创新

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8%,为失能老人提供每月8次上门医疗;

设立2000万元专项基金,对转介至养老机构的出院患者给予每日80元补贴。

3.实施成效

2023年数据显示:平均压降综合医院住院天数2.7天,家庭照护床位使用成本下降41%,医养服务投诉率下降63%。

案例2:北京海淀区"时间银行"3.0模式

政策支撑

《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京民养老发〔2021〕102号)

《区块链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应用指南》(京科发〔2022〕45号)

创新实践

1.技术架构

采用"双链融合"设计:

民政链:记录服务时长、质量评价等核心数据;

志愿链:对接"志愿北京"平台,实现积分跨系统兑换。

2.运营机制

建立1:1:1兑付体系:1小时服务=1个时间币=1元机构服务抵扣;

开发"养老服务ATM机",支持刷脸提取累积服务。

3.社会效应

截至2023年底,注册志愿者超12万人,完成服务置换38万次,节约财政支出1.2亿元。

案例3:南京鼓楼区"银发数字鸿沟跨越工程"

政策支撑

《江苏省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苏老龄办〔2021〕5号);

《鼓楼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规范》(鼓政办〔2022〕33号)。

创新实践

1.设施改造

在128个小区部署适老化智能终端,配备大字体显示屏、语音交互系统。

改造36家菜场为"智慧助老服务站",设置自助查询一体机。

2.培训体系

开发"银发触网"课程体系,包含6大模块32课时。

组建500人"数字辅导员"队伍,实行"包楼到户"教学。

3.数据成效

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率从29%提升至67%,12345热线相关投诉下降81%。

案例4:杭州上城区"养老管家"制度创新

政策支撑

《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2022年修订);

《上城区养老管家队伍建设管理办法》(上民〔2023〕7号)。

创新实践

1.人员配置

按1:150比例为失能老人配备专职养老管家。

建立"四师联动"机制(护理师+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

2.服务包设计

3.质量监管

开发"服务轨迹追踪系统",通过智能手环记录服务过程,AI算法识别20类服务异常场景。

三、政策创新工具箱

1.土地供给创新

上海模式:

依据《上海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沪府办规〔2023〕2号),允许存量商业办公建筑改建养老设施,容积率奖励上限提高至15%。

北京经验:

印发《利用国有企业存量用地建设养老设施工作指引》(京规自发〔2022〕178号),明确土地出让金按基准地价20%收取。

2.金融支持突破

长期护理保险:

苏州实行"个人+医保+财政"三方筹资(苏医保待〔2023〕1号),缴费标准为工资基数0.3%。

养老专属信贷:

浙江银保监局出台《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十条措施》(浙银保监发〔2022〕89号),对养老项目贷款给予50BP贴息。

3.科技赋能路径

数字适老认证:

工信部《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测评规范》(YD/T 4027-2022),设定字体放大、语音导航等28项指标。

智能监护系统:

北京《家庭养老床位智能设备配置清单》(京民养老发〔2023〕12号),强制安装跌倒监测、燃气报警等6类设备。

四、改革建议与趋势前瞻

1.立法保障建议

推动《养老服务法》立法进程,明确政府、市场、家庭责任边界。

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设"数字包容性"条款。

2.实施路径优化

建立"中央财政+福彩公益金+社会资本"的多元筹资机制。

试点"养老服务人才积分落户"制度,完善职业晋升通道。

3.未来发展方向

服务融合化:预测2025年形成"养老+托育+医疗"复合型社区服务中心。

产品证券化:探索养老服务机构REITs发行,允许保险资金优先认购。

治理智能化:构建"城市养老数字孪生系统",实现风险预警提前30天。

结语

本文揭示的"政策试验-模式创新-标准输出"实施路径,为破解重点地区养老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建议重点关注上海五床联动、北京时间银行等具备快速复制潜力的模式,同步推动《智慧养老设施建设标准》的研制。

【 来源:民生智库民政老龄研究中心 】

END

内容编辑 | 连雪红

文字校对 | 孙昊冉

编 审 | 王东华

精 选 阅 读

智 库 简 介

民生智库秉承“为社会思考、为国家献策、为人民发声”的使命,以“专业、担当、奋斗、快乐” 为价值观,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深度洞察民生民情民意,坚持开展独立、客观的专业研究,为政府决策和施政提供了专业的智力服务、准确的数据支撑和智能化的技术支持。

民生智库深耕发展改革、民政老龄、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市场监管、城市治理、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绩效评估等专业领域,为各级政府提供政策研究、发展规划、社情民意调研、第三方巡查评估等专业服务和各类数字政府解决方案,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一院九部”的业务发展模式,受到客户、媒体和业内同仁的广泛好评。

网址|

电话|

010-62162099

发现“赞”和“分享”了吗?戳戳看吧!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民生智库科技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民生智库 | 重点地区养老服务创新模式典型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