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田丽:躬身四十年,诠释护理一线的初心与坚守惠州保洁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14 05:46

  天津北方网讯:2025年5月12日,惠州保洁13825404095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名单,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临床护理中心主任田丽作为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

  她是全国“住院患者免陪照护”护理服务模式的首创者,深耕二十年构建了优质护理服务体系,打造出护理领域的品牌标杆,做实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实践,深远影响了行业发展及政策制定。

  她是南丁格尔精神在护理一线的传播者,亲身践行“三贴近”,带领护理团队开展志愿服务十余年来,无偿为数万名群众提供医疗护理、健康科普服务,着力以体系化方式提高基层护士队伍能力。

  她是躬身医疗护理领域的实践者,从业数十年来多次投身抗疫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线,诠释初心与坚守的意义。

  二十年耕耘 首创“无陪护”破题社会护理之困

  “一人生病全家忙”是长期以来社会护理面对的一大难题,在看病之外,沉重的陪护费用,持续加重着病人及家属的负担,已成为降低幸福感的一把“钝刀子”。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下,这一社会现象愈发凸显。

  看着一个个家庭因陪护这一老大难问题而愁眉不展,彼时的田丽便敏锐意识到,护理领域的服务提升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无陪护”护理服务的理念就此提出。

  所谓“无陪护”病房,是指由护士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自2005年开始,田丽及团队便开全国之先河,将这样的理念付诸实践。

  老人多,陪护任务重,家属负担大,从最难的神经内科做起,田丽铁了心。

  最初的日子里,为了将服务流程明晰,形成系统方案,同时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田丽几乎天天吃住在医院。从晨间洗漱到夜间照护,所有琐碎的工作她全部身体力行。从病人打胰岛素的精确时间,到临终病人的温暖关怀,田丽将优质的细节服务培养成所有人的习惯。

  一位远在异国他乡的家属无法回国,只得将临终的母亲托付,她便成了田丽和团队护士们共同的“母亲”。从生理陪护到精神慰藉,一杯水、一句话,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这位老妈妈又拥有了一大批亲人。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谈何容易。担心老人摔倒,就建立高危台账,加大巡查力度;怕吃的不满意,就持续收集病人意见,提供更丰富的套餐;病人还在酣睡,她已经把各项物料拾掇妥当……护理工作就是由无数个看似繁琐却无比重要的细节堆起来的。“即便是自己的儿女又有几个能考虑这么周全!”病人和家属给出了如此评价。

  一点一滴的琐碎工作,田丽和团队一干就是20年。患者和家属的口碑证明,田丽做到了。

  20年来,田丽带领护理团队在全国率先推广的“住院患者无陪护” 优质护理服务,解除千万个家庭“一人住院全家轮陪”的困扰。药物配制中心化、运送中心专业化、物资配送网络化、棉织品管理按需化……田丽探索出的实践路径,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病人身上。

  在田丽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此举获得了医疗卫生系统的一致认可,2015年作为天津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之一进行推广。

  20年来,三中心医院的“无陪护”护理服务已成为业内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其护理模式推广到了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上千家医疗单位。

  十余年志愿服务 甘做南丁格尔精神的基层“播种机”

  手持提灯,照亮他人,十余年来,田丽把传播“南丁格尔精神”当作护理工作的应有之义。

  田丽是基层能力的提升者,面对中国少数中西部地区护理人才缺乏的现状,多年来,田丽组织团队护理骨干对新疆、甘肃等地区进行帮扶1000余人次。田丽指导当地医院申报并获得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实现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专利“零”的突破。

  作为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亲自带队专家组下沉基层,发挥天津市“十百千”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了网格式的管理体系,采用点对点、人对人的协作机制,确保了533家基层医院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切实解决了基层医院护理实践问题。

  三年间,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累计达1.3万次,惠及1.6万人。在深入基层的同时,看见不少家庭因缺乏急救知识而遭受不幸,田丽将打通急救“生命线”作为又一项重点工作。

  为传播急救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从医护人员、辅助人员、患者及家属等多个层面开展程度各异、目标不同的多元化培训。在建立生命守护“前哨”的同时,精准锚定院前、院内衔接的重要靶点,重点对五大中心尤其是胸痛、卒中、创伤中心的急诊流程进行优化,两年时间内辐射全市,使得I、II级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单元平均时间明显缩短。

  田丽是志愿服务的践行者,2018-2019赛季全国排球超级联赛等为重大活动保驾护航。2019年在第五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中田丽带领的团队取得团体冠军和2项单项冠军的佳绩。2019年,田丽作为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队长,以天津医务界唯一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与到会代表一起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和殷切鼓励。

  数十年从业 在重大考验中诠释初心与坚守

  过去几年间,新冠肺炎是所有人的重要记忆点,在这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田丽如同千万白衣战士一样,义无反顾投入到抗疫一线。

  2020年,疫情初袭,多个省市的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信念容不得她有丝毫的犹豫。田丽作为天津市护理专家组组长临危受命,第一时间赶赴前线定点医院,带领重症护理团队冲锋在前,挺身而出。

  在田丽的率领下,天津在全国率先出台新冠患者护理服务标准,通过与医师团队的密切配合,最终顺利实现重症患者零死亡。

  信念容不得她有丝毫的犹豫。早在疫情暴发之初,田丽就作为天津市护理专家组组长临危受命,第一时间赶赴前线指挥部,冲锋在前,挺身而出。年龄并没有成为阻隔她进入红区的挡板,在定点医院的32个日夜里,她既在一线巡查走访,也在后台优化策略,唯独忘记了休息。

  病房里的大量儿童患者,令田丽揪心。“如果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会是怎样的心疼和担忧?”每日走进病房,给小患者们每人一个拥抱,精确细致的“一人一策”护理方案,根据小患者的特点,引导其做游戏,力争孩子治疗康复后不留下心理阴影……田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这些小患者们。

  天津战役暂歇,援助海南的使命再度到来,田丽立刻对接当地主管部门了解状况,重新划分工作体系、确立职责,把网格化管理等“天津经验”融入当地实际。援琼归来刚过休整期,田丽又和她的战友们一道,前往内蒙古进行医疗援助。面对少数民族同胞较多,疫情迅速扩散的复杂局面,田丽成了队伍的“定海神针”。

  新冠肺炎并非田丽护理生涯中唯一的“大事件”,在众多历史节点中,田丽都留下了身影。

  2003年,抗击“非典”,田丽驻扎在定点医院,实现了所有参与“非典”救治的医护人员“零感染”。

  2008年汶川地震,医院承担了部分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考虑到心理创伤的特征,田丽与团队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密切关注伤员身心健康,得到伤员的高度赞誉。

  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期间,田丽任定点医院医疗救治副总指挥,承担了运动员村、媒体村以及技术官员村的医疗保障任务。

  如今,已年过六旬的田丽,依旧奋斗在护理工作的一线,四十年的护理工作对她而言仅仅只是一段旅程,她的初心依旧没有丝毫改变。护理事业或许并不轰轰烈烈,但田丽这样笃定的践行者,恰恰是南丁格尔精神在一线最真实的写照。

  四十年风华,时间的锉刀不可避免在她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她的赤子之心却依旧炽热。那位初披白甲的少女,已经成长为同事们眼中的好大姐、好老师。

  “医疗护理的提升工作没有完成时。”这条护理之路,田丽已经走了四十年,但她觉得,前路仍有无限的可能,值得所有护理人共同求索。(津云新闻记者 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