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南粤家政”工程建设,打造广东家政服务产业链的提案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8 07:38

  提出人:于加良

  内容:

  2019年6月26日,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家层面上出台的第一个家政服务政策性文件,从政策层面为家政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助推力和引擎作用。随后,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发布了《广东省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方案》,强调实施母婴、居家、养老和医护服务4个培训项目,打造“金牌保姆”等服务品牌,从补短板强能力层面抓好标准制定、技能培训、职业评价、促进就业、诚信建设、品牌创建6个环节,做大做强家政服务业。近年来,广东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又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家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我省家政人员多为进城务工、城镇下岗、退休职工以及社会无业人员,多数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服务质量不高。

  二、社会职业偏见依然存在。家政职业受尊重程度与获得感不强,体面工作与朝阳行业的认知度较低。

  三、家政企业规模偏小、品牌度不高。广东多数家政服务公司开在城市居住区附近,布局分散,聚合力较差,属于配套经济、小巷经济,整体规模相比其他朝阳行业并未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和体量。家政人员是通过家政公司介绍给雇主,家政人员和家政公司之间关系松散。同时,家政公司经营者缺乏品牌化经营意识和连锁化经营理念、先进管理能力和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要。

  四、社会信用体系及标准亟待健全规范。目前家政服务人员的集中登记、培训很不完善,健康情况也疏于检查登记。也缺乏对雇主的有效登记、考察和筛选,缺乏对保姆等家政服务人员有效的保护。同时,家政市场竞争无序、无培训却有证书、不合规却照样经营、派单混乱、价格服务乱象等问题不断出现。

  五、服务质量保障问题突出。目前,广东家政服务行业整体还处于自然型、松散型的低层次服务市场阶段,不规范、找不到、不满意、无标准已经成为行业弊病和沉疴。

  建议:

  一、开展家政教育和培训行动。推动中高职院校增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并把家政教育专业办好办实,在学制设计、招生制度、办学模式等细节上做好规划落实,更好地对接国家政策;中高职院校应与家政服务公司建立良好稳定合作关系,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实训教材,共同制订行业标准;引企入校,融入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和文化,建立行业导师制,由行业导师“一对一”对学生进行指导;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练,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实现校企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服务型家政人才;推动大学生进入家政市场,深入研究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育人体系和健康发展路径,使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基础好后劲足,发展可持续。

  二、健全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家政服务信息数据库平台,建立家政服务纠纷常态化多元化司法调解机制,构建家政服务业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加强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家政服务业立法,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良性发展;制订家政服务规范守信“红名单”和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强化雇主与家政从业人员之间的信任认同。

  三、推动家政企业进社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服务之中,尝试“互联网+家政”、AI智能化家政服务、家政线上培训、线上预约等方式,解决社区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矛盾的较好办法;利用财税支持家政服务项目,扶持物业公司开办家政服务业务,打造“物业+家政”模式。或推动家政公司转变为物业公司,打造“家政+物业”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家政服务。

  四、构建家政服务广东标准。构建集家政服务、培训、信用、管理等于一体的南粤家政标准,促进“南粤家政”向职业化、国际化、标准化、专业化目标发展;推广员工制促进家政服务职业化,对于家政从业人员以政府层面设立统一考核标准,考核通过者获得相关证书,并进行身份注册,建立个人从业记录档案,为消费者提供“可信、可靠、可追溯”的持证上岗服务;通过监督管理、定期验收等形式,引导家政行业标准化。鼓励大中型家政企业在自己的培训体系中将一些处于空白的企业标准提升为行业标准,尤其是员工制、互联网+、管家式服务等标准。

  五、打造家政服务广东品牌。推动居家服务员工制,制定出台强制性规定,让各家政企业将过往的“约定俗成”转变为“白纸黑字”,对服务质量进行全面把控;打造“南粤家政”产业园模式,助力家政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落实员工制家政企业社会保险、吸纳就业、税费减免等政策,打造广东特色的南粤家政品牌;增强家政服务供给能力,在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重点领域加强专业人才培育,持续提升服务质量;针对老龄群体地域性强特点,将养老服务机构落实到社区,解决养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托现有月子中心,在母婴相关服务需求度高的地区建立专门的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