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个暑假,孩子的视力让妈妈们有喜有忧家政服务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8 19:04

过了个暑假,家政服务13825404095孩子的视力让妈妈们有喜有忧

2024-08-28 07:03

发布于:浙江省

9月将迎来第9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

过了个暑假,孩子的视力让妈妈们有喜有忧

本报讯暑假的最后一周,孩子们是怎么过的?兴趣班无缝衔接到开学,收心恶补作业,也有的在忙着查视力换一副度数更高的眼镜……

“今夏持续的高温搁置了出游计划,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没法保证,父子俩总窝家打游戏。”一位孩子母亲担心又无奈。

在浙江大学眼科医院一楼视光大厅,“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场景正在上演:四年纪男孩珑珑配了OK镜复查,被告知视力控制不理想;汪女士的大女儿近视400多度,二胎宝宝远视储备也已不够;蒋女士带着孩子来复查,三年多度数涨了50度。

三年间度数几乎不涨

暑期家长规划“阳光银行”

相比之下,蒋女士就有点凡尔赛了:“我家儿子五年级,他的上一副眼镜,可是戴了三年多,最近是因为有了磨损才更换的。”

“这些年来,孩子的近视度数从150度只增长至200度,近视控制效果还是算可以的。”教育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兼家长宣讲团团长、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医生对这位小男孩印象挺深。

蒋女士和丈夫都患有高度近视,他们早早预料到孩子视力先天条件差,在近视防控方面格外上心。为此,蒋女士带着孩子找到了倪海龙医生。

许多家长觉得每天保证孩子户外活动两小时很难。倪海龙提出了一套实用的建议,哪怕是半小时对孩子眼睛也有益处:“户外活动的时间可以多次累加;放学后的时间,家长可以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也打开汽车顶部遮阳板,回家途中二三十分钟也可以让孩子目‘浴’阳光。需要提醒的是:放学先做作业,等天黑了再出去活动就失去意义了;饭后立马读书写字,糖分和近距离用眼累加更容易诱发近视……”

蒋女士每次复查都会细致记录,及时总结孩子这段时间以来的不足。“即便计划再周密,如果孩子不执行,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蒋女士坦言,她与孩子暑期约定了“阳光银行”:达到一定时间户外活动后,可以适当使用电子产品作为一种奖励。倪海龙医生的医嘱小纸条也被贴在了孩子文具盒内,方便随时提醒,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家长焦虑的背后

可能是“杂音”太多

一位母亲抱着孩子在医院镜片柜台专心地研究起“星趣控”等相关近视防控类产品,近年来,离焦镜片等逐渐走入公众视野。门诊中不少人存在诸多疑惑:近视产品怎么选?普通的镜片和离焦有什么区别?近视控制不好要配眼药水吗?费用大概多少……

倪海龙大致给家长算了一笔账,一副离焦眼镜平均在二三千元左右不等,角膜塑形镜一年算上间接成本大概在一万元左右。“近视的控制是多方面的,医学手段和生活习惯都不可或缺,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用眼情况,也可以考虑先用单光镜片过渡,3~6个月后一定要来复查。如果是年增长在50度以内,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年增长75度及以上属于进展性近视,一定要及时进行特殊控制手段的干预。”

近期,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杭城部分地铁车厢、灯箱处多了许多关于近视防控的公益漫画,以及潮新闻·钱江晚报与之共创的护眼科普视频,这些内容再次将公众的注意力聚焦到了孩子的眼健康问题上。

身为浙江唯一一位入选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的医生,同时又是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首批科普成果项目获奖者,倪海龙的最新力作《孩子的第一本护眼书》即将在开学季与孩子们见面。“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家长和孩子在近视防控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让这本漫画成为孩子眼健康的启蒙,照亮他们通往光明的未来。”倪海龙表示。

今年9月,全国将迎来第9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倪海龙医生和团队将持续走进多地校园开展公益讲座。开学第一课,先和孩子聊护眼。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近视防控宣讲团流动校园科普宣讲活动目前已开放报名,有意向的学校可扫描二维码进行登记。本报记者郑佳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