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医疗服务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有效路径。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久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惠州保洁13825404095鼓励二级及以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开展家庭病床。拥有7万多张家庭病床的上海市是怎么运作的呢?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苦衷堆积出诉求
不久前,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主治医师尤立刚通过一次访视,理解了苏老一家申请家庭病床的迫切性。
70多岁的苏老处于直肠癌晚期,因多次复发,已不能开刀手术。由于行动不便,苏老无法到医院接受连续治疗,用他自己的话说,病得一塌糊涂,不愿再去医院受罪。于是,依据他本人意愿,苏老家属向该中心申请了以家庭病床为依托的安宁疗护服务。
那天,尤立刚挎上出诊箱,骑着自行车来到苏老家。
苏家三代蜗居在一套紧凑的两居室。小间住着小两口和孩子,大间住着老两口。走进苏老和老伴的卧室,尿不湿、大便器等生活护理用品倾倒一地。为了方便取用,药品也不再收纳进抽屉,裹杂着换洗衣物就近堆放在床边。
“一家人围着一个人转,真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几乎没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尤立刚回忆。
床上,苏老眉头紧皱,双腿时而蜷缩,时而伸展,似乎总也找不到一种舒适的体位。凑近时,异味隐约泛起,尤立刚下意识地向后退了退。其间,伴着苏老因癌痛发出的呻吟,本就局促的空间更显压抑。
尤立刚试探着询问苏老的病情,仅得到三言两语的回应,于是他又转向苏老家属。
“肿瘤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十几分钟就要起来一下。我们睡一张床,他一动,我就得跟着动,根本睡不了安稳觉。”
“我妈一个人照顾不来,我们不得不轮番请假……”
“也不是没想过住院,床位紧张不说,一个月下来花销不低……”
除去病情,尤立刚听到更多的是照护癌症晚期患者诉不尽的苦衷。
“他们就想让我死,直接打一针,让我死了吧!我没说错吧?”这时,苏老的一句质问,闯入了尤立刚与苏老家属的对话。
“您想哪里去了!家属请我来,为的就是给您诊治。”尤立刚告诉苏老,只要老爷子肯听他的,一定能够减轻痛苦。
“面对家属和医生,患者往往更倾向于相信医生。”尤立刚解释,“这不是苏老偏执,而是很多癌症晚期患者的共性。当症状不能明显缓解,患者会误认为家属对其照护是假象,家属在说谎,因此产生极端负面的想法。”
经病史采集和综合评估后,苏老有了家庭病床,尤立刚一周2次~3次上门查床。
一笔友好的经济账
“我所做的,是帮助老人家减轻症状、舒缓不适,让苏老在生命的最后时间保有尊严。”上门查床时,尤立刚会指导苏老服用止痛药,对苏老进行会阴护理,目的是减少尿路感染,并定期为苏老更换尿管。
渐渐地,苏老家属的委屈和抱怨少了。“夜里睡得沉了,白天更有精力。你看,最近我买了这支股票……”往后的每次查床,苏老的老伴总要拉着尤立刚聊家常。
再往后,苏老开始粘着老伴和子女,也会像老小孩一样,吵着让买好吃的。尤立刚说,随着苏老症状减轻,他与苏老一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同时苏老与家属之间的裂痕也重新弥合。
借由家庭病床服务,医患之间建立起“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的和谐关系,一些家庭病床医生被亲切地称为“钥匙医生”。“为了方便上门诊疗和护理,患者将家门钥匙交给家庭病床医生保管,这充分体现了医患之间的信赖和温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四级调研员吴晓霞说。
患者生命质量提升、家庭关系修复的同时,患者就医负担也大大减轻。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曹文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苏老一家选择入院接受安宁疗护,按照平均水平,护工费100元/日,伙食费30元/日,加上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每月就医自付4500元左右。而选择家庭病床,免去护工费、伙食费,产生的出诊费用、治疗费用或药品费用,在上海市医保政策下自付比例仅8%,每月就医自付200元左右,远低于入院接受安宁疗护。
“便捷、高效、低价、友好”,曹文群这样评价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如今,该中心有专兼职家庭病床医生6名,基本满足了辖区内2.9万名常住人口的建床需求,每年保证新建床位500余张。
服务由单一到多元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曹文群所在的中心就已开始探索家庭病床服务模式。从最初仅面向行动不便的慢病患者,提供配药、健康指标监测等服务,到如今已能开展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项目清单中包括上门服务、检查项目等8类64项服务。30年来,政府层面和医疗机构并肩前行,破解了诸多难题。
其中,激励机制尤为重要。“上海市家庭病床巡诊费经多次协调,目前上调至80元/次。而80元/次的价格,仍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在上海市社区收支两条线财政经费托底下,中心在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上对参与家庭病床服务的医务人员予以政策倾斜。比如,规定专兼职家庭病床医生的绩效水平高于门诊医生,评聘职称时,参与家庭病床服务的医务人员有额外加分等,以此鼓励更多医务人员加入家庭病床服务团队。”曹文群说。
与此同时,曹文群所在的中心相继制定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病历书写规范、技能操作规范及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等,逐步形成阶段性质控督导、行政查床、患者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并增加了人文关怀,在癌症晚期患者离世后,组织志愿者上门对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此外,对提供上门服务的医务人员,开展沟通技巧、应急处置等内容在内的岗前培训,建立了一支学历本科及以上、中高级职称、以中青年为主力的家庭病床服务团队。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市逐渐摸索出普遍规律。根据《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办法》,家庭病床服务对象应当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居家、居住的养老服务机构为主的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比如,需连续治疗但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且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和治疗的患者,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或安宁疗护的患者等。服务项目应以安全有效为准,医疗安全能得到保障,治疗效果较确切,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医疗器械能在居家、居住的养老服务机构使用,非创伤性、不容易失血和不容易引起严重过敏的项目。
吴晓霞介绍,2019年,上海市共建家庭病床超7万张,比上年增加近5000张,全年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超70万人次,人均每日家庭病床服务费用为18.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