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患者生活照护难题,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降低住院护理成本,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湖南、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等地的多家医院已经试点推广免陪照护服务,后续将推向全国。
「免陪照护服务」是指患者在没有家属和护工照护的情况下,由医疗机构的护士或护理员承担患者全部生活护理服务。对患者而言,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就医体验,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那么对于护理人员而言,这份方案背后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呢?
目前仅使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
优先此类患者较多的科室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免陪护」并不意味着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免费的的护理工作,而是根据医院护理资源,以及患者经济条件,以政府指导的、普遍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统一管理。
目前试点是从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较高、免陪照护服务需求较大、工作基础较好的三级医院逐步开展的。在这些医院中,优先老年医学科、神经科、心血管科、普外科、骨科等老年住院患者较多的科室。
据悉,目前医院开展免陪护试点工作情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医院自身情况进行安排。有的试点医院采用「1+X 的病区模式」,其中 1 为重症监护病区,X 为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其他病区或单元(数量不限);也有的试点医院目前在胃肠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的部分病区开展该项工作。
此外,国家医保局也明确规定:现阶段「免陪照护服务」仅适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且暂不纳入医保。
1 张床位配备至少 0.6 名护士
医院需要更多护理人员
方案陶丘试点医院要加大试点病区护士配备力度,原则上试点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 0.6:1。也就是说,1 张床位配备至少 0.6 名护士,这对于医疗资源提出了大大大大挑战!
《2021 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护理专业分册》统计了全国床护比(取中位数),二级综合医院病区为 1:0.36(0.31~0.42),三级综合医院病区为 1:0.42(0.36~0.49),公立医院病区为 1:0.4(0.34~0.48),非公立医院病区为 1:0.39(0.32~0.46)。离方案中的标准都有一定差距!
其中,各个科室之间还存在着显著差异,重症医学科床护比远高于其他科室,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总体床护比。以卫健委发布护理质量指标为例,要求普通病达床护比不低于 1:0.4,重症医学科则不低于 2.5~3.0:1。
换言之,真真落实到各个科室,想要达到方案规定的床护比,意味着医院需要更多的护士或护工。
新工种「医疗护理员」上岗
护士压力会减轻吗?
方案明确规定:在护士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可配备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但医疗护理员不属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不得替代医务人员工作。
医疗护理员作为人社部新颁布的职业工种,其规范化培训已展开多年。主要包括生活照护(饮食、清洁、排泄等)以及部分辅助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测、康复锻炼),不从事注射、诊断等医疗操作。
医疗护理员由医院直接聘用或与第三方劳务机构签订协议由其派遣,经过专业的考核培训,有等级证书,在科室之间流动的频率较低,基本是固定在一个科室,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组长和护理专干三方面对他们进行每天培训。
相较于零散的护工,医疗护理员有更专业的知识,且减少了人员流动,有利于院感防控。对于患者而言,更加精细、专业的护理,能够加速特级、Ⅰ级护理患者转为Ⅱ、Ⅲ级,从长远来看,降低了护士的压力。
但在目前状况下,引入医疗护理员,既需要护士花时间培训,也需要护理部形成一套可行的日常运营管理体系,完善排班、考勤,以及医疗纠纷责任鉴定等方面。想要真正实现在高质量护理的同时,降低护士工作压力,对医院来说,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