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2025,惠阳保姆13825404095光纤在线讯,近日,中兴通讯在低空经济领域动作频频,联合多地合作伙伴展开技术创新与试点应用,以 5G-A 通感一体技术与 AI 算法为核心引擎,为低空安全监管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绍兴:多元感知融合试点筑牢低空监测 “数字围栏”
在浙江绍兴,中兴通讯联合绍兴电信、中电无人科技等产业伙伴,完成基于 AI 识别的 5G-A 低空多元感知融合试点,打造高性能低空智联网络。此次试点响应绍兴市政府 “全国低空经济先行区” 建设目标,在新昌、上虞、越城三区合计 34.8 平方千米空域内,实现 100 米 - 600 米低空的 5G-A 通感网络连续覆盖。
技术层面,试点集成 5G-A、雷达、摄像头、频谱侦测等多源数据,通过 AI 识别技术实现 “多元异构 + 算法 + 场景” 深度协同。其创新亮点包括:开放式测试环境下的多元感知互补机制,避免单一数据失效;基于深度自学习的目标检测、跟踪与行为预测;动态适应城市楼群、电磁干扰等复杂环境的融合策略优化;以及 AI 驱动的轨迹分析能力,精准区分鸟类、空飘物与无人机,显著降低虚警率。
实测数据显示,试点对大疆 M300 等常规无人机的探测轨迹完整度超 95%,对时速超 120km/h 的穿越机探测完整度超 70%,综合探测精度控制在 8 米以内,垂直精度 6 米以内,告警时延低于 5 秒,全面提升低空监测的精准性与时效性。
珠海:AI 通感模型实现多模态融合技术突破
在粤港澳大湾区,珠海移动与中兴通讯则聚焦 AI 通感模型,落地低空多模态融合创新成果。依托 5G-A 通感一体多源感知融合方案,双方通过 AI 大数据学习与训练,实现对无人机、飞鸟等目标的精准识别,虚警率达业界最低水平。
该方案的核心突破在于两大技术方向:一是 AI 通感模型的持续优化,通过光电追踪系统样本与通用图片库数据训练,实现全场景下多类型目标的立体识别,为低空安防提供精准取证支持;二是多源感知技术的协同应用,通过通感基站侧数据融合,在轨迹生成阶段剔除虚警,提升识别可靠性。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曾在澳门回归 25 周年活动中担任 “空中特警”,实现低空目标 7×24 小时无缝监测,技术成熟度已通过实战检验。
政策赋能与产业愿景: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
随着低空经济被列为国家战略,绍兴 “512” 低空基建网、“131” 飞行服务网等地方规划加速落地,凸显低空数字化基建的紧迫性。中兴通讯在两地的实践,分别以 “多元感知融合” 与 “AI 通感模型” 为切入点,展现了技术路径的多样性 —— 前者侧重多技术栈的物理层融合,后者聚焦算法层的智能化升级,共同构建 “高精度感知 - 智能决策 - 快速响应” 的低空监管闭环。
展望未来,中兴通讯表示将继续深化与绍兴电信、珠海移动等合作伙伴的技术协同,推动低空感知技术在算法优化、AI 决策与实战应用中的迭代升级,为无人机物流、智慧城市管理、低空交通等场景提供安全高效的底层支撑,助力我国低空经济向规模化、智能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此次两地创新实践,不仅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深度耦合,更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正从政策布局迈向技术落地与产业生态构建的新阶段,为全球低空资源开发提供 “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