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物业+养老”模式促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惠阳保姆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4 18:21

  今年11月,惠阳保姆13825404095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在城市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有利于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优先在部分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试点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将公共服务资源有机嵌入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楼底下享受优质服务,实现养老托育“离家不离社区”,有效降低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成本。

  

  事实上,多数老年人愿意在社区居家养老,但缺少社区层面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而部分城市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成本高、盈利困难,公共财政“补贴依赖”严重,一旦财政投入降低或停止就随时面临关停风险。因此,更广泛地动员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是更符合民心、更便利居民的做法。随着城市体检、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活力街区打造等工作正在逐渐推进实施,在社区层面调动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物业+养老”服务已具备较好的基础。

  

  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加大创新,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2020年12月,住建部等六部门就曾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要求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并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近几年来,政策鼓励物业服务逐渐拓展至“物业服务+生活服务”的模式,例如建立社区养老中心、社区食堂,开展社区团购、家政、家电维修等服务,不仅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同时也能为物业企业增加额外收益。物业企业转型为社区生活服务型机构,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转向社会化运营、市场化竞争模式。由于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在企业资质、人员配备、用地空间、专业培养、监督管理、评估定级等方面都没有成文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因此拓展“物业+养老”服务需要在政策层面加以推动,鼓励更多的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

  

  以政策利好激励物业企业投身养老服务。虽然近几年鼓励有条件的物业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但受制于专业化程度高、资质要求多、孵化时间长、盈利水平低等原因,实际上大规模开展社区养老的企业并不多见。目前,能够开展养老服务的要是部分较大规模的物业企业,其本身具备养老服务的相应资质。推广难度大的原因是虽然政策鼓励,但缺少操作细则和指导规范,导致很多企业不敢轻易尝试。因此,完善物业养老服务的具体程序、优惠政策、实施路径至关重要。首先,明确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的程序和规则。研究制定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的基本条件、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明确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的权责收益、申办程序、补贴标准、指导监督等内容,并对每个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进行可行性评估。其次,充分调动物业企业的积极性,对于开展养老服务的物业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并加大场地建设与维护、专业设施设备配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正视物业企业的盈利需求,通过“个人付费+政府补贴”的方式,按照“微利可持续”的原则让物业企业在提供养老服务中获取适度的利润。在养老服务具备一定的规模后,支持物业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开展品牌化连锁化经营。

  

  打通物业企业与社区医院之间的链接。通常物业企业的基本服务内容包括物业维护与修理,即建筑物结构、公共设施、电梯、供暖和空调系统等的日常维护、检查和必要修理,清洁服务,绿化管理等;安全服务,即监控、门卫服务、定期巡逻和紧急响应措施等;客户服务与投诉处理以及社区管理和活动组织等。而养老服务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专业服务,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场地、设备设施和配套保障等,其基本内容通常包括生活护理服务、提供一日三餐,帮助老年人穿衣、洗漱、如厕等服务;医疗护理服务,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及时转到医院治疗;精神安慰服务以及联系家庭服务等。物业企业在老年人一般生活照料、精神安慰服务和联系家庭服务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最大的缺口在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以及贴身的生活照料服务,而这些服务正是居民对于养老服务专业性要求最迫切的方面,需要医疗方面的专业力量加以辅助。社区医院作为社区医疗服务的单位,与物业企业建立起服务链接,可以有效补足这一缺口。当前,多数社区医院还没有专门的医养服务队伍,需要根据辖区内医养合作的需求情况补足相应力量,推动更多专业医养力量下沉到街道社区。双方可以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明确合作的目标、责任和权利。建立双方信息共享机制和定期沟通评估机制,使物业企业和社区医院可以共享老年人的健康和需求信息,分享经验和反馈,以改进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有助于医院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更精准的服务。物业企业提供合适的物业和基础设施,以支持社区医院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社区医院通过服务人员培训,使物业企业在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养护、急救、药物管理方面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打造社区智能化养老服务场景。当前,住建部正在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提高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补齐社区服务短板,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生活需求。数字化社区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将社区服务相关内容以数据要素、数字化交互手段重新整合,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高效、便捷、人性化服务。通过近几年积累的社区人口的数据资源,物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物业企业已有的小区服务网络,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数量实行精准识别和服务对接。在智能化养老服务场景设计中,需要街道、社区、社区医院、物业、老年人及其家属多方共同形成基础数据库,依托智能化平台发挥人员信息库、服务网络、联动中心、监督后台的综合作用,成为老年人就近、贴身、高效、联动的智能服务中枢,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打造美丽家园。(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发展“物业+养老”模式促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

■包路林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12月25日   第 19 版)

  今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在城市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有利于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优先在部分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试点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将公共服务资源有机嵌入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楼底下享受优质服务,实现养老托育“离家不离社区”,有效降低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成本。

  

  事实上,多数老年人愿意在社区居家养老,但缺少社区层面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而部分城市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成本高、盈利困难,公共财政“补贴依赖”严重,一旦财政投入降低或停止就随时面临关停风险。因此,更广泛地动员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是更符合民心、更便利居民的做法。随着城市体检、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活力街区打造等工作正在逐渐推进实施,在社区层面调动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物业+养老”服务已具备较好的基础。

  

  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加大创新,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2020年12月,住建部等六部门就曾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要求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并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近几年来,政策鼓励物业服务逐渐拓展至“物业服务+生活服务”的模式,例如建立社区养老中心、社区食堂,开展社区团购、家政、家电维修等服务,不仅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同时也能为物业企业增加额外收益。物业企业转型为社区生活服务型机构,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转向社会化运营、市场化竞争模式。由于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在企业资质、人员配备、用地空间、专业培养、监督管理、评估定级等方面都没有成文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因此拓展“物业+养老”服务需要在政策层面加以推动,鼓励更多的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

  

  以政策利好激励物业企业投身养老服务。虽然近几年鼓励有条件的物业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但受制于专业化程度高、资质要求多、孵化时间长、盈利水平低等原因,实际上大规模开展社区养老的企业并不多见。目前,能够开展养老服务的要是部分较大规模的物业企业,其本身具备养老服务的相应资质。推广难度大的原因是虽然政策鼓励,但缺少操作细则和指导规范,导致很多企业不敢轻易尝试。因此,完善物业养老服务的具体程序、优惠政策、实施路径至关重要。首先,明确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的程序和规则。研究制定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的基本条件、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明确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的权责收益、申办程序、补贴标准、指导监督等内容,并对每个物业企业开展养老服务进行可行性评估。其次,充分调动物业企业的积极性,对于开展养老服务的物业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并加大场地建设与维护、专业设施设备配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正视物业企业的盈利需求,通过“个人付费+政府补贴”的方式,按照“微利可持续”的原则让物业企业在提供养老服务中获取适度的利润。在养老服务具备一定的规模后,支持物业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开展品牌化连锁化经营。

  

  打通物业企业与社区医院之间的链接。通常物业企业的基本服务内容包括物业维护与修理,即建筑物结构、公共设施、电梯、供暖和空调系统等的日常维护、检查和必要修理,清洁服务,绿化管理等;安全服务,即监控、门卫服务、定期巡逻和紧急响应措施等;客户服务与投诉处理以及社区管理和活动组织等。而养老服务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专业服务,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场地、设备设施和配套保障等,其基本内容通常包括生活护理服务、提供一日三餐,帮助老年人穿衣、洗漱、如厕等服务;医疗护理服务,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及时转到医院治疗;精神安慰服务以及联系家庭服务等。物业企业在老年人一般生活照料、精神安慰服务和联系家庭服务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最大的缺口在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以及贴身的生活照料服务,而这些服务正是居民对于养老服务专业性要求最迫切的方面,需要医疗方面的专业力量加以辅助。社区医院作为社区医疗服务的单位,与物业企业建立起服务链接,可以有效补足这一缺口。当前,多数社区医院还没有专门的医养服务队伍,需要根据辖区内医养合作的需求情况补足相应力量,推动更多专业医养力量下沉到街道社区。双方可以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明确合作的目标、责任和权利。建立双方信息共享机制和定期沟通评估机制,使物业企业和社区医院可以共享老年人的健康和需求信息,分享经验和反馈,以改进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有助于医院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更精准的服务。物业企业提供合适的物业和基础设施,以支持社区医院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社区医院通过服务人员培训,使物业企业在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养护、急救、药物管理方面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打造社区智能化养老服务场景。当前,住建部正在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线上线下生活服务,提高智慧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补齐社区服务短板,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生活需求。数字化社区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将社区服务相关内容以数据要素、数字化交互手段重新整合,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高效、便捷、人性化服务。通过近几年积累的社区人口的数据资源,物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物业企业已有的小区服务网络,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数量实行精准识别和服务对接。在智能化养老服务场景设计中,需要街道、社区、社区医院、物业、老年人及其家属多方共同形成基础数据库,依托智能化平台发挥人员信息库、服务网络、联动中心、监督后台的综合作用,成为老年人就近、贴身、高效、联动的智能服务中枢,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打造美丽家园。(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