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小型化、子女外出就业等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常态,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因此主动或是被动地过着独立居住的生活。在家庭照料渐渐“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如何满足这些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高龄老人独居比例上升最快
近日,在2024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期间举办的第六届长寿时代高峰论坛上,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赵耀辉表示,当前我国大部分老年人为独立居住,不再是传统的多代同堂的模式,子女外出的趋势仍然在继续,未来家庭照料可能面临困境。
赵耀辉就老年人居住安排作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最新数据,调查了6000多个60岁以上的受访者家庭,约有1万名受访者和1.9万名子女。
独立居住,是指老人不与子女同住,即一个人独自居住或是仅和配偶居住。调查测算显示,现在独立居住的“60+人口”约1.6亿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独立居住比例上升最快,占现独立居住人数的一半。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据上述测算,我国独立居住的60+老人占全国老年人比例的54%。
赵耀辉表示,60+老人独立居住的比例在2018年前后超过了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这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虽然疫情之后老人与子女居住的比例有所回升,但仍然落后独立居住10个百分点以上。近年来,城乡老人独立居住的比例都在快速上升,城镇户口的父母向来比较独立,居住的反转是农村居民推动的,农村老人在2015~2020年之间独立居住的上升更快。
调查还发现,增加老人独立居住可能性的因素包括女性、城镇户口、有配偶;老年人教育程度高、有房产;没有生活自理困难;子女个数少、教育程度高、收入高等。
赵耀辉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独居老年人大部分有子女住在附近,这种居住模式既为两代人提供了自主的生活空间,又保证了照料的可得性,但是这一状态可能不会长久。子女外出的趋势仍然在继续,即使父母有生活自理困难也不能阻挡子女外出的可能性。
对老年人的家庭照料现在已经面临人力短缺的困境,未来这种困境还会加剧。数据显示,2000年、2010年、2020年,中国家庭人口户均规模从3.44人减少到3.10人,再减少到2.62人,平均每年递减0.011%和0.017%。
养老服务如何送达独居老人
赵耀辉表示,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我国老年人失能率有了很大的下降,但因为老年人基数非常大,测算我国现有失能老年人4600多万,老年人的养老照料仍然是一个难题。
赵耀辉说,养老方式的选择基本上是家庭的决策,是居家、到养老院,还是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来养老,这是一个家庭的选择。这种选择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家庭照料的可得性、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以及服务价格,而后者也可能受到政府对养老院的补贴、床位补贴及长护险等影响。
她认为,要解决未来老年人的照料难题,首先是鼓励父母随迁,随迁方案重点要解决社会保障的可携带性问题;其次是市场提供照料,其重点是成本分担机制的设计,这些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结构呈现出基数大、速度快、趋势猛的特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我国初步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供给、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民政部今年提出,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科学布局,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着力构建“一刻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打造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为老年人进一步提供就近就便、科学专业、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二级巡视员王辉在本届长寿时代高峰论坛上表示,养老产业是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消费意愿和老年人消费能力增强,这个产业只会越来越大。
“发展养老产业过程中,一个核心的原则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让市场在养老服务的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政府要致力于构建养老服务的微观主体有活力、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这样的养老服务业态,政府从养老服务大包大揽直接的供应方变成养老服务的购买方和监管方。”王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