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青年就业之养老护理员】
光明日报记者 王梦敏
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陆续进入中高龄,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这是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的一个现实。
然而,谈及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许多人依然难以消除刻板印象:“照顾老人日常起居的事儿,谁家孩子专门去学这个”“又苦又累,年轻人干这个有啥前途”……
事实上,这些印象早已过时——如今,养老服务不再局限于日常看护、生活照料,而是对老年人“身、心、灵、社”的全面关怀。年轻的、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社会工作者,无疑是实现养老服务新内涵的重要支撑队伍。
养老服务,缺不缺年轻人?缺!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高校社工专业的学生,未来在本领域就业、实现“专业对口”的仅为15%左右,其中从事老年社工岗位的学生比例更低。
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有没有前途?有!
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养老护理行业和为老服务市场呈现出巨大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当前,即便外界不理解有之、不看好有之,不少志存高远的年轻人依然选择投身养老社会工作,从事养老护理员职业。他们用亲身尝试消弭误解,在创新中磨砺,在坚守中成长,等待在养老这片蓝海中扬帆。首届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上,参赛者平均年龄29岁,大多是90后甚至是95后,半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这些养老服务中的年轻人用脚踏实地的探索告诉大家——少有人走的路,恰是一条“景观大道”。
翟浩霖对护理员进行老年人良肢位摆放技能培训。胡才玉摄/光明图片
凭借良好的专业素养,年轻人正“冒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老年社会工作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是紧缺人才。
12年前从护理专业毕业时,和李丽珠一样选择进入养老行业的同学并不多,而她入职了厦门一家养老院,如今是一名高级技师。曾有家属问她:“你这么年轻,做这工作家人同意吗?”李丽珠笑而不语,却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干好,用行动打消身边人的疑虑。
做这一行,细心负责很重要,而年轻的李丽珠善于在此基础上,尝试改进方法、总结经验。
防止卧床老人生压疮是护理的重点。“曾有一位奶奶入住时,因家人不懂护理,全身有大大小小9处压疮。入住时,家属只希望减轻老人的痛苦,我们却希望做得更多。”李丽珠回忆,她和同伴每天花3个小时给老人换药,对皮肤接触易出汗的部位放置无菌纱布、确保清洁干燥,饮食增加蛋奶量保证营养,勤翻身、注重良肢体位摆放。
6个月后,老人伤口竟然痊愈了!“家属握着我的手一直感谢,夸赞我们,说把老人交给我们很放心。”李丽珠十分欣慰。
此后,李丽珠还总结了一套适合认知障碍和无意识老人口腔清洁的经验,使老人吞咽功能得到很大提升。也正是凭借精益求精、大胆创新的劲头,她获得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伤口案例比赛”一等奖。
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不再局限于看护照料,而是产生了更多、更高层面的需求,从业者的专业性显得尤为重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逐步构建了从技工院校、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到本科学校立体化的专业教育体系。同时,从国家到地方,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激发了广大养老护理员“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热潮。仅在2021年,就有454场区域赛、32场省级赛、1场全国赛。
“其中,年轻人凭借良好的专业素养开始‘冒尖’。”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研究室原主任刘则杨多次担任养老护理技能比赛裁判长,她说,专业的养老护理员能根据老人现状、需求变化,定制个性化照护方案,专业院校毕业的年轻护理员,经过技能实操、应变能力、观察能力、交流沟通等方面的专业学习,在为老人开展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等方面,普遍表现出较好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李燕在工作中。杨宇摄/光明图片
老少相携,共处共情
闫福云从山东大学护理专业毕业时,社会上很多人对养老护理员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她和同学们一样,选择去医院做临床护士。三年多的锻炼后,她熟悉了阿尔茨海默症、脑出血、颅脑外伤、高血压、呼吸道感染等老年危重病的护理,掌握了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
而此时,她也重新认识了老年人护理的意义和价值。“我主要在呼吸科和神经外科工作,住院老人多。我看到家人或保姆在照护上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可能会导致老人病情加重。我心里很着急,如果有专业护理,老人会康复得更快!”她咨询过业内人士,得知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大,以她的专业技能,肯定能有一番作为。带着一份热情,2012年,她来到济南一家社会福利院。
“虽有心理准备,但难免有落差。”第一天上班,闫福云在卧床区帮老人更换、刷洗、整理,做的都是最基础的劳动,她的一身本领似乎“无用武之地”。但很快,这种落差被一件小事抹去。
一天值班,她给一位失智老人喂饭,每次半勺,等完全咽下再继续。忽然老人不停地咳嗽。闫福云凭经验判断,老人不是呛着了,是嗓子有痰。她本能地帮老人翻身叩背,很快痰咳了出来。
“等我忙完后,奶奶拉住我,给我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苹果。当时,奶奶目光里的那种真、那种爱,让我瞬间坚定了做下去的决心。”闫福云说。
这几年,闫福云从养老护理工作中,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当我老了、疾病缠身时,是否也如爷爷奶奶一般?这种换位思考,也能产生鼓舞我的力量。”
“照护老人,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技术,更要有满满的情怀。用心观察老人状态,耐心倾听老人心声,以爱心去亲近了解老人,才能做好照护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也才能切实肩负起照护好老人的职责。”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原主任朱云霞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少是“421”结构家庭里长大的,跟家里老人感情很深。很多年轻人发自内心,能把对家里老人的爱,倾注到日常工作中,跟老人建立起亲人般的感情。
少有人走的路,同样是景观大道
“规范的评估有助于得出更准确的评估结果,从而为后续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针对课前大家提交的视频,我们就从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入手,看如何展开评估……”今年9月,在保险职业学院的课堂上,翟浩霖为学生讲授“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评估”课程。这个长相甜美、充满朝气的90后女孩,是长沙市第二福利院的养老护理员、护理管家,同时也是保险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企业兼职讲师。
翟浩霖大学主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19年毕业后,选择了养老护理员职业。起初,家人的反对、现实与预期的差距,也让她打过退堂鼓。但在带教老师的鼓励下她坚持了下来。
“充满爱心、带着韧劲”,是同事们对翟浩霖的评价。工作不到三年,翟浩霖不断打磨专业护理技能,总结积累实践经验,陆续获得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市赛、省赛、国赛一等奖,以及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
如今,20多岁的翟浩霖已是湖南养老护理行业小有名气的专家。2022年8月,在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征集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优秀课件时,翟浩霖提交了“老年人躯体平衡能力评估”的视频课件,她还在筹划录制一系列专业化、精细化的短视频,“希望能让更多的护理员以及老人家属,在闲暇看手机时花一两分钟也可以学到照护小技巧”。
“近年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推进,有效提升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调研宣传部负责人赵洁说,这几年,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护理人才优惠政策、奖补措施。从国家到地方,晋升通道畅通,科班出身的年轻人专业技能得到认可,社会荣誉让他们在不长的从业经历中,看到了自身价值。尤其是,当身边同龄人还在为前途作选择时,他们已在行业里脱颖而出,甚至能清晰地看到未来自己要走的路。
(本期选题支持:任欢)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8日 12版)
[ 责编:孙宗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