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9 15:46 育儿观念的代际差:带孩子不如挑大粪?
行业研习关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惠阳保姆13825404095作者:向怡然,编辑:秉风,原文标题:《向怡然丨带孩子,还不如挑大粪?》,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不同代际育儿观念的差异,以及两代人在照顾孩子方面的冲突和摩擦。通过比较长辈和年轻父母的育儿方式和风格,揭示了不同年代人对育儿的认知和选择的差异,同时强调了互相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
• 👵 两代人在育儿方式和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长辈更倾向于粗犷式的带娃方式,而年轻父母更注重精细式的照顾。
• 🌍 育儿观念的代际差异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人们思维和认知的影响,随着时代的推移,育儿观念的差异可能会缩小。
• 💡 长辈的经验和传统育儿方式并非一无是处,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和思考,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韧性和自然成长。
今年过年回家,我参与到了亲戚们的闲聊中,小时候宁愿跑到一边自己玩儿,现如今却觉得过年时的谈天说地特有意思,“农村情报中心”的信息是来自四面八方,无所不包的。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长辈聊了特别多关于照顾小孩子的事情,目前,她主要帮助自己儿子带两个小女娃,一个5岁一个2岁,走亲戚时两个小朋友也一直黏在奶奶身边。
长辈的话里,既有对孙女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自豪,也有对她们未来学习的深深关切,但更多的是向大家“倒苦水”,诉说自己的不满,她觉得儿子家里在带孩子方面“太讲究”,这也要注意,那也要小心,有很多限制,在很多事情上想法不太一样。总结下来,她斩钉截铁地说“带孩子还不如挑大粪。”
作为60年代生人,她在农村将自己的儿女拉扯大,当自己的儿女离开农村,到城里安家立业时,她又跟到城里去照顾孙辈,有时候一周都回不去一天农村老家。这一句抱怨反映了照顾孩子的劳心劳力,在照顾过程中,少不了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不同年代的人在养育子女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首先在育儿方式、风格上就是截然不同的。长辈在农村照顾自己的儿女时,要兼顾田间劳作,常常是边种地边带娃,旧时用背篓背着,长辈到哪,孩子就到哪,劳作时小孩就被丢在一边,自顾自地玩耍,这种带娃方式整体风格上较为粗犷,是“粗放式”的。
而长辈在城里照顾孙辈时,则是截然相反的风格,最明显的差异就是要24小时陪伴,最好每时每刻视线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做饭做菜少放盐,间隔多长时间吃什么东西,大人的手部卫生要尤其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样样都需要精心对待。长辈谈到,过去带孩子都是用“尿片子(鄂西方言)”,一块可反复清洗的棉布,现在都愿意用一次性的尿不湿。在儿女对长辈的“监督”下,孙辈照顾是“精细式”的。
其次是两代人育儿观念的差别。长辈那一代人大多依据过去的经验事实来带娃,而年轻父母更愿意相信自己了解到的科学知识。“那时候都是端尿端大的,能有什么问题?”
未具备自行如厕能力时,大人会为小孩子把屎把尿,这在长辈他们看来再正常不过,但年轻父母却认为这种传统方式会给宝宝身体带来危害。另外,在孩子教育方面,早期语言学习上,她曾被儿女告诫不要在孩子面前讲太多方言,担心影响孩子学说普通话。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育儿观念的代际差异呢?
有人说因为现在生得少了,每个孩子都是宝,重视程度变高了,得悉心照料。不可否认,与上个世纪相比,我国单位家庭的平均孩子数量在下降。但老一辈人就不重视孩子,不重视子女教育吗?他们何尝不希望子女成人成才。我相信,在后代培养上,长辈对子女,子女对孙辈,都同样重视,不同育儿风格并不代表重视度。
育儿方式上的差异可能源于两代人成长轨迹或生命历程的不同。我的长辈是60年代生人,在她生命的前四十年,相对完整地经历了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她早年生于乡土,长于乡土,更多的是关于农耕时代的记忆,求学之路戛然而止,传统与集体在她身上留有痕迹。
她的儿女是80末、90年代生人,市场的浪潮涌入,传统在很多方面都分崩离析,他们拥有更为连贯完整的求学经历,生活和工作空间也逐渐脱离了农村,似乎更为“现代”了。
在如何照顾小孩子的问题上,不同年代的人有自己的选择。长辈相信过去的经验事实,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没出什么毛病;年轻父母更愿意相信同龄同角色的宝妈宝爸,相信从各种大众传媒上学到的知识。
所谓育儿科学知识的盛行也是知识分化的一个结果,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化了,但其背后也有消费主义在作祟,利用年轻父母的心理过分营销。育儿观念的代际差异也许是我国几十年巨变的缩影之一,人很难从社会中挣脱,社会的变化到了不同时代人身上,就造成了各种差异,如何教养孩子,仅仅是很小的一个切片。人们怎么选,依据什么选,都与其所处时代塑造出的认知息息相关。
我们也可以设想,在未来,育儿观念还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吗?例如两组人:60后和90后,90后和20后,前者已经表现出了较大差异,当90后成为长辈,开始照顾孙子孙女时,后者的组内差异还会像前者这般巨大吗?还是说这种差异会不断缩小?可能随着社会的变迁,新一代人又会有新的理念。
在育儿问题上,长辈基于实践得出的经验并非全是过时的,无价值的,当时的生活经验在现在看来可能已经不太重要。但“粗放式”更有益于培养孩子的韧性,使其更加顽强,实现自然成长,磨砺性格,更适应孩子的心智成长。
年轻父母的“精细式”养育,用一种偏标准化的手段来控制养育的各个环节,饮食睡眠早教等等,在生物层面可以使孩子发育得更好,各功能更为健全,更多是机体层面。因此,旧时的方法并非全是落后的,一文不值,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借鉴的地方。
我有时候感觉,部分老一辈的人,在家庭方面,有特别强的责任感、义务感,总希望为后辈分忧,一代又一代,不断献出自己仅存的价值,像蜡烛一样,燃尽了才终止。年轻父母,疲于奔命,工作所迫不允许他们一直陪伴孩子,越亏欠,就越想把各种好的东西给孩子,用极致的照顾去弥补。
育儿中的摩擦其实可以用沟通来化解,年轻父母也曾是长辈的孩子,在同心抚育后代这件事上,少些苛责,互相体谅,既是一种善,也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