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两位老人给50多个孩子当“爸妈”惠阳保姆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9 20:29

在我们的生活中,惠阳保姆13825404095

有很多给过我们帮助却不图回报的人。

我们身边就有这两位老人,

他们是蔡洪运、王庆平夫妇!

12 月 9日下午 4 点多,新店镇新店村,66 岁的蔡洪运蹬着三轮车,到镇街上的幼儿园接两个孩子放学。平常接送孩子都是他的老伴王庆平负责,可最近她闪了腰,行动不太方便。

蔡洪运、王庆平夫妇家中,现在还住着 8 个孩子。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小的 5 岁,正上幼儿园,最大的已读初中。每天,为孩子们准备可口的饭菜,送孩子们上学、辅导作业,成为老两口循环往复的内容。

" 年纪大了,很多事情力不从心。"王庆平说,每当晚上安顿好这些孩子,等孩子们吃了饭、写完作业到上床睡觉,她都常常感觉到腰酸背痛。" 费心费力倒没啥,但总怕万一遇个什么事,担不起这个责任!"

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有的父母已离异,有的因爷爷奶奶已经去世,单亲家长为了谋生,不得不长期外出打工,所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问题成了他们最发愁的事。

孩子们家中各有各的难处,老两口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这些孩子,蔡洪运和王庆平一茬又一茬地给他们当起了 " 爸妈 "。这一当就是 17 年," 收养 " 的孩子算起来有 50 多个。

有一次,有个孩子晚上发高烧,王庆平穿上军大衣,把孩子裹在怀里抱着去医院。王庆平年过六旬,冒着寒风抱着近 40 斤重的孩子,跑到一公里外的医院时,早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自己累点不算什么,王庆平最怕孩子生病,不管哪个孩子生病,只要一天不好起来,她悬着的心就一天也放不下。老两口不止一次地想过放弃,但看着眼前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又难以割舍。

在孩子们眼中," 爷爷 " 蔡洪运不苟言笑,特别是辅导作业要求严格;" 奶奶 " 王庆平和蔼可亲,每天都换着法儿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照料着他们的生活起居。

" 严肃爷爷 " 和 " 和蔼奶奶 ",

成了孩子们最亲的人,

而爷爷奶奶的几间小屋,就是他们温暖的家。

这么多留守儿童,为何偏偏都奔向两位老人的家?这事儿还得从 17 年前说起。

蔡洪运原是一名乡村教师。早在 1983 年,为了让渔民的孩子有学上,新店镇政府成立了骆马湖水上小学,一条渔船就是一座小学。老师和学生就在船上上课,往返靠是手摇木船。每天渔民撑着船把孩子送到学校,老师也要从滨湖码头撑船去学校。

蔡洪运就是首批走进水上小学的教师之一。每天一大早,蔡洪运都要撑一个多小时的船,为孩子们上课。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从不间断。有时遇上恶劣天气,他撑得手都磨出了血泡。

水上执教 20 年,岁月在蔡洪运的脸上刻满了皱纹。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同时,他也与渔民们有了深厚的感情。

17 年前,考虑到安全问题,镇政府将骆马湖水上小学合并到新店镇小学,因身体原因,蔡洪运被安排管理学校学生宿舍。

随着渔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在镇街买了房子,住宿学生慢慢减少,学生们上学由寄宿模式变成走读模式。

走读的孩子多数由母亲或爷爷奶奶照顾,但有些孩子因各种原因还是无人照顾。就在同一年,蔡洪运 3 岁的堂弟因双亲去世成了孤儿,王庆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把堂弟接过来照顾。看到小孩被照顾得妥妥帖帖,乡邻们对蔡洪运夫妇俩交口称赞。不少往日相熟的渔民也纷纷找上门来,恳请夫妇俩代为照顾孩子。

有的家长多次到蔡洪运、王庆平家恳求收留孩子,说到情绪激动时甚至跪下了,"孩子没人带,您要是不能帮我带,我们爷俩就活不下去了,我要是在家带孩子,没有收入,就没法养活孩子。"

蔡洪运夫妇膝下 3 个子女,子女们考虑到父母年龄大了,照顾孩子不仅操心费力,更是责任重大,也是坚决反对。但最终,老两口还是把家里家外收拾了一番,偷偷收留了这些孩子。

蔡洪运、王庆平家的院子不大,却干净整洁;房间不宽敞,却充满温馨。孩子们的被褥和衣服,叠放得整整齐齐;洗干净的衣服和袜子,搭在一起井然有序。 对于吃住在家里的孩子,老两口从未主动开口向他们的家长要过生活费,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家庭都有各自的难处。" 谁家要是条件好,也不会舍得把孩子往外送。"

蔡洪运每月 2000 多元的退休工资,是这个大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有时候,一些孩子家长也会送些生活费来,但仍远远不够这个大家庭开支。

为了贴补家用,老两口种了 3 亩地,收的稻米专门给孩子们做饭吃;他们又利用后院的土地种菜、养鸡,种植了豆角、丝瓜、番茄等,让孩子们吃上新鲜的蔬菜。老两口说,自己辛苦点没关系,千万不能委屈了孩子。

多年来,

老两口没有为自己添置过新家具,

但为了孩子,

他们毫不犹豫地置办了彩电、

衣柜和沙发等。

他们从未想过得到什么回报。

但长大的孩子知道感恩。老两口带过的孩子中,最早的一批已经长大成人,并走上工作岗位,每每有空的时候,他们也常常 " 回家 " 看看。

" 照顾我这么多年,我真心把他们当亲人。" 现在已参加工作的王翠,一有空就回去看望两位老人。当年,她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 7 年,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一,"两位亲人的陪伴,是我最难忘的时光 "。

蔡洪运夫妇家中的孩子,少则三五个,多则八九个。每天,王庆平早早起床给孩子们准备早饭,饭后送年幼的孩子去学校。回到家便开始忙着收拾床铺、洗衣服和准备午饭。

孩子们放学后,蔡洪运负责检查、辅导孩子们作业。每夜还要起床几次,给孩子盖被子。

天天吃住在一起,在老两口的眼里,这些孩子比自己的亲孙子还要亲,是他们的爱心与坚守,让这些 " 没家 " 的孩子们有了温暖的 " 家 "。

" 多亏了他们。" 王翠的母亲杨女士说,女儿小时上学很不方便,爷爷奶奶没法接送,自家又是渔民,后来托付给蔡洪运和王庆平夫妇。" 他们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如今,两家就如同亲戚一样往来走动。

受到父母亲的影响,蔡洪运夫妇的 3 个子女也加入到照顾留守孩子们的队伍,他们来看望父母时,时常会带上一些小零食、小图书等等,陪着孩子一起做作业、玩游戏。

老两口的事迹经网络传开后,亲戚朋友和社会上的好心人有的送吃的,有的送穿的,还有的捐助了棉被。" 街上那些做生意的商户,就常常给孩子们吃的。"

两位老人和一群孩子的故事,演绎着一座小镇的感动与温暖。

当地政府也关注着这个大家庭。新店镇党委书记张静表示,蔡洪运夫妇多年如一日的善举让人钦佩,镇党委政府将大力支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补助,决不让任何一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父母的缺席而 " 掉队 "。

原标题:《17年,两位老人给50多个孩子当“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