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失能老人家庭负担 我国加快健全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0 20:51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昨天(29日)在京发布《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

截至2022年末,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4400万。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失能、半失能的约占40%左右,他们不同程度需要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近年来,我国加快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去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等15省份启动了全国老年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试点,各地护理机构、康复机构以及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和医疗护理员队伍数量明显增加。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服务机构积极提供居家护理、家庭病床和日间照护等服务,推动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不断完善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的内容标准,与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标准有机衔接。

国务院参事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刘远立:“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建立基于失能状况和家庭经济能力双评估的长期照护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为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医养结合的长期照护服务。

为缓解老年健康照护人才紧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对全国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医养结合机构的1万名骨干医护人员开展培训。力争到2025年,各地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的比例不低于90%。加快培养服务于老年健康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通过入户、社区活动等形式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针对性强的健康服务。

长期护理保险:减轻失能老人家庭负担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为减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家庭负担,我国2016年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目前试点城市已经扩大到49个,参保人数达到1.69亿,累计195万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那么哪些人可以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符合条件的人将享受到哪些服务?戳视频↓↓↓ 看看其中一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北京市石景山区规定,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持续重度失能6个月以上的参保人,可以申请享受长期护理保险。89岁的姚文琴老人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导致耳聋、失明,已瘫痪卧床4年了。家属提出长期护理保险申请后,工作人员上门评估。

姚文琴的儿媳妇 周丽:我和他闺女两个人倒着(照顾)。我都60多了,天天这样真的连觉都睡不好。最难的就是给他擦澡翻身,还是想请一些专业的人来帮着。

失能等级评估师 赵志林:老人目前是符合了长护险申请的条件,然后最终公示结束以后,老人才可以正式享受长护险的待遇。包括日常的擦浴翻身,包括有一些助洁创口的护理等一系列服务。

像姚文琴这样重度失能的老人,每月除了享受专业机构12小时免费上门服务,还会得到每月1044元的家属护理补贴。

北京石景山区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 张延苓:长护险是专门针对失能的困难的家庭和这样困难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失能照料服务,让很多家庭不但能够解决他在护理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而且能够补偿家庭因为失能造成的收入损失。

石景山区2018年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以来,至今已有4000多人享受待遇。65岁的居民李世勇,因脑梗瘫痪20年了,两年前他申请到了长期护理保险,每个月享受养老护理员6次上门服务。

养老护理员 刘大伟:主要做康复比较多一些,还有洗澡、剪指甲、理发,还有协助他们排痰、翻身、扣背。一开始他是腿疼,然后肩膀还有一些不舒服,通过按摩给他做康复,还有活动肢体。刚才问他,疼痛感基本上没有了。

失能老人李世勇的妻子:他动不了,上厕所什么都挺费劲的。然后办了长护险,(养老护理员)来了以后,帮着我干一部分,我就轻松多了。

专家:养老服务行业人员紧缺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社会认同低,薪酬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目前养老服务行业还存在人员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专家建议,用明确的岗位职责、清晰的职业上升路径以及合理的薪酬体系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据测算,“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据统计,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600万名,但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只有50万名,特别是具有医养结合技能的长期护理服务人员十分紧缺。专家建议,强化老年健康照护队伍建设,增加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医疗护理员数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培训一批老年方向的医疗护理员,充实老年健康特别是长期照护服务队伍。健全老年健康相关职业人才评价制度,完善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要吸引到更多的人才,需要一个是建立稳定的职业生涯的一个预期,就像医护人员一样,他可以从护士到护师到主任,一系列晋升的渠道。我们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第二个就是通过政府加大在这个方面的补贴,使得相应的收入待遇,能够吸引到专业的人员加入。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昨天(29日)在京发布《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

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4400万。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失能、半失能的约占40%左右,他们不同程度需要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近年来,我国加快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去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等15省份启动了全国老年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试点,各地护理机构、康复机构以及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和医疗护理员队伍数量明显增加。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服务机构积极提供居家护理、家庭病床和日间照护等服务,推动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不断完善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的内容标准,与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标准有机衔接。

国务院参事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刘远立:“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建立基于失能状况和家庭经济能力双评估的长期照护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为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医养结合的长期照护服务。

为缓解老年健康照护人才紧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对全国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医养结合机构的1万名骨干医护人员开展培训。力争到2025年,各地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的比例不低于90%。加快培养服务于老年健康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通过入户、社区活动等形式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针对性强的健康服务。

长期护理保险:减轻失能老人家庭负担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为减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家庭负担,我国2016年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目前试点城市已经扩大到49个,参保人数达到1.69亿,累计195万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那么哪些人可以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符合条件的人将享受到哪些服务?戳视频↓↓↓ 看看其中一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北京市石景山区规定,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持续重度失能6个月以上的参保人,可以申请享受长期护理保险。89岁的姚文琴老人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导致耳聋、失明,已瘫痪卧床4年了。家属提出长期护理保险申请后,工作人员上门评估。

姚文琴的儿媳妇 周丽:我和他闺女两个人倒着(照顾)。我都60多了,天天这样真的连觉都睡不好。最难的就是给他擦澡翻身,还是想请一些专业的人来帮着。

失能等级评估师 赵志林:老人目前是符合了长护险申请的条件,然后最终公示结束以后,老人才可以正式享受长护险的待遇。包括日常的擦浴翻身,包括有一些助洁创口的护理等一系列服务。

像姚文琴这样重度失能的老人,每月除了享受专业机构12小时免费上门服务,还会得到每月1044元的家属护理补贴。

北京石景山区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 张延苓:长护险是专门针对失能的困难的家庭和这样困难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失能照料服务,让很多家庭不但能够解决他在护理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而且能够补偿家庭因为失能造成的收入损失。

石景山区2018年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以来,至今已有4000多人享受待遇。65岁的居民李世勇,因脑梗瘫痪20年了,两年前他申请到了长期护理保险,每个月享受养老护理员6次上门服务。

养老护理员 刘大伟:主要做康复比较多一些,还有洗澡、剪指甲、理发,还有协助他们排痰、翻身、扣背。一开始他是腿疼,然后肩膀还有一些不舒服,通过按摩给他做康复,还有活动肢体。刚才问他,疼痛感基本上没有了。

失能老人李世勇的妻子:他动不了,上厕所什么都挺费劲的。然后办了长护险,(养老护理员)来了以后,帮着我干一部分,我就轻松多了。

专家:养老服务行业人员紧缺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社会认同低,薪酬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目前养老服务行业还存在人员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专家建议,用明确的岗位职责、清晰的职业上升路径以及合理的薪酬体系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据测算,“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据统计,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600万名,但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只有50万名,特别是具有医养结合技能的长期护理服务人员十分紧缺。专家建议,强化老年健康照护队伍建设,增加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医疗护理员数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培训一批老年方向的医疗护理员,充实老年健康特别是长期照护服务队伍。健全老年健康相关职业人才评价制度,完善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要吸引到更多的人才,需要一个是建立稳定的职业生涯的一个预期,就像医护人员一样,他可以从护士到护师到主任,一系列晋升的渠道。我们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第二个就是通过政府加大在这个方面的补贴,使得相应的收入待遇,能够吸引到专业的人员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