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患肠癌住院持续80多天 医护团队挑起治疗和照护双重担子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4 17:00

  医护人员正在护理老人。

  几天前,惠城开荒保洁13825404095古稀老人张爷爷特地从余姚来到宁波市中医院,给该院的胃肠外科团队送来了锦旗。锦旗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4月下旬,张爷爷查出少见的双原发性肠癌,需要住院手术,可身为孤寡老人的张爷爷无人照护,胃肠外科的医护团队便挑起了治疗和照护的双重担子,让老人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古稀孤寡老人患上双原发肠癌

  4月下旬,张爷爷因腹痛1个月,来到宁波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经详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同时还有右半结肠癌,为双原发肠癌。

  据介绍,双原发结直肠癌是一种少见的肠癌类型,即患者在肠道同时出现两处或以上不同病理性质的恶性病灶。相对于常见的肠癌手术,这种癌症患者要切除的地方更多,往往需要承受比常规手术更大的切口以及更大范围的肠管切除,手术风险更高,术后恢复时间也更长。

  住院期间,细心的医护人员发现,老人身边没人陪护,也无人照顾,从订餐到楼下去做检查,都是他独自一人。打听后才知道,张爷爷已孤身多年。看着形单影只的他,医护团队决定,尽最大可能给予帮助。

  胃肠外科戴春山和陈彬两位主任带领团队,就老人的病情做了详细讨论。考虑到老人年纪较大,基础病较多,人很瘦,营养重度不良,加上长期的慢性肠梗阻使得肠管水肿增粗,导致腹腔内空间不足,团队决定先通过放置导管,缓解肠梗阻及改善营养状况后,再择期手术。

  半个月后,老人身体状态明显好转。5月中旬,胃肠外科团队为老人进行了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通过一次手术切除了两处肠癌,并保留了有功能的部分结肠。手术后,医护人员特地把老人安排到了离护士站最近的病床,并告诉老人,有什么事情需要上下床,就马上按呼叫铃。

  每天,医护人员都会格外留心,只要呼叫铃一响,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过去,帮他换吊针,扶他上厕所……

  不顾恶臭每天换药三四次

  术后3天,老人可以进食流质,医护人员又帮他订好粥汤,送到床前。

  当初手术时,为促进结肠吻合口恢复,术后也可早点进食,团队为老人做了回肠保护性造瘘,即腹部做了个“人工肛门”,将大便暂时从该造口处引出,因此术后的造口护理非常重要。

  然而,张爷爷非常消瘦,腹部皮肤凹陷褶皱,再加上回肠造口大便稀薄等原因,造口排泄物出现反复渗漏,有时一天就有三四次。为保护造口及周围皮肤,医护团队顾不上渗漏大便的恶臭,反复为他更换造口袋。

  术后半个月,老人恢复良好可以出院。陈彬主任给老人留了自己的手机号,表示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来医院找他,并耐心地嘱咐张爷爷,回去后要护理好造口,注重营养,3个月后回医院进行造瘘口回纳术,又帮忙联系余姚当地医院造口门诊,让老人换药方便一些。

  自掏腰包给老人购买护理用品

  由于老人信任这个团队,出院一周便多次返回宁波市中医院,而每次来的时候都非常尴尬:浑身恶臭,衣服上也沾满了造瘘口的渗漏物。

  顾不上渗漏物的脏和臭,陈彬主任总是第一时间给他清理换药,不但免费,还自掏腰包先后为老人买了1000多元的造口护理用品。他知道,老人很节约,舍不得买这些东西。

  6月中旬,陈彬主任检查伤口后发现,老人造瘘口周围的皮肤已发红、破溃伴渗出,破溃范围已蔓延到大腿根部等地方,触摸时痛感也非常明显。

  很显然,造瘘周围感染了。老人也很无奈:没人照护,回去后天气又热,有时半夜大便渗漏,自己又不会打理,要等到第二天再去更换。

  因为伤口发炎严重,他被再次收治进了宁波市中医院胃肠外科病房。经过12天的造瘘口护理以及抗感染治疗后,陈彬主任决定提前为老人进行回肠造瘘口回纳术,将既往手术所做的回肠造口进行关闭,使患者消化道恢复连续性。术后第3天,张爷爷恢复了正常的排气和排便功能,饮食逐渐恢复正常。

  考虑到老人家太节约,陈彬主任又为他订药膳、买水果等营养品。他说,张爷爷一个人太不容易了,瘦得跟“纸片人”似的,就想让他吃得好点,也好早点康复。

  就这样,造瘘口回纳术后的第10天,张爷爷出院了,这段持续了80多天的医患温情故事暂时告了个段落,但并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