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入住养老院第一周:如何疏导长者的焦虑情绪?惠阳月嫂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3 11:47

【养老护理】入住养老院第一周:如何疏导长者的焦虑情绪?

2021-11-07 18:25

-1-了解老年人入住心理问题

传统上一般养老护理比较重视物质条件是否符合老人的要求,惠阳月嫂13825404095但是当我们面对衰老时无可奈何,面对疾病时一筹莫展,面对死亡时再亲密也无法陪伴同行,心理上承担的严重刺激与压力已经无法忽视。

老人进入养老院之后,会面临诸多的心理压力,比如和同伴、工作人员的相处问题、家庭矛盾带来的心理焦虑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等等。

有时候甚至是一句话说不好,就会促使老人想不开。因此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沟通技巧,提供一些基础心理护理,缓解老人的心理压力,给老年人和家属以心理支持,也是养老护理员应尽的责任

入住养老的大多是高龄、带病、家中无人陪伴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们必须离开自己多年的生活环境和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重新选择和适应,致使老年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离退休、丧偶、家庭矛盾、经济问题、天灾人祸、名誉

有资料显示57%的老年人对生活失去兴趣,52%的老年人有孤独感,45%有忧郁感,40%有衰老感,55%有性格上的改变。在养老机构里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症、抑郁症、孤独、自卑。

曾经一位老人刚入住老人院时,抵触心理大,来院后不肯在院入住,想尽一切办法往外走,睡觉时要翻床、烦躁,需要用约束带来护理老人,经过医生、护士的治疗,护理人员的悉心照顾、护理,两个月后,老人情况有所好转,情绪也比较稳定了,能安心地住下来。

现在老人在院里住了两年多了,生活也有了规律,身体比刚入院时硬朗多了,自己推着轮椅到楼下散步,每天看电视,看报纸,唱歌等。老人儿女经常过来,给老人带吃的,用的,逢年过节接老人回家小住几天,老人正开心的度过每一天,安享晚年。

试着重新确认长者的生活是否充实。如果白天的活动丰富有趣,每天都过得多姿多彩,那么早上的梳洗打扮也会很顺利。相反,如果每天都过得单调乏味,就会对衣着仪表变得满不在乎。

-2-老年人常见焦虑情绪

1. 情境失控感

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对机构的环境陌生对工作人员缺乏了解,这种对情境的不明确,或不能达到对情境的把握时,会引起机体强烈的焦虑

不仅物理环境的不明确和不能把握会引起焦虑,社会环境的不明确和不能把握,也会引起机体的高度紧张和自我防卫状态

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表现为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交流,在需要帮助时,表现的不知所措。

2. 生活空间被剥夺感

个人空间为一个人提供了自我感、 安全感和控制感。个人空间受到侵犯时,会使人感到隐私权的丧失和胁迫感。

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后,必须离开自己多年的生活空间,由独自生活改变为集体生活,自己的生活起居甚至自己的隐私都暴露在别人的视野中,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进出,老人因感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剥夺而感到无奈和忧虑,甚至有的老人不肯离开自己的房间,处于高度的警觉状态

3. 角色适应不良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人格上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一生为社会和家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希望周围的人喜欢他、尊重他、顺从他。

入住老年公寓后,在家庭中的 “核心地位” 被自然取消,特别是有些男性老年人,一贯制的家长作风不复存在,而成为 “被管理” 的对象,有些老人感到郁闷或经常发脾气,情绪波动很大,这对老年人的身心极为不利。

4. 自卑感和无用感

老年人到一定年龄后,自然的由社会的主宰者变为社会的依赖者,由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变为社会财富的消费者。虽然入住老年公寓的老年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但是,入住老年公寓后即把他们的过去画上了一个句号。

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的生活,每天看着光阴从自己的身边流逝,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是一种负担,这种自卑感和无用感,使老人感到茫然,失去生活的信心,甚至悲观绝望

5. “与世隔绝” 的孤独感

老年人所面临的不仅是白发和皱纹,他们真正的不幸不是身体的衰弱而是心灵的冷漠和孤独。

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后,离开了亲朋好友,由于自理能力的降低和活动空间的减小,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显得无力和无助

有的甚至认为,入住老年公寓是家庭的抛弃和社会的抛弃,表现为生活单调乏味、心情惆怅不安、孤寂、悲凉、空虚和忧伤,情感淡漠,对外界变化漠不关心。

6. 语言沟通障碍

人际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老人由于身体的老化和疾病的因素,老人出现吐字不清,视力和听力障碍,使语言沟通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表现为急躁,易怒,不合作

-3-护理员的护理对策

1. 帮助老人把握情境

对新入住的老人,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主动的进行介绍,包括养老机构的环境设施和人际关系,如老人的寝室、娱乐室、康复室、作息时间、就餐时间以及可能为老人提供的特殊服务等,让老人感到被尊重、被接纳和有归属感,这样可以缩短老人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2. 为老人提供安全感

在养老机构,老人所居住的床位和床旁桌等区域即为老人的个人空间。在进出房门时应敲门并征得老人的同意,特别是对于视觉障碍而听力敏感的老人。在为老人提供服务时如整理床单位、为老人取用物品和洗衣物时,应做好解释工作,避免老人产生空间被侵犯感

3. 帮助老人尽快适应角色

耐心与老人沟通,并组织老人一起交流,互相介绍,互相认识,互相理解,融为一体。因为他们年龄相近,有着共同的奋斗经历,容易相互吸引。这样使老人们感到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老人,都是这个特殊大家庭中的一员,大家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彼此尊重。

4. 帮助老人克服自卑感

为了避免老人的落差感,自卑感和无用感,工作人员应该集思广益,为老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适宜老年人的活动,如故事会、书画展、下棋比赛。创造机会让老人们充分展示他们辉煌的过去,以此来教育和鼓励年轻的工作人员,让老人们感到他们身上的传统美德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延续,充分体现他们的价值感

5. 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深刻剖析目前形势下老年公寓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老年公寓的需求,使老人认识到,入住老年公寓是社会养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绝不是家庭和社会的抛弃。工作人员要多与老人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满足。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多地看望老人,以消除孤独感。

6. 利用多种方式与老人沟通

在语言性沟通出现障碍时,非语言性沟通的功能越发明显。我们可以通过眼神、表情、动作等与老人沟通,也只有在与老人密切接触中,才能彼此理解非语言性沟通所传递的信息,工作中耐心、精心、细心无疑是跨越这一障碍的最好途径。

-4-心得体会

护理人员在护理老人的过程中要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不仅要关注老人的身体情况,还要关注老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和老人沟通要自然、柔和,不能让他觉得你是在给他诊断心理问题

在聊天的时候,我会观察老人的表情态度、行为举止等进一步判断老人的心理状况。发现老人有心理问题和压力后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经常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让长者们互相交流,减轻老人的寂寞感。

坚决改变 “一张床” 和 “三顿饭”的养老模式,真正体现精神养老,避免和缓解老人的心理压力,使老人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舒适开心,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当然,在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员要积极学习心理知识,提高护理水平,通过日常言语行动与老人建立融洽关系,生活、心理双管齐下,营造良好环境,对不同特征老年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手段,最终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