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小学生出行行为特征——基于新媒体的全样本数据采集
2019-12-23 16:23
引言
接送学生上、下学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道不可缺失的生活必需步骤。早晚高峰城市接送学交通短时高度积聚于学校周边,安保顺家政13825404095人、非、机等各种交通混杂,交通秩序混乱,导致学校周边道路路网瘫痪,成为城市的重度拥堵高发区,对于学校周边区域的交通拥堵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基于网络媒体手段,对小学学生出行行为开展全样本调查,了解学生出行交通方式选择、出行时间、出行路径及意愿,剖析交通拥堵问题成因,为后续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奠定数据基础。
1
基于新媒体的学生出行行为调查开展
为了能够编制能够切实有效缓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必须充分的、全面的了解学校学生的出行行为特征,准确的把控学生出行时间、路径及需求,找准问题根源和切入口,为后续交通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奠定数据基础。因此,基于南海区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治理项目,联合区交通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区教育局及学校的部门,对南海区中心城区5所小学开展全样本微信新媒体问卷调查,回收问卷9920份,回收率93%,几乎实现全覆盖。
图1 南海区中心城区学校学生出行特征调查问卷
2
学生出行特征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从接送行为、接送交通方式、接送私家车停车行为、公共交通通学意愿四个方面分析学生出行特征,全面、精准掌控学生出行行为特征。
1、 接送行为特征
(1)年龄小及出行安全担忧是接送的主要原因。5所小学每天接送学生平均比例高达80.3%,其中,担忧路上不安全、年龄太小无法照顾自己的比例分别达到51.45%、58.05%。(见图2)
(2)寄宿型小学和新小区型小学接送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学校。数据显示,寄宿型小学接送比例最高(98%);其次是新小区型小学(80%-85%);再次是旧小区型小学(84%);最后是新/旧小区型小学(74%)。因此,学校服务群体不同,其接送学生行为也存在差异。(见图3)
图2 接送原因分布
图3 不同类型学校接送学生比例
2、 接送交通方式特征
(1)服务于不同类型区域的小学家长接送学生的交通方式存在差异。数据分析显示,寄宿型学校以私家车接送为主(82.8%);其次是新小区型小学,其私家车占比40%~50%,电动自行车占比20%~30%,其中新小区型2小学学生普遍距离学校较近,步行比例接近30%,总体以私家车接送为主;新/旧小区型小学的私家车、电动自行车、步行接送占比均在20%~35%之间,各种交通方式比例相当(见图4)。总体来说,寄宿型、新小区型小学以私家车接送为主,电动自行车和步行为辅;新/旧小区型和旧小区型以电动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私家车为辅;采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通学的比例极低。
(2)上学时段私家车比例高于放学时段,放学时段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步行比例高于上学时段。由数据分析可知,上学期间私家车送学比例较放学期间普遍高约5%,对应的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步行比例较放学期间低约2%。(见图5)
图4 各类学校上学期间送学交通方式分布
图5 私家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步行接送比例
3、 接送私家车停车行为特征
目前,南海区大部分学校未配建地下停车场,配建停车场的学校也未开通供家长接送使用,所以接送学生车辆均在学校周边道路上临时违停。通过对5所学校接送学生私家车停车行为分析可知:
(1)上学高峰私家车集中达到,以即停即走为主。上学高峰集中于7:30-8:00到达,65%的家长可实现路边即停即走(停车时间不超过3min),90%的家长停车时间在10min内(见图6)。
(2)放学高峰私家车停车时间较长,以0~20min为主。目前全区小学普遍实行了错峰放学,放学时间集中在下午16:40~17:15,放学高峰期一般持续至18:00,47%的家长停车时间少于10min,83%的家长在20min内完成接学生行为(见图7)。
(3)“警家校”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送学私家车周转效率。“警家校”是南海区多部门联合推出的,上下学高峰期交警、家长及学校共同维持交通秩序,接送学生快速上下车的管理措施,其通过家长义工协助学生上下车,减少送学车辆停车时间,加快送学车辆周转效率。本次调查的5所学校中,43.7%私家车家长送学生到校后不会下车送学生入校,这其中63%的家长认为“学生有家长义工及教师保护,很安全”。(见图8、9)
图6 私家车送学生停车时间 (上学)
图7 私家车接学生停车时间(放学)
图8 家长是否下车送学生入校门分布情况
图9 不下车送学生入校门的原因
4、公共交通通学意愿分特征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各学校公共交通通学比例仅有0.7%~5.6%,公共交通通学普遍比例偏低。
以服务于新小区的小学——灯湖小学+灯湖三小为例。现状整体公共交通通学比例5.6%,其学校主要学区范围内均有公交线路覆盖,尤其是北部区域,设置有中海锦城公交总站(见图10),然而仍旧无法提升公交通学的比例,其中不方便、不安全、等待时间过程、路上时间过长是家长不愿意选择公共交通通学的主要原因所在(见图11)。由此可知:现状基于客流集散特征开设的常规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学生家长在安全、便捷及高效等方面的需求。
图10 灯湖小学公交线路布局现状
图11 不愿意乘坐公交的原因
为了提高公交通学比例,减少私家车接送交通带来的影响,问卷设计“早晚高峰设置学校与学校招生范围内主要小区的公交专线的乘坐意愿问题”,结果显示,超过50%家长愿意乘坐公交送学生上下学或让学生自己乘坐公交上下学(见图12),其中42.6%的家长是现状采用私家车接送学生上下学(见图13),占现状私家车接送总量的61.8%,学生家长对于设置公交专线意愿强烈。
图12 5所学校公交通学意愿
图13 现状私家车家长对公交专线通学意愿
除此之外,还对学生家长乘坐公交专线出行总时间及运营组织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6%家长可接受的公交通学出行总时间在30min以内,96.2%的家长可接受的公交通学出行总时间在60min以内(见图14)。在运营组织方式方面,接近75%的家长倾向于接收直达、快速、高服务、高安全性、费用高的公交专线服务(见图15)。
图14 家长公交通学可接受的公交时间
图15 公交通学可接受的费用
结语
基于网络媒体手段,对南海区5所小学学生出行特征展开全样本问卷调查,以学校辐射小区类型进行分类,从接送行为特征,接送交通方式特征,接送私家车停车行为特征及公交专线通学意愿四个较多展开分析研究,剖析学生出行行为,为后续学校周边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奠定数据基础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宫同伟, 周梅婷. 学龄儿童通学出行交通特征调查研究——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J]. 江西建材, 2016(6):44-45.
[2] 何峻岭, 李建忠. 武汉市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特征分析及改善建议[J]. 城市交通, 2007(5):87-91.
[3] 刘新杰, 林焘宇, 李智. 深圳市中小学出行特征及交通出行率分析[J].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15(4):38-43.
[4] 刘超. 长沙市中小学出行特征分析与实践[J]. 山西建筑, 2016, 42(21):15-16.
作者: 刘敏 赵磊 刘祥峰 吴佳妮 叶建斌 薛坤伦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交通规划二院(佛山/珠海分院)
本文是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需注明文字及图片来源“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公众号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