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这些老人,有了新“医”靠!家政服务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20 04:53

原创 舟山发布 舟山发布

代表听民意,家政服务13825404095政府办实事。今年1月起,我们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持续推动了油烟扰民、小岛文化生活不丰富等市民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提升了海岛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医养结合”是推动实现

“老有康养”始终绕不开的话题

目前,我市各乡镇(街道)

均设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方便老年群体

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

本期“我为群众办实事”

跟着小布一起

看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如何“携手”临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在探索“医养融合”模式路上“双向奔赴”

↓ ↓ ↓

· 群众反映 ·

老年群体慢病多发, 养老机构力有不逮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失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对于老年人来讲,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两者都不能少。

临城街道甬东区域有1100余位老年人,这其中就有不少老人长期受慢性病困扰。每个老年人的病情都不太一样,如何在服务过程中让他们能够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

“我们服务中心虽然也配有护理员,平时会对老年人的疾病进行适当管理。但因为自身力量有限,面对老年群体被各种慢性病困扰,我们也无法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处理。”临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管杨海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现场探访 ·

老年人盼“家门口” 实现慢病管理服务

今年7月下旬,市人大代表、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钟素亚来到临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探访。

“辖区有多少老年人,每年都参加体检吗?”“你们中心掌握的老年人慢性病情况如何?”……钟素亚认真倾听着杨海波及老人们的意见建议,并逐一记录。

“村里每年都有安排体检,但去临城的医院太远了,我们年纪大了走不动。”96岁高龄的乐连康老人家住甬东村,因腿脚不便,已经好几年没有参加体检了。平时小毛病也不少,但嫌去医院太麻烦,往往能忍则忍,“要是体检能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那就方便多了。”

77岁的曾雅琴老人有着同样的困扰。她在多年前做了心脏手术,现在连多走几步路都难受。“平时去医院检查配药都要叫女儿带去,来回折腾后就得缓好几天。如果有专门的医生对接,就能省去很多麻烦。”她说。

甬东区域属于城乡接合部,医疗设施共享性相对较差,老年人更期盼得到“家门口”的慢病管理服务。“我们服务的老年人比较多,且对他们的健康状况掌握不全面。所以针对老年人基础病,有必要开展一次及时的筛查。”杨海波说。

· 部门办理 ·

启动全面筛查, 逐一建立完善健康档案

“这其实就是一个‘医养结合’的问题。”钟素亚说,慢病管理的基础是健康筛查,首先要对这里1100余名老人的健康情况进行摸底。

在人大代表推动下,为在最快时间内完成摸底,责任双方一拍即合,由临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统计老人人数和通知分批体检,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安排医务人员,分批完成这1100余人的体检工作。

根据现有的体检接待规模,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中心一天最多服务120人次,短期内想完成这个任务只能从各个科室抽派人手支援。在钟素亚的协调下,该卫生服务中心即刻着手落实。

“我们医护人员有的要出门诊、有的要培训,人手比较紧张。但一听说这个消息后,大家热情高涨,很多人放弃休假参与进来,排班表很快就做出来了。”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副主任余海波介绍说。

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到甬东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体检服务。

8月1日起,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体检中心开始接待来自甬东区域的老年人。居民周彩荷做了血压测量,她表示自己上了年纪后对健康格外注意,尤其前年还摔倒骨折过。近几年她都会自费去医院体检。前阵子她接到可以到这里免费体检的通知,立即拉着老伴过来。“年纪大了,小病小痛总归是难免的。体检一下自己也放心点。”她说道。

此次体检包含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生活方式等16项检测内容。针对64周岁以上的群体,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体检中心还设置“中医体质辨识”体检项目,根据老人们的生活习惯辨别体质类型,并根据体质类型制定起居、情志、饮食、运动、穴位保健等养生方法。

老年人参加“中医体质辨识”体检。

对参加完体检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一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后续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

“应检尽检”,上门筛查老人健康问题

8月1日至15日,甬东区域老年人完成体检788人,离1100人的目标还有差距。临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反馈,有些老年人行动不便,有些无子女接送,放弃了这次体检机会。如何让老人们“应检尽检”?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安排了一次周末上门服务。

医护人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体检。

8月24日早上7时多,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将心电图、B超等医疗仪器装运到甬东社区卫生服务站,准备开展上门体检服务。早已等候在此的老人们见状,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欢呼。

以前自认为身体很好从不参加体检的曾忠明老人出现在排队人群中。乐连康老人在儿子的搀扶下参加一个个项目检查。曾雅琴也由女儿陪伴着来到了这里:“女儿开车带我过来,只要五六分钟,方便多了。检查出什么问题,医生也会对我进行及时治疗。”

当看见医生携带心电图仪、血压计等仪器上门来,长期卧床在家的88岁老人张阿毛感动不已:“医生太好了,还专门上门来给我体检。平时对我的身体也很关注,经常打电话来问问。”

全部体检结束后,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此次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发现患有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老人有1200余例次。其中还有一部分老人患有神经衰弱、抑郁等疾病。

钟素亚表示,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强化“医养结合”部门联动,给这些老人提供后续康复指导、心理干预、保健咨询和营养改善指导,让他们享受更优质的医养服务。

· “医疗+养老”更多可能性 ·

人大代表精准“把脉”医养不足

部门探讨分层分类提供服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日前,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来到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甬东、金鸡山、如心等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舟山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此次调研的重点,就是“医养结合”这一话题。

“通过家庭医生可以在市内各大医院挂预约号。还有部分家庭病床,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没有起付线,可以医保报销……这些都可以让老百姓知道。”讨论现场,市人大代表包孟娜提出建议。

市人大代表周伯瀚说,很多老人在就医过程中,需要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告知病情内容,这样会产生一些信息差。他建议可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信息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钟素亚获益匪浅。“像这个信息联动机制,我也觉得蛮好的,大家资源共享,我们也能够更精准地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她表示。

人大关注,部门行动。9月12日,一场关于更加精准对接辖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讨论会,在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就家庭签约医生在“医养结合”中如何发挥作用、体检结束后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如何精准分类、分类后如何让医疗及时介入等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对照省里对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的要求,我们可以推出四色法扩大管理范围,把年龄从65岁到90岁老年人分别按绿、黄、橙、红四种颜色进行分类。针对不同人群,提供随访、面诊、制定健康计划等服务。”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副主任周凤提议。

“可以尝试推出家庭医生在身边,或者家庭医生进小区微信群这类形式,可以更方便地提供医疗服务。”钟素亚说。

会上形成了初步设想,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辖区7187名老人分成四类,在系统内标记出来后,由家庭签约医生定期跟踪老人健康情况。

丛琳/摄

“线下+线上”医养模式

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日前,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将老年人体检筛查范围扩大至整个临城街道范围,正按计划分批次对全辖区老年人进行体检筛查。目前,已有4500余位老人完成了体检,该中心将对每个老年人完善健康档案管理,并送去接受后续医养服务。

“血压有点高,再量一下,你药还是吃起来吧……”近日,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务人员上门为老人们送去心理健康讲座。

甬东村74岁的老人俞亚锁特地赶来。上月体检完一周后,俞亚锁就接到通知,可以到甬东社区卫生站领取体检报告。报告显示,她患有高血压,将被纳入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老年人的管理范围。收到自己的体检报告和定制化的诊疗方案,贴心的服务,让老人感觉很温暖:“本来每天都感觉有点不太舒服,会有担心。来看过了,问题不大,我就放心了。”

看着讲座现场老人们热情参与,临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管杨海波很欣慰:“和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下来,将一些专业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让我感觉我们养老服务质量提高也更有了保障。我们接下来也会继续探索老年康复、压力释放、智慧助老等更多更广的养老服务内容。”

同时,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年人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养老服务,老人家属可以通过“浙里护理”进行线上点单式预约上门护理服务,也可以电话告知医生在线上帮助下单。

9月12日一大早,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部护士徐雯,接到了住在中湾佳园南区79岁陈阿婆的伤口换药订单。迅速整理了治疗箱后,徐雯随护理部副主任余海波一同赶到老人家中。

陈阿婆长期卧床,医护人员看到老人尾骶骨处长有一处压疮,伤口较大且深。对创面进行了评估后,余海波现场网络连线了舟山医院大内科护士长一同联合会诊,给老人进行了非常专业的压疮处理(见图),并指导家属做好老人日常护理。

“今天教我的方法我都记住了,谢谢你们!”陈阿婆的老伴徐阿伯向医护人员连声道谢。

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专业团队,目前已有互联网+护理注册护士23人,今年已上门居家服务35次。该中心还利用数字化手段,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健康驿站”,配备身高体重仪、自助血压计、自助血糖仪,以及慢病医防融合AI智能随访系统,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慢性病检测、长处方开具和药品快递到家等服务。

“接下来,我们也会继续‘牵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护理技能培训、康复训练等入手,定期送服务,实现医疗与养老的动态管理,通过精准的医疗和健康管理,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钟素亚表示,要积极探索医养融合模式,围绕老年人群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形成资源有效对接,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医养结合服务延伸、下沉的一个突破口。

原标题:《舟山这些老人,有了新“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