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旬太婆小巷里办“奶奶厨房”:为空巢老人做饭,坚持只收成本价惠阳保姆13825404095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21 05:19

成都七旬太婆小巷里办“奶奶厨房”:为空巢老人做饭,惠阳保姆13825404095坚持只收成本价

封面新闻 2018-07-13 20:11 43305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韩雨霁 记者 杨力 实习生 方艺滢

□人物名片

刘道笠:

四川人,70岁。2017年,中央文明办公布8月“中国好人榜”,以表彰100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因创办“奶奶厨房”,为社区里的空巢老人送可口饭菜到家入榜。

“刘奶奶买菜回来了,中午吃啥哟?”7月13日十点刚过,家住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小税巷的刘道笠像往常一样,买完菜准备回家做饭,同邻居和食客打着招呼。

跟着她的脚步向前,小巷里冒出一个“奶奶厨房”的招牌。这里,就是她在2年前开办的公益厨房:供空巢老人们吃饭、打发时间,还为行动不便的人随时送饭到家,而她做的所有家常菜,也一律只收成本价。

刘道笠在小区里名声颇高,还入选了2017年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榜”。这家“零利润”运转的社区厨房会开多久?她说,只要在一天,就会一直做下去。

过去

筹办“奶奶厨房” 为空巢老人做饭送饭

谈及刘道笠和“奶奶厨房”的故事,还要从1997年开始说起。

21年前,刘道笠还在经营餐馆,由于为人热情大方,不少学生、老人都喜欢去她店里吃饭,遇到一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她也会主动去给人家送饭。

2015年,刘道笠的餐馆拆了,她便回了家,而那些早已养成习惯去她店里吃饭的空巢老人们,也将吃饭的主阵营从原来的店里,改到了刘道笠的家中,有什么吃什么,一律只收成本。

小区里的“奶奶厨房”。

“当时不少学生喜欢来我这儿办活动,他们来的时候都喊我四嬢。我就说的喊什么四嬢,你还没我孙儿大,他说那我们就喊你奶奶嘛。”刘道笠说,再加上他们知道来我这儿吃饭的老人多,就给她起了“奶奶厨房”的名字,而且还越传越广,连社区工作人员也不例外。

随后,社区主动给刘道笠提供了各种资源,帮她拓展“厨房业务”,把厨房活动从买菜做饭增加到了筹办各式敬老活动,“奶奶厨房”作为一支敬老爱老的居民团队,由此正式成立。

现在

“厨房”队伍更壮大 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

随着知道“奶奶厨房”的人越来越多,去刘道笠家吃饭、参加活动的老年人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大家的年龄从60岁到90岁不等,只要哪家儿女不在,一个人觉得寂寞,就给我打电话,一起吃饭,唠唠家常。”刘道笠说,主要是由低龄老人一起买菜、做饭,费用平摊,做好留一部分自己吃,再留一部分给提前预定过的高龄老人。

刘奶奶将大家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谈谈儿女,很多老人都非常开心。

“你看,这就是刘奶奶跟我们一起做的饭,有凉粉、耙耙菜,还有空心菜……”“这是老相识李老师参加完活动之后,给我们拍的照。”刘道笠指着相框里的照片,笑着告诉记者,像到了端午,他们还会一起裹粽子,到了冬天,还会“改善伙食”,一起吃火锅。

“老人嘛,最怕的就是寂寞,刘奶奶将大家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谈谈儿女,很多老人都非常开心。”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居民服务中心主任王有蓉说,截止目前为止,社区中60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的百分之二三十,平时子女不在,都很寂寞,而刘道笠创立“奶奶厨房”,将老人们聚集起来,就能很好的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未来

开拓手植菜园 会一直办下去

日常为老人定制菜肴、节假日组织老人打牌下棋、春节号召志愿者开办分享会……日子越过越充实,刘道笠也在不断为周边空巢老人们筹谋更多、更好地活动,开发自种菜园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都是去菜场买菜,但现在我们也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菜园,别看我们的菜园子小,但种的却都是应季的有机蔬菜,不打农药的。”刘道笠说,之前他们没有一个人会种菜,但考虑到自己种菜健康又卫生,她便号召另外几位志愿者老人,在小区一角开拓了一片菜圃。

刘道笠号召另外几位志愿者老人,在小区一角开拓了一片菜圃。

如今,刘道笠的菜圃里已经有土豆、冬瓜、豇豆等蔬菜。“等到了11月份新一季播种期到,还会再给菜圃添新‘成员’。”刘道笠说。

至于还会一直忙活到什么时候?刘道笠表示,今年她70岁,身体还硬朗,只要她在一天,就会将“奶奶厨房”一直办下去。